趙雲在蜀國始終得不到重用真的是因為諸葛亮嗎?

小潔


趙雲忠義勇猛還聽指揮不抬槓,只要是劉備和其他領導的話,他都聽並且安靜的去執行。可就是光武沒略,不能大用。所以不怨人家不重用,而是自己沒重能。


老夥計162720415



我不很認同這種觀點。無論在劉備時期,還是在劉禪時期,趙雲都很被重用。而且劉備一直把他當作心腹來看。終劉備一生,趙雲所擔任的官職,大部分都出自劉備的首創。比如!牙門將軍,留營司馬,翊軍將軍。這是一個很值得耐人尋味的東西。其中有什麼特殊意義,只有劉備、趙雲本人才清楚。

曾擔任過牙門將軍的,還有蜀將魏延。有趣的是,魏延也是劉備的親兵、心腹,而且軍事才能出眾。所以魏延有資格領牙門將軍。而除此之外,趙雲的這一系列官職,幾乎成了他自己的專屬職位,後繼再無人擔任。

說明什麼?說明趙雲除了能力出眾以外,他是劉備的絕對的心腹。他所在的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


趙雲也沒讓劉備失望,他確實做了心腹該做的事,在主公作出錯誤決定的時候,他總是能第一時間站出來反駁。

比如入益州之後,趙雲捨己為公,勸劉備不要急於分封功臣,應該將田地莊園分給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壯大蜀漢的實力。比如劉備攻打東吳的時候,趙雲敢於直諫,明知劉備會不高興,他仍然勸阻劉備伐吳,並闡明瞭其中的厲害關係。



所以!劉備視趙雲為心腹,趙雲也確實做了心腹該做的事。二人的主僕之情非比常人,劉備沒有不重用趙雲,諸葛亮也沒有從中挑撥。


或許因為在攻打東吳的問題上,劉備、趙雲產生了分歧,劉備沒有讓趙雲參加夷陵之戰,很多人認為是劉備故意在疏遠趙雲,產生了趙雲不被重用的錯覺。

可是,劉備雖然沒有讓趙雲參加夷陵之戰,卻仍然給趙雲委派了重任,就是讓他總督荊益門戶,駐防在荊益邊境的第一軍事重鎮江洲【巴郡】。相當於將後方的防護工作全部依託在了趙雲的身上。如此重任,一般人肯定是來不了的。

果然,劉備兵敗夷陵之後,趙雲立馬率江洲的軍馬趕到永安,使蜀國沒有進一步被東吳陸遜所蠶食。



所以!劉備在夷陵之戰不帶趙雲,不能說他在疏遠趙雲。



或許是因為趙雲的官職沒有關張馬黃高,給人一種趙雲不被重用的錯覺。事實上,在劉備西下益州之前,趙雲的官職是劉備麾下將領中遷升速度最快的一個。

鄴城加入劉備集團後,趙雲只以部曲的身份跟隨劉備作戰。長坂坡第一次立功,立馬被提升為了“牙門將軍”。從一個部曲,一躍成為將軍。拿下荊南四郡後,提升為偏將軍,並進封為“桂陽太守”。

在一年的時間內,趙雲從一個部曲,相繼提升為牙門將軍,偏將軍,桂陽太守。這個升遷速度是無人可比的。

劉備西下益州,趙雲又以留營司馬的身份留守公安,總督公安內外的所有事物。公安是劉備的治所,當時諸葛亮、關羽、張飛都駐守在南郡。劉備唯獨把趙雲安排在這麼一個位置,足見其對趙雲信任。


下益州之後,趙雲的仕途出現了一個短期的停滯,在被封為翊軍將軍之後,一直到劉備白帝城託孤,再也沒有加官進爵。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呢?原因很簡單。

劉備初入益州。益州的內部環境比較混亂,有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本土三大派系。劉備為了安撫除荊州派系以外的其他兩大派系,不得不犧牲一些荊州將領,在門面上給足其他兩大派系的利益。特別是對東州派,劉備更是想方設法的要去拉攏這一派系。

所以法正、李嚴、許靖、黃權等人,不得不委以重職。

而後來加入的馬超、賴恭兩人。馬超為一方諸侯,身份地位尊貴。賴恭是交州刺史,身份地位同樣尊貴。所以這二人不能忽視。

至於荊州派系內。關張為一線元老大將,糜竺是第一大股東,諸葛亮是首席謀臣。這些人都不可忽視。


唯獨可以犧牲的,只有趙雲、黃忠、魏延。所以在劉備提領益州牧以後,並沒有給到這三人太多的賞賜。這三人,都是益州之戰中立過大功的,結果三人都只被封為了雜號將軍。

按理說,趙雲、黃忠、魏延幾人,在吞併益州的階段,立下的戰功是不容忽視的。趙雲跟隨諸葛亮西下益州,收復了沿途的所有郡縣。

到江洲之後,諸葛亮更是讓趙雲單獨分一支兵馬,與主力部隊在成都匯合。也就是說,從江洲到成都,趙雲走的那條路線,所過之處,毫無例外的都拿下來了。

根據功勞來算,趙雲的官職應該被提升的。可是,劉備並沒有這麼做,還是隻給他保持了之前的雜號將軍,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改為了翊軍將軍。

反而是李嚴、馬超、賴恭等對劉備入駐益州沒立過什麼大功的人,爬到了趙雲、黃忠、魏延的前邊。

這不過是劉備綜合各大派系的一個手段。


黃忠在漢中之戰的時候,斬殺了曹魏的明星將領夏侯淵,立下了漢中首功。職位逐漸得到遷升。

魏延有獨當一面的帥才潛質,而且征戰漢中功勞頗多,劉備決定大用,任他為漢中太守。職位也逐漸提升上去了。

唯獨趙雲,在益州之戰結束後,他的光芒漸漸被黃忠、魏延所掩蓋,顯得並不亮眼。漢中之戰中,趙雲的戰功,明顯不值一提。而漢中對戰結束後,關羽又主持北伐,趙雲長期陪侍在劉備的左右,沒有作戰立功的機會。

所以他的官職一直沒有得到遷升。一直到劉備逝世,都還保持著“翊軍將軍”的職位。


愛尚文史


趙雲為什麼得不到重用?

我們把趙雲的生平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先主時期和後主時期。由於後主時期,國內軍政大事皆有諸葛亮做主。所以嚴格來說應該是劉備時期和諸葛亮時期。


劉備時期

建安五年(200)離開劉備一段時間的趙雲在鄴城見到劉備,以部曲的身份正式加入劉備陣營,執掌騎兵。

建安十三年(208)趙雲於長坂坡一役,救下劉備夫人和少主阿斗有功被提升為牙門將。

建安十八年(213)益州之戰打響,劉備平底益州後,趙雲因功被提升為翎軍將軍。

之後,劉備無論是進王位還是進帝位都沒有再提拔過趙雲。

趙雲在劉備時期,總體來說職位偏低,但趙雲的地位並不低。兩次進諫(益州平底後勸諫劉備把田地歸還百姓;夷陵之戰前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說明趙雲是有話語權的。

但末將始終覺得劉備對趙雲不太厚道,沒功勞也有苦勞啊!二十年的鞍前馬後,就給一個雜號將軍?

劉禪時期

劉備去世以後,劉禪繼位,諸葛亮開府治事,總理全國軍政大事。此後的趙雲才逐漸被提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鎮東將軍。最後在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征戰時,因作戰失利而被降為鎮軍將軍。

就降職一事並沒什麼問題,畢竟作戰失利,連諸葛亮都自貶三等。

趙雲最高的時候是鎮東將軍,這個職位對應趙雲衝鋒陷陣的能力,不算破格,也不算屈才。但是其他方面就完全沒有體現出來。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或是其他什麼相關史料記載。趙雲展現在我們面前更多的都是衝鋒陷陣,但趙雲的能力絕不僅是如此。

趙雲有強悍的衝鋒、作戰能力;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瞭解民間疾苦、關注民生問題...但為什麼兩代領導人都始終把趙雲擺在前線做一些普通戰將的事呢?

早期劉備的團隊規模小,趙雲得不到重用自然是無話可說。可是,後來劉備做大做強了依舊不重用趙雲,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趙雲性格耿直、剛正不阿、大公無私,又關注百姓、民生問題。按理說,在蜀國這樣一個法治國家,趙雲應該在政治方面有很大的作為。但是由於蜀國內部政治派系複雜、階級矛盾重重,以趙雲的性格根本不適合爾虞我詐的政治官場。所以,趙雲從來沒有涉及過政治問題。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劉備、諸葛亮等人對趙雲的一種保護,不算不重用。畢竟玩政治除了要有政治能力,還得有政治手段或是政治情商。


趙雲過於耿直,不適合玩政治。但是在軍事領域的戰略層面,趙雲得不到重用就是劉備和諸葛亮的問題了。

在戰略層面,趙雲的戰略思想雖然不及諸葛亮、龐統等人那麼細節,但在大方向上是絕對正確的,戰略眼光很長遠、戰略意識很到位。

得不到劉備的重用,完全是因為趙雲和劉備的戰略思想上有分歧。

得不到諸葛亮的重用,完全是因為諸葛亮是集大權於一身。趙雲的戰略能力,諸葛亮都有,甚至還更厲害。既然重疊了,自然也就忽略掉了,就注重於其他方面能力的展現。(這裡我們再用小人之心猜想一下:諸葛亮用人全部都是荊州集團的人物,而趙雲並不是荊州人)

而除去政治和軍事領域的戰略層面,趙雲就只剩下衝鋒陷陣的能力了。因為趙雲不具備統帥能力,不能獨當一面。

所以趙雲一直以來的表現,都只是充當戰將角色,也就相當於一個團長吧。而作為一個戰將,能被提拔為四鎮將軍,也算上綽綽有餘了。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左將軍


君主對臣子。有幾亇關鍵問題明確如何稱重視,如何稱輕視。比如:蜀國的孔明,趙雲,魏延,劉備他倒底重視否,總的劉備為人的本性,對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一句話:‘’有事有成,無事無成‘’,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對待一亇人在需要時當作寶貝,對不需要時打擱在邊緣。對上面幾個人都在這樣的情況。說句實話,先說趙雲,長坂坡為了救阿斗,在萬人之中,三進三出尋找,後終於找到,交給主人劉備,而劉備虛偽地把阿斗往地上一扔,嘴裡說儒子機呼壞我一員大將,這種行為算什麼?趙雲出生入死,好容易救出了阿斗,如果真的扔死了,這算什麼?說明為人虛偽,明眼人可看岀是在奉趙雲的場,東吳美人計孫尚香召親趙雲陪了你半年,可到後來趙雲在蜀漢中始終中心耿耿,也封了不少空銜頭這有什麼用,得到的還是冷眼看待。

。孔明經徐庶介紹,經三請出山,古稱初出茅蘆三把火,給劉備找了亇立足之地江夏,主張聯吳攻曹,得了荊州,在捉放曹問題上就沒有主見循私狂法,你雖不殺關羽該給亇臉面孔明,從此孔亮與關羽將相不和,從此劉備對孔明閣在一邊,西征北伐。他經常同趙雲一起攻城奪地,他兩是同病相憐,到東征孔明,趙雲苦功劉備不聽,東征繼不帶孔明,亦帶趙雲,才有彝異陵之敗,白帝城臨死後悔莫及。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對待魏延。殺主獻長沙,收降了黃忠,魏延,對待黃忠還是可以,魏延獻城算是一功封他將軍魏延本人認為棄暗投明,找到了一位明主,但劉備對魏延常記戒心,對孔明說,此人後腦袋有反骨,此人早晚必反,不得重用,魏延。當了一世奴隸。

劉備相比曹操,王者都有一亇戒心。曹噪曾說:只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要比劉備開明得多。劉備陰險虛偽,如果把魏延殺了,到還有亇理由,賣主求榮,就把陰在嚴加防範,進行利用永不重用,或許給亇空心頭銜。

。大凡君至對待臣下,怎麼叫重用,重用在在封賞,封賞也僅是表面現像,劉備重封賞,比如像五虎,這起什麼作用,五人中將了關張,他一亇看得起,可能與黃忠沒有成見,帶他去東征死在戰場,黃忠八十歲多啦,還想利用他,有心任忍。


老龔166916589


【易中天稱趙雲是雜號將軍,事情果真是這樣的嗎?】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

秦朝之前,大將軍一職非定製,多曰上將軍,楚懷王救趙命宋義為“卿子冠軍”上將軍。漢初定製,軍職大將軍一職始於韓信,劉邦任命韓信為大將軍,實屬破例。《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韓信受封拜為“大將”,這是秦漢之際首次出現,這裡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到底是指拜“大將軍”,還是拜“上將軍”,抑或是拜“一員大將”,真的不太好分辨,權切認為拜韓信為“大將”,就是指“大將軍”吧!

漢朝(西漢)初期定製,軍中職務以大將軍為首,相當於元帥。其次為前、後、左、右、車騎將軍為貴。西漢初期,將軍名號以單字將軍為貴,二字將軍次之,比如車騎將軍在右將軍之後。大將軍不是常設職務,在“兩漢”四百多年間,被封大將軍的總共只有12個人。自漢武帝封衛青為大將軍之後,有霍光、王鳳、王商、竇憲、鄧摯、耿寶、梁商、梁冀、竇武、何進、袁紹。《漢書•••••百官》:“前後左右將軍,皆週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綬。漢不常置。或有前後,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長史,秩千石。”

漢武帝時期,將軍名號開始增多,尤其是二字將軍。霍去病17歲從軍出戰匈奴,最初為剽姚校尉,後升職為輕車將軍,漢武帝專一為霍去病打造了“驃騎將軍”,成為二字將軍中的奇葩,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出塞。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衛青以大將軍出定襄,斬殺匈奴萬九千人;霍去病以驃騎大將軍出代郡,斬殺匈奴七萬多人,漢武帝加封衛青、霍去病大司馬,驃騎將軍由是顯赫,地位僅在大將軍之下。

秦末有“騎將軍”軍職,漢朝出現“車騎將軍”軍職,是追隨漢高祖劉邦的灌嬰,是為漢高祖劉邦的車騎兵司令,位在前將軍之下。《史記•灌嬰傳》:“黥布反,以車騎將軍先出,攻布別將於相,破之,斬亞將樓煩將三人”。漢文帝即位時,任命宋昌為衛將軍、任命舅舅薄昭為車騎將軍,位置在大將軍之下,成為常設的將軍名號。漢武帝時為霍去病打造驃騎將軍,位置僅次於大將軍,在車騎將軍之上。從此之後,二字將軍驃騎、車騎在前將軍之上。

秦末漢初,以大將軍為首,一字將軍為貴。漢文帝設置宋昌“衛將軍”削弱大將軍,提拔舅舅“車騎將軍”壓制衛將軍,漢武帝為霍去病專一打造“驃騎將軍”,位壓車騎將軍、衛將軍,由是出現“重號”將軍排位在前將軍之前。漢朝中期以後,朝廷軍職以大將軍為首,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為貴,然後是前、後、左、右將軍排序。《後漢書•百官志》:“將軍、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比公者四,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將軍。”

東漢末年,將軍的排序是這樣的:

位次三公的將軍四名: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位列九卿的將軍四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四徵將軍:徵東將軍、徵西將軍、徵南將軍、徵北將軍。

四鎮將軍:鎮東將軍、鎮西將軍、鎮南將軍、鎮北將軍。

四安將軍:安東將軍、安西將軍、安南將軍、安北將軍。

四平將軍:平東將軍、平西將軍、平南將軍、平北將軍。

偏將軍,偏將軍以下為雜號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蜀中”之後,分封功臣、武將之首為前將軍關羽、右將軍張飛、左將軍馬超、後將軍黃忠,趙雲為翊軍將軍,魏延升鎮遠將軍,僅次於趙雲。易中天先生【品三國】中,以此為依據,說趙雲為雜號將軍,實在是不敢苟同。劉邦稱漢中王時,封趙雲為翊軍將軍,是有原因和深謀遠慮的。劉備還沒有稱帝,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是必須要空缺的,但是,尊貴的“一字”將軍已經滿員了,只好封趙雲為“重號將軍”,四徵將軍低了一個檔次,劉備仿效漢武帝為霍去病特設“驃騎將軍”,為趙雲量身打造了“翊軍將軍”。

翊軍將軍就是“護軍將軍”的意思,趙雲的戰績確實也適合,翊軍將軍就是先主劉備為趙雲特設的。過了幾年,劉備病重白帝城託孤,丞相諸葛亮監國,尚書李嚴為副手。後主劉禪登基建元,旋即任命趙雲為“中護軍”,加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後主劉禪是趙雲一手帶大的,史書記載趙雲至少兩次救後主,誰都不用想趙雲和後主劉禪的關係有多鐵。但是,後主劉禪並沒有理解先主劉備封趙雲為“翊軍將軍”真實用意。翊軍將軍就是護衛主人、護衛宮廷、護衛國家的意思。這也就是三國志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寫一傳的道理。

劉備根據軍功分封五虎上將,肯定是有他的一定的道理的。關羽、張飛是劉備的結拜兄弟,是劉備起家最早的追隨者;趙雲是僅次於關、張,和劉備最親近的人。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以身份和地位而論,為五虎上將之首,略顯小了些。關羽在被封五虎上將之首之後的表現是什麼呢?不服,要和黃忠比武。為什麼?因為,關羽心中嚮往的是大將軍,並不是五虎上將之首的前將軍。劉備當時稱漢中王還沒有稱帝,不適合分封大將軍,天下沒有統一,也是怕尾大不掉,將來難於制約。所以諸葛亮代劉備寫信給關羽,對關二爺大加誇讚,關羽把劉備的信傳示左右,滿足了關二爺的自尊心,這個事情總算擺平了。

馬超威震西涼,和曹操戰於潼關失敗後,委身於張魯,後投靠蜀中劉備,劉備進軍漢中,就是馬超的投名狀;劉備定漢中,黃忠斬殺漢中留守夏侯淵,黃忠立首功,起到關鍵作用;張飛和趙雲早期追隨劉備,有功勞也有苦勞。劉備進攻蜀中,進圍洛城失利,付軍師龐統落鳳坡遇難。張飛、趙雲隨諸葛亮組成二路軍,進攻巴蜀之地,張飛、趙雲等人在平定蜀中之戰,功勳是卓著的。問題的關鍵在於,趙雲獲得的翊軍將軍的軍銜,讓很多人產生了遐想,甚至是望文生義。易中天先生,以此為證據,稱趙雲為雜號將軍,實在是有點不求甚解。

【三國志•、趙雲傳】: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漢晉春秋】:“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三國志、趙雲傳)中,記載趙雲的功績非常清楚,趙雲在長坂坡保護主母及幼主,功勞頗大,晉升牙門將軍。趙雲隨諸葛亮組成二路軍,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諸葛亮派趙雲從外水上江陽,和諸葛亮會師於成都。趙雲還有很多戰功,就不一一羅列。劉備取得益州之後,趙雲被封翊軍將軍,在平定益州後,大家都在議論如何論功行賞之事,都在議論如何瓜分房屋田地等等。趙雲對劉備說:“霍去病以匈奴未滅,不可家為。現在,國賊“曹操”就是漢之匈奴,天下未定,不敢享受舒適的生活。必須等到天下安定了,各自返回桑梓,歸耕本土,那時候才能夠各得所宜。益州人民,剛剛經過兵戈,田宅皆可歸還。現在,讓百姓安居樂業,然後才可以調用民力,受到百姓的愛戴。”

劉備之後,諸葛亮有沒有壓制趙雲呢?當然沒有。諸葛亮一出祁山,馬謖違背軍令失街亭導致北伐失利,趙雲、鄧芝兵弱戰不利退軍,趙雲被降為鎮軍將軍,諸葛亮自己也不是自我降職了嗎?趙雲身後被追封順平侯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這段話,明白無誤的說明了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是劉備的五虎上將。

我是冷清先生,為您推送不一樣的歷史真相,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冷清先生”頭條號,謝謝!

 








冷清先生


趙雲的長處不在行軍作戰,而是忠誠和謹慎,劉備是相當信任他的。把一家老小和皇宮的安全都交給他,發揮了他的長處。所以,劉備用人是準的,並沒有說不重用趙雲。

  趙雲在後來確實是沒有受到多大重用,原因就是當時的風氣,出身名門!本來劉備在剛開始時候,人才短缺,根本不會重視出身。當他發展起來之後,特別是諸葛亮加入陣營後,家庭背景這玩意兒又活起來了。像袁紹是四世三公,馬超是世代諸侯,就連曹操這樣唯才是舉,不問出處的人也要搞的曹參做祖宗,可見出身名門,家庭背景是很重要的。趙雲沒有世家背景,也不是將門之後,更沒有名士光環,完全是一介平民的出身,靠自己的努力與戰功,一步一步往上走。即便劉備想用趙雲的名,趙雲也沒有,所以“用名”這條路對趙雲來說,顯然是走不通了。子龍的出身,能混到相當於禁軍統領的地步,已經很不錯了。

  趙雲在歷史上可能更像一個文官,因為他的優秀品格和政治眼光是很不錯的。從劉備入蜀時分地和子龍勸漢中王不要伐吳就可以看出來了。不過子龍這就得罪了別人了。別人要地,你偏不要,顯的人家就是貪財,不為民著想,肯定會受到別人排擠的。武功肯定不錯,畢竟能保護劉備和他家人在長坂坡中安全逃脫。可惜了子龍出身不好,不是名門望族。而且,以法正為代表的蜀派,和孔明關羽為代表的荊州派,應該是有權利鬥爭的。所以子龍想被重用也難。




搬個板凳看世界


趙雲在《三國志》裡面的介紹比較少,雖然和關,張,馬,黃同列一個傳裡,但是確實對他的行軍打仗記錄非常少。所以現在很多人對趙雲的評價都是很兩極分化的,愛看小說的都一直認為趙雲文武雙全,是常勝將軍,五虎將中的一員,而且一直都是被劉備和諸葛亮重用。

而對於喜歡研讀歷史的就覺得趙雲完全被神話,主要是記載少的原因,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所以就會覺得趙雲一直沒有被重用。但是在裴松之注裡面對趙雲的評價是很高的。

所以我覺得趙雲本身為什麼沒有被重用這個問題應該從趙雲一生是否被重用這個問題上來找答案



魚多又


誰說得不到重用,趙子龍是劉董事長貼身保鏢,雖然屈才但是安保上靠譜,工資也是按照部門經理工資待遇開的!


我弓長張


正史《三國志》根本沒有五虎將之說,其實趙雲的地位相對來說很低,甚至大大不如後來投奔劉備的魏延,只充當雜號將軍,與其他四人更不可同日而語。自從汝南之聚後,他的工作只是負責保衛劉備及其家眷的工作,到去世的時候也沒有諡號,最後還是後主十幾年後追贈的。陳到(字叔至)是他的副手,與其名相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