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5种分身,50%以上的死亡率,这是一个传染病的故事

夏尔莫内的遭遇

1980年元旦,一个叫夏尔莫内的法国人,在肯尼亚和一位女性密友前往一座叫埃尔贡山的地方游玩,山上有个洞,洞顶有蝙蝠,洞里有象群的足迹,还有石化了的原始雨林,两人玩了一整天后才下山。

8天后,夏尔莫内感到眼球疼痛,随后头也开始疼,不久,后背开始剧痛。头疼3天后,他开始恶心、高烧和呕吐。

当地的医院诊治不了,建议他去内罗毕医院,那是东非最好的私立医院。于是,夏尔莫内勉强支撑着登上了飞机。

很快,在飞机上他除了呕吐,还开始出血。等他到达医院候诊室等待时,他已经濒临死亡,这一天是15日,距离发病只有短短的一周,距离病毒入侵,只有15天。

最后,夏尔莫内没有等来医生的诊治,就在候诊室喷血而死,死状恐怖,大量的喷射物喷进了第一个查看他的医生眼中,这位医生很快被感染,出现了和夏尔莫内相同的症状。

这种病毒,被证实是马尔堡病毒,最早源自于非洲绿猴身上,和埃博拉病毒相似,死亡率很高。它们都属于丝状病毒,对细胞破坏力惊人,被感染者,往往体内所有的细胞都会被撑破,人最终“崩溃并流血致死”。

这个故事,来自于《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这本书。

一种病毒,5种分身,50%以上的死亡率,这是一个传染病的故事

作者在第一章就写到: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病毒进入网络后,一日之间就能来到飞机抵达的任何城市。

如今,处于疫情中心的我们,应该会对这句话无比感同身受。

病毒离我们并不遥远

《血疫》这本书,读起来是很有恐惧感的,因为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你会看到很多毛骨悚然的描述,作者详细讲解了埃博拉病毒是如何破坏机体,让人体最后变成一锅“肉汤”。

他还让你身临其境般跟随科研家的脚步,去近距离观察和研究这种高危病毒,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想象自己穿着密闭的防护服,戴上几层手套去摸索带着无数病毒的血液。

你会十分担心手套有没有破口,因为一旦有破口,哪怕是肉眼看不见的洞口,病毒都有可能侵入你的身体,并以最快地速度繁殖,撑破所有的健康细胞,在2周内毁灭一个人。

一种病毒,5种分身,50%以上的死亡率,这是一个传染病的故事

埃博拉病毒

这就是这种病毒的可怕之处。而这些恐惧,都来源于你对这种病毒的一无所知。

其实截止到现在,人们对于埃博拉的认知依然十分有限。包括科学家,即使现在已经发现5种埃博拉病毒,但它以后会进化成什么样子,每次疫情爆发是如何消失的,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卷土重来,依然不得而知。

更为可怕的是,追其根源你会发现,人类才是最主要的病毒传播者。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1989年美陆军传染病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我们当年,能够早一些发现艾滋病毒,并且及时研究治疗,将其控制在原发地,那么我们将拯救多少人的生命呢?”

可随后,他也说:

“如果艾滋病当初很早就被发现并控制,那么相关研究部门将会认为它只是偶发于非洲偏僻村落的一罕见病,又怎么会投入资金进行深入研究呢?最终,它还是会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传遍世界”

作者引用这句话,是针对艾滋病和埃博拉说的,其实也适用于所有的动物源病毒传染病。

这些恐怖的病毒,会以各种面貌和形态,隐藏在世界的各种暗角里,它们就像一个暗夜捕猎者,窥探着时机,一旦有机会,就向人类发起攻击,而人类,有时候连敌人是什么,在哪里,都一无所知。

大自然的报复,向来都很直接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是一本非虚构写作的书籍,也就是说,书本里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故事,作者会带你走进埃博拉的身边,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这种杀人见血的恐怖病毒,带给人类怎样的恐惧和震慑。

连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都都说:

“《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本书作者叫做理查德普雷斯顿,《血疫》出版后,他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

一种病毒,5种分身,50%以上的死亡率,这是一个传染病的故事

曾经,我们以为防疫与我们很远,可现在,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来自于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有了基本的认识。

老话讲,无知者无畏,反过来理解,当你了解的越多,你会越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

其实,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并不少见。除了这次,还有17年前我们切身体会过的非典,当然,这个世界还流行过的很多传染病,它们都来自于野生动物。

就拿艾滋病来说,艾滋病最早发病于非洲雨林区,从局部爆发到如今成为全世界难以治愈的疾病,艾滋病成为了大自然对人类较为成功的报复,经研究,艾滋病来自灵长类动物。

而埃博拉病毒则对非洲地区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就在去年12月,刚果的埃博拉疫情还在持续,造成死亡人数已达2200人,除了刚果,这几年非洲埃博拉疫情就没有间断过。

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最终被认为是果蝠。

一种病毒,5种分身,50%以上的死亡率,这是一个传染病的故事

此外,动物源病毒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登革热病毒,沙拉热病毒等等。

看完这本书,你会深深感觉到人类的渺小。

人类向来以食物链顶端自居,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其实人类从来都不知道大自然的报复可以是非常直接的。

理查德普雷斯顿在书的末尾写道:

“很多新出现的病毒,都是从生态被破坏的区域浮出水面。病毒走出一个生态系统后,往往会在人类群体中波浪式传播,仿佛是正在衰亡的生物圈的回声。

对于地球的反抗,他用了一个恰当而精妙的比喻: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作出反应,人类的泛滥反复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犹如癌症,人类群落的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于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到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试图除掉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却肆无忌惮地去破坏生态的平衡,那地球,它的底线在哪里?也许当我们知道它的底线之时,早已为时已晚。

读《血疫》,最开始读到的是恐惧,那可怕的病毒犹如嗜血的魔鬼,可读到最后,更多的则是沉重的反思,因为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类的莽撞和无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