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有三处可供建国,为何偏偏选了会被阿拉伯仇恨的巴勒斯坦?

langman莘蒂


犹太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悲催的民族,这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似乎就和“流浪”这两个字挂上了钩。直到20世纪才有了定居之所。众所周,今天的犹太人基本上集中在以色列,以色列就是一个犹太国家。



然后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供犹太人建国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俄罗斯的犹太州,以及我们国家的东北等等。那么犹太人为什么最终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呢?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自己的决定,而是西方国家的推动。众所周知,二战以后,犹太人由于遭到德国纳粹的疯狂迫害,数量锐减,根本无力决定自己的去向。在当时,能够决定犹太人选择建国地址的不是犹太人自己,而是西方国家。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对于西方国家有两个很突出的优点。首先,二战以后,虽然犹太人数量少了,但犹太人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没有削弱。西方国家希望能够把犹太人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


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那么犹太人就会陷入四面皆敌的环境。如果想立足于这个环境,必须依靠西方的支持,尤其是美国的支持,这就相当于把以色列牢牢地捆绑在西方的战车之上。

其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也有利于帮助西方控中东这个世界能源基地。中东的战略位置在今天已经凸显了无比重要,石油资源成为了西方必须掌控的能源。犹太人没有进入中东的时候,中东基本上都是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犹太人选择在这个地方建国则无异于是平地起惊雷,尤其是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国土面积划分“不正常”的情况下,成为这些年祸乱中东的根源。

最后巴勒斯坦地区对于犹太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巴勒斯坦是犹太人的根,是犹太人的诞生之地。另外西方圣城耶路撒冷在此地的存在也注定这个地方会成为犹太人的心灵归宿。这些也是犹太人选择在该地建国的重要原因。


是阿维啊


犹太人建国的地方其实不止有三处,英国给犹太人提供了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埃及的西奈半岛、以及现在的巴勒斯坦等地。在这几处地方中,巴塔哥尼亚是无主之地,西奈半岛和巴勒斯坦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

除了英国以外,苏联和日本也给犹太人提供了建国之地。苏联提供的区域是远东地区,即现在的俄罗斯犹太州,位于黑龙江北侧。而日本提出的区域则位于我们的东北,当时正处于日本的侵占中。

不过,对于苏联的土地,犹太人是没有兴趣的,因为首先是远东的犹太州天寒地冻,位置不好。其次,犹太人即便在苏联的土地上建国,其结果最大限度只能是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同样被苏联控制,这和不建国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对于日本提出的建国之地,犹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并已经迁徙了数数万人前往这个新的家园。不过,日本人的计划从头至尾都是一个阴谋,在犹太人被日本人利用完成以后,犹太人还是被赶了出去。

所以,犹太人建国的最终希望只有留在了英国提出的方案之上。但是对于英国提出的三个地区,犹太人基本上是毫无疑问就选择了巴勒斯坦。因为相比较之下,巴勒斯坦的优势很大,而其他两处地区的劣势也非常明显。

首先,在犹太人建国以前,巴勒斯坦地区已经陆续迁来了大量的犹太人,这些人在巴勒斯坦已经渐成规模;其次,巴勒斯坦距离犹太人集中的西欧、苏联都非常近,距离欧洲文明也最为接近;再则,巴勒斯坦有耶路撒冷;最后,犹太人在2000多年前正是从巴勒斯坦地区出走的,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至于巴塔哥尼亚和西奈半岛,则完全没有巴勒斯坦这些优势。相反,巴塔哥尼亚在南美最南端,距离世界主要大国都非常远,且巴塔哥尼亚属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恶劣,不适宜单独建国;而西奈半岛,完全就是一片沙子,犹太人纵然能改造巴勒斯坦的部分沙子,但是对于庞大更多的西奈半岛,犹太人还是有心无力的。


苏绽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在流浪2000年以后,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当初,可供犹太人建国的地方有多处,比如中东地区的西奈半岛、非洲的乌干达、马达加斯加岛、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地区、我国的东北、云南,还有就是巴勒斯坦。那么犹太人为何最终选择了巴勒斯坦呢?铭苏先生具体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是英国人的殖民地,这里离犹太人的“应许之地”巴勒斯坦非常近,而且西奈半岛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足够犹太人建国之用。但是犹太复国主义精英考察之后认为,西奈半岛虽然面积大,但是主要是沙漠,水源严重缺乏,没有水源国家就不能发展,虽然英国人曾考虑将尼罗河水引过来,但是这也只是个许诺罢了,实现起来遥遥无期。

二、乌干达

1903年,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张伯伦提出英属乌干达计划,将英属东非的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作犹太人家园。

乌干达位于东非高原,这里降水充沛,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条件要比现在的巴勒斯坦好的多。但是也有缺点,这里远离犹太人平时主要生活的欧洲地区,而且当时的犹太人主要来自欧洲,因此这个计划在1903年瑞士巴塞尔召开第六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没有获得通过。

三、马达加斯加岛

马达加斯加岛总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岛,不管是土地资源,还是矿产资源都很丰富,这里比巴勒斯坦好太多。

马达加斯加岛这个地点其实不是犹太人自己选择的,而是当时的德国准备将欧洲的犹太人全部迁移到马达加斯加去,这样犹太人就离开欧洲了。

但是当时马达加斯加岛是法国的殖民地,德国在打败法国以后,也垂涎法国的殖民地。艾希曼于1940年8月15日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呼吁每年在非洲安置100万犹太人,为期4年,但是德国没能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实现。因为马达加斯加岛离欧洲太远,德国没有能力大规模实施,而且德国同英国和苏联的战争又拖住了德国,使德国最终放弃了移民犹太人的计划,转而采取消灭政策。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都能够发展成发达国家,如果在马达加斯加岛,那么这里更不会差。

四、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地区

巴塔哥尼亚地区面积67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在当时是未开发无主之地,直到1870年代才被阿根廷占领。不过这一地区纬度较高,环境恶劣,跟西伯利亚有点类似,并不适合国家的长远发展,后被犹太复国主义精英拒绝。

五、我国的东北

犹太人来东北发展,其实这与日本当年的“河豚计划”有关。当时日本为了开发东北地区需要资金,而犹太人在世界上是比较富有的民族,因此日本就想以此来吸引犹太人前来投资。

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著名的“五大臣会议”提出河豚计划,日本许诺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犹太人则用他们的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但是随着当时局势的发展和战争的推进,日本放弃了这个原本就是为了利用犹太人资金的计划,犹太人的建国计划根本就没有得到落实。当时由于俄国的排犹政策,还是有很多犹太人来到东北地区发展的。

六、我国的云南

二战时期由于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政策,导致德国及欧洲很多犹太人逃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犹太人逃到了上海等地。到了1941年,上海的犹太难民已经超过了3万人,远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接收难民多得多,这给上海的难民救助造成很大的压力。

当时著名的犹太银行家雅克布.保格拉斯向国民政府表示,犹太人普遍比较富有,接纳难民可免费获得大量外汇。同时犹太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如果安置妥当,有助于大后方的建设和发展。

国民政府认为安置难民有助于取得英美等国家的好感,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树立。在综合考虑之下,国民政府决定在云南的腾冲和蒙自之间,划出一块土地给犹太难民寄居。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国力有限,难以拿出大量资金安置难民,而且很多难民逃离时已经一贫如洗,虽然有犹太财团的捐助,但是也是杯水车薪。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土大部被日本占领,再加上德国和日本的阻扰,国民政府安置犹太人的计划也未能落实。

七、巴勒斯坦地区

犹太人最终选择巴勒斯坦地区建国,这既有历史和宗教原因,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犹太人建国的基础。

巴勒斯坦地区曾经是犹太人的祖居之地,毕竟是故土,犹太人对此有乡情。而且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城,也是多个宗教的圣城,毕竟犹太人是靠宗教才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回归宗教中心这对于众多的犹太人来说有挡不住的诱惑力。但是真正对犹太人建国起重要作用的还是从19世纪后期开始的五次大的移民回归潮,为犹太人建国奠定了基础。

1878年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出现犹太人农场殖民区。1896年在犹太记者西奥多·赫茨尔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下,到1914年约有4万名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1917年在英国外长贝尔福宣言发布以后,大批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区。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4至1948年之间,愈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巴勒斯坦地区已有60万犹太人,再加上美国和苏联对犹太人建国的支持,联合国通过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治方案,这才使流浪了上千年的犹太人得以最终复国。


铭苏先生


很多处。

一,哈尔滨,中央大街就是犹太人建的,二战后退出。

二,俄罗斯,在远东有一个叫比罗比詹的地方,他是犹太自治州的首府。太穷太冷,地理差,陆陆续续回欧洲。

三,南美洲,这是欧美盟国的初步构想,但被犹太人拒绝。

四,巴勒斯坦,在《圣经旧约》记载那是遍地都是牛奶和蜜的地方。

为何独爱这一处? 犹太人的圣经就诞生在这,如果你是基督徒,请打开《旧约》最后几页,那地图就是犹太人的家,信仰不可撼动。 他们被外族人入侵和奴役,历经千难万险,先知摩西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回到了巴勒斯坦。

象征苦难犹太人的“哭墙”在这。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在这。他们的圣经《旧约》还衍生出—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同样是他们的圣经。这是精神家园,哪都比不了。流浪2000多年了,该回家了。

根据圣经记载,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一个父亲,是亲兄弟。


阎大嘴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像犹太人一样,流浪两千年,民族没散,富裕的人、科学家等精英还层出不穷。

这个世界,也没有一个民族像犹太人一样,流浪够了,烦了,想着重新建国。关键是,人家心想事成了,成功建国巴勒斯坦。

其实,以色列建国的地址,不是只有一个选择,也不是只有三种选择,而是有多种选择。

那为什么独独选中了巴勒斯坦呢?

巴勒斯坦这个地方,曾经是以色列的故乡



从十九世纪开始,犹太精英们就想着复国,他们和英国、美国进行交涉,也和日本聊过建国,其中,英国人提供了好多个备选地方,当然,那些地方都是英国殖民地,比如,埃及的西奈半岛,乌干达高原,马达加斯加等。

而美国的建议还在英国之前,美国建议去南美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后来,日本也提出了建议,就是在中国东北建国。

为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地方,犹太精英西奥多·赫茨尔四处奔走,只为了给同胞们找到一块容身之地。

南美的巴塔哥尼亚被早早放弃,因为西奥多·赫茨尔去考察时,发现情况非常恶劣,沙漠多,气候恶劣,是典型的不毛之地。



后来,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乌干达高原等,因为离曾经的故乡太远,大量犹太人迁移并不方便,而且非洲这两个地方,黑人比较多,文化的融合又是一个问题,于是经过开会,放弃了这两个地方。

至于,日本控制的东北,在犹太人考察后,发现并不合适,一是日本人顾虑太多,怕得罪德国人;二是,那是中国的土地,虽然暂时被日本占领,但如果日本败了,犹太人该何去何从?于是,西奥多·赫茨尔等人放弃了这里。

西奈半岛是个好地方,离巴勒斯坦距离很近,但是,这里的土地,沙子太多,淡水太少,改造成本太高。于是,大家的目光还是回到了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陆续有犹太人迁移到了这里,建农场,建作坊,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失败,巴勒斯坦的控制方成了英国,迁移来的人更多了。二战前后,随着德国人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犹太人又有大批量迁移到了巴勒斯坦。

西奥多·赫茨尔等人知道,巴勒斯坦地区才是他们的落脚地,尽管这里形势复杂,周边都是穆斯林国家,但那里是他们真正的家园,那里有锡安山,那里有哭墙,那里还有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如果选择一种死法,犹太人宁愿死在自己先辈们曾经生活的故乡,那里的土地,那里的空气,甚至那里的沙子,都是那么的亲切。



无论是谁,再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了,英国人不能(丘吉尔后期曾经想阻止),阿拉伯人更不能,土耳其人也不能。

就这样,历经各种挫折和坎坷,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终于建国了。

那么多的地方,而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这既是犹太精英的选择,更是犹太广大民众的选择,因为那里是犹太人的家乡,这个理由很重很重。

选择在巴勒斯坦建国,离西欧距离更近,美国很支持



虽然以色列周边风险重重,但犹太人选择这里,除了是曾经的故乡外,还因为这里离欧洲很近。

犹太人集中最多的地方,就是欧洲了,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犹太人可以方便地迁移,成本很低。

犹太人当中,做生意的很多,而欧洲就是他们生意的主战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有助于犹太人的商业贸易。

另外,犹太人建国巴勒斯坦地区,很受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支持,也许美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但以色列能得到美国的加持,更加坚定了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信心。



美国需要这么一个小兄弟,像钉子一样插在中东区域,而以色列需要这么一个大佬在背后支持他们建国在自己的故乡。虽说都是互相利用,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此的结盟有何不可呢?

果然,以色列前脚建国,周边阿拉伯国家就围拢上来,准备赶走以色列。以色列全国动员,齐心协力,大有以死相拼的气概。是啊!如果在这里待不了,天下哪里还有犹太人的容身之地?

阿拉伯人,只是为了赶走以色列人而战争。而以色列人是为了活下来而战争,不仅是为了自己活下来,也为了子孙万代能活下来。不同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不同的结果,阿拉伯联军大败,以色列打出了血性,从此没人敢随便欺负以色列了。犹太人正式站起来了,终于不需要再流浪了。



综合来说,犹太人面临各种建国地址的选择,最后定为巴勒斯坦地区,一是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人曾经的故乡;二是巴勒斯坦地区离欧洲更近;三是第一大国美国很支持。


蓝风破晓


其实选那都一样,只不过会与不同族群的人拉仇恨,选在了巴勒斯坦地区,生活在该地的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今天的以色列人)不共戴天,选在其他地方,当地的族群自然还会与犹太人不共戴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比如说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了非法开发被其占去的中国东北,以获得侵华的物质保障,对犹太人掌握的财富和人口资源非常觊觎,在1938年的时候便发布了招揽犹太人到东北参加开发的计划,条件就是允许犹太人逐渐在此地建国。

当然,这事儿当时是没弄成,随着日本的战败,迁移到中国东北的几万犹太人大军,也迅速退出这一地区,假如他们留下来了还要想着“犹太复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落地生根,恐怕遭遇不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的遭遇好到哪里。


中国东北地区不是巴勒斯坦地区,中国人也不是软弱的巴勒斯坦人,在这里强行建国,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砧板上的肉,最终会落得个随意被宰割的下场,因为犹太人属于外来族群,经过两千多年的流浪,到哪里他们都属于外来户,都会被当地的“土著”族群排斥,时间那么久,就算真是你的也成了别人的了。

更何况中国东北地区根本就不具备犹太复国的条件,其他的还有英国殖民帝国控制下的今西奈半岛、东非的乌干达,甚至还有像马达加斯加岛这样的世外桃源,这些地方有的比巴勒斯坦地区的生存条件要好的多。

但说来说去,最可能的还是巴勒斯坦地区,因为犹太人曾经就是在这一地区生存的,根在那里,再一个就是耶路撒冷的存在,这个被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奉为圣地的地方,注定要成为犹太人的心灵归宿,这些因素最终决定了犹太人把犹太复国主义落地在了巴勒斯坦地区。


历史三日谈


不止三处。

犹太复国运动兴起的之初,坚持主张复国的犹太人认为最理想的复国地就是巴勒斯坦地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1840年代,不少欧洲犹太人还专门为此移民,抛弃自己在欧洲的产业,跑去巴勒斯坦建立定居点。

不过,由于当时巴勒斯坦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奥斯曼苏丹不可能允许犹太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国中之国。并且当时的犹太人也大多数对建国不感兴趣,认为自己就是欧洲人,没必要跑去巴勒斯坦单独建立一国(比如德国犹太人认为自己就是德国人,法国犹太人认为自己就是法国人)。因而早期的巴勒斯坦复国计划由于得不到广泛支持,就这么被搁浅了。


巴勒斯坦计划失败后,又过了几十年。到了上世纪初,由于沙俄迫害犹太人,犹太复国运动的领导人赫茨尔(以色列国父)就在1902年求助于英国,向当时担任英国殖民地事务大臣的张伯伦(就是后来执行绥靖主义的那个窝囊首相)建议,希望英国能将埃及的西奈半岛划给犹太人建国。

赫茨尔表示,建国之后,犹太国可以作为英国的附庸存在。张伯伦对此事感兴趣,于是他就牵线搭桥,帮助赫茨尔与英国最高当局进行约谈。

事后,这一计划被称为“西奈半岛计划”。这是犹太人除了巴勒斯坦外,选定的第一个备选建国方案。

不过,由于英国当局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西奈半岛计划”被英国直接拒绝。



英国最高当局否定了赫茨尔提出的“西奈半岛计划”后,遂即就向他抛出了一个新的“英属乌干达计划”。

所谓“英属乌干达计划”,是指英国当局在英属乌干达殖民地划一块地(大约1.3万平方公里),送给犹太人,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家园。条件是犹太人成立的自治政府要做英国政府的附庸。

说到这里插一句:“英属乌干达计划”虽然名为乌干达,但英国人划出的土地,实际上是在现在的“肯尼亚共和国”境内。

很多人望文生义,看到“乌干达”三个字就以为是现在的乌干达共和国,并且还在文章里面配乌干达的地图,这是不对的。


“英属乌干达计划”提出后,立即在犹太人中引起了争议。

坚持在巴勒斯坦复国的犹太人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要么就别复国,既然要复国,那就应该回去巴勒斯坦。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巴勒斯坦才是犹太民族唯一的家园。

而无所谓在哪里复国的人则认为,奥斯曼帝国不会同意犹太人在中东建国,与其继续做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倒不如现实一些,就去英属乌干达殖民地复国算了。

1903年,两派犹太人对于争论,进行了一次公开投票。这次投票的结果是295同意,177票反对。“英属乌干达计划”获得了通过。

第二年,犹太复国组织派了三位代表前往肯尼亚进行考查。后来,这三个代表在肯尼亚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考察后,给出的一致意见是:虽然肯尼亚与欧洲气候相似,比较适合欧洲的犹太人居住,但高原上充满危险的野生动物,而且当地的土著居民可能也不会接纳犹太移民。

代表们的意见传回到欧洲后,犹太复国组织高层认为肯尼亚不适合犹太人建国,于是便在1905年做出决定,婉拒了英国政府的提议。

一部分犹太人士认为拒绝这项提议是个错误的决定,他们就另外成立了一个叫“犹太领地主义”的组织,公开主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犹太家园,不必执著于巴勒斯坦。在这些人的宣传下,还真的有一些犹太人移居到了肯尼亚。一直到现在,非洲还有这些犹太人的后裔。



“英属乌干达计划”被犹太复国组织婉拒后,坚持在巴勒斯坦复国的犹太人再度占了上风。这些人犹太人到处宣传,并取得了包括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南非总理扬·史末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意大利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红十字创始人和“日内瓦公约”的作者亨利·杜南等一众欧洲知名人物的支持。

1920年,英国逼迫奥斯曼帝国吐出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主张在巴勒斯坦复国的犹太人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便极力游说英国政府,希望英国能将巴勒斯坦让出,以作为犹太人的复国地。

英国政府由于受到国际舆论的压力,表面上对犹太人是非常得支持,但实际上却因为极度不情愿,净干“搅屎棍”的勾当。

从1920至1939年期间,实际上仍然没有多少犹太人能移民到巴勒斯坦。因为英国政府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做了很多限制。



英国假仗义,真小人的行为让一向跟英国关系不好的苏联看到了恶心英国的机遇,于是苏联就提出了所谓的“犹太自治州计划”。

从1928年至1940年,加入犹太自治州的犹太人总计超过十几万。

不过,苏联的这个计划也是失败的。因为犹太自治州太偏僻了,欧洲的犹太人根本就看不上那个原始森林地区。并且,事实上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也瞧不上犹太自治州。(苏联当时有两百万犹太人)

所以,苏联的“犹太人自治计划”,最后也是失败的。

就在苏联搞犹太自治州的时候,跟苏联不对付的日本看到了恶心苏联的机遇。于是日本人也推出了自己招揽犹太人的计划——“河豚计划”。

1934年,即苏联犹太州建立的当年,该计划首次在日本首次提出。四年后的1938年,该计划在“五相会议”上得到了通过。

这份计划具体来说,就是日本将计划招揽数千名、或者数万名犹太人定居在中国东北或者上海,准许他们成立一个附属于日本的犹太人自治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取悦美国,特别是美国的犹太人,推动这些犹太人向日本投资。同时又取悦犹太人这个大群体,吸引富豪犹太人移民日本。


不过由于日本在1941年加入三国轴心,迫于德国的压力,这一计划并没有真的实施。



日本放弃“河豚计划”的前一年,纳粹德国也提出了一份他们安置犹太人的计划——“马达加斯加计划”。

注意了,这个计划不是“犹太复国”计划,而是“屠杀犹太人”的计划。很多人把这个计划也列入犹太人的复国备选地,这是很无厘头的。

1940年法国战败前夕,纳粹德国外交部犹太局局长弗朗茨·拉德马赫向希特勒正式提出了这一计划。

这个计划简单的说就是分四步走:

第一步、法国投降后,逼迫法国将马达加斯加划给德国;

第二步、向英国发动进攻,并击败英国;

第三步、英国投降后,征用英国商船,将纳粹德国占领区内的所有犹太人全部运到遥远的马达加斯加岛监管;

第四步、利用马达加斯加的特殊性(四面环海的岛,不方面逃跑),纳粹武装份子将会慢慢折磨犹太人,直至全部折磨死为止。

不过,由于德军没有击败英国,没有征用到英国商船,并且英国海军还在公海上对德军进行封锁,德国也没有那么的船去运犹太人,因而这一计划也就告吹了。(之后纳粹分子对犹太人进行了大屠杀)


二战期间,由于要收买人心,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重提“英属乌干达计划”。但此时犹太复国组织内部已经完成了整合,决定全力准备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园,并且反对所有在其它地区建国的所有提议,以免影响他们争取英国政府放宽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人数限制。

所以丘吉尔的这个计划被犹太人直接拒绝。

1947年,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调查委员会建议,巴勒斯坦西部应分割成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以及一个由联合国控制的“耶路撒冷独立个体”。

这个分区计划于1947年11月29日通过,成为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最后,各国对这个决议进行投票,取得的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的计划最终成功。

以上就是犹太人复国的全过程。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犹太人复国的选择不止三个,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以及犹太人对在巴勒斯坦复国的强烈执着。最终那些计划都没有成功。


除了以上列举的区域外,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高原曾经也是犹太人计划的复国备选方案之一。这个计划是由前面提到的以色列国父赫茨尔提出的建议。他认为阿根廷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气候温和,适合犹太人居住。

但是要注意了!很多人说这个建议是美国人提出的犹太计划。这里强调一下,不是的。这并不是美国的主张。而就是以色列国父赫茨尔的个人想法。他因为在阿根廷待过几年,所以他就提出了这个主张。

后来在赫茨尔的影响下,还真有一些犹太人抵达了阿根廷,并成为了阿根廷牛仔,在当地购买土地,建立殖民地。巅峰时期,在阿根廷的犹太人数量高达20万人。

不过,殖民阿根廷的犹太人也不成功,他们没有建国,而是最终融入了阿根廷社会。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阿根廷军政府迫害犹太人,导致阿根廷的犹太人大量外迁,所以现在在阿根廷的犹太人也就没多少了。


Mer86


1948年5月14日,对于犹太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以色列正式成立。至此,犹太人,这个已经在世界上辗转数千年的古老民族,终于实现了“复国”梦,他们有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不过,客观地讲,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并不出色,它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南近埃及,而它本身所在的巴勒斯坦,以前居住的也都是阿拉伯人。

可以说,犹太人选择在巴勒斯坦复国,就是选择陷入阿拉伯人的包围当中,触犯阿拉伯人的逆鳞,直面阿拉伯人的仇恨。这对于一个在世界上颠沛流离两千多年,历经艰难险阻,多次濒临灭绝的民族来说,似乎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而且,犹太人并非没有选择,在他们复国时,英美等国还给了他们其他的方案,比如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和扼守苏伊士运河的西奈半岛,以及非洲的乌干达。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犹太人放弃了这些地方,选择危险的巴勒斯坦呢?

其实,以色列选择巴勒斯坦,也是经过一番纠结的。巴勒斯坦本身不是一个合适的建国地方,它已经被阿拉伯世界包围,且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但是,其他备选方案和巴勒斯坦相比,其实更差。

不论是巴塔哥尼亚地区,还是西奈半岛,亦或是乌干达,它们都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即气候严重干旱,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劣。比如巴塔哥尼亚地区,常年极度寒冷,不适宜犹太人居住。西奈半岛疆域辽阔,地理位置重要,但它水资源严重短缺,根本不足以支撑大量的犹太人定居在此。乌干达更不用多说,环境恶劣,且距离“文明世界”遥远,工业基础薄弱,经济落后,难以发展。巴勒斯坦与这些地方相比,在环境上是最好的。

当然,除此以外,促使犹太人选择巴勒斯坦进行复国的,还有他们的信仰。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曾生活在巴勒斯坦地区,所以这里是犹太人心中的故土。而且,犹太人大多信仰犹太教和基督教,位于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城。犹太人相信,巴勒斯坦地区是他们的“圣地”和“应许之地”,所以尽管这里不适宜复国,但犹太人一直想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恢复“犹太之国”。

而且,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世界中心的同时,距离欧洲世界也不远。英美等国是犹太人复国的推动者,选择在这里复国,可以方便接受欧洲诸国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不至于远离文明中心。

犹太人知道选择巴勒斯坦,也就意味着要和阿拉伯世界开战,他们要面对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怒火。可是犹太人没有选择,他们要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国,乌干达等地无法满足他们,剩下的,便只有巴勒斯坦了。


历史战争


众说周知,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实现自犹太复国,并且经历五次中东战争巩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当时候犹太人有多处建国地点为什么会选择阿拉伯民族聚集区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呢?

首先,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法理上更容易被国际社会接受。想要寻找新的区域,必须更有依据,虽然谋划犹太复国在二十世纪初,但真正选择地点则在30-40年代,这个时候国际秩序因为二战发生深刻变化,原来打算选择的中国东北等地属于中日交战区,犹太人不可能在这里建国。而历史上犹太人祖先曾经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过犹太国和以色列国,犹太人建国似乎更合乎情理,加上属于英国殖民地,英国支持犹太人建国,就选择了巴勒斯坦地区。

其次,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更有利于民族人口回归。虽然由于历史原因,犹太人遍布世界各地,但犹太人比较集中在欧洲大陆,而巴勒斯坦地区距离欧洲大陆特别近,都位于地中海沿岸,欧洲的犹太人很容易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实际上也有欧洲排斥犹太人的因素,便于犹太人到达,成为英国等国家的想法,他们觉得,这样的地点,犹太人老祖宗的地盘,离欧洲特别近,犹太人更愿意接受。所以他们就选择了巴勒斯坦地区。

第三,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犹太人选择建国地点。可供犹太人选择建国的地点,大部分是人迹罕至的地点,比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乌干达,还有南美的无人区,甚至当时的中国东北都属于很荒凉的地方,而虽然巴勒斯坦地区周边都是沙漠,但是临近地中海的海岸平原适合发展农业,且背靠地中海(红海海岸线短可以忽略),相对其他区域不是内陆就是远离大陆的海岛,容易被封闭,拥有地中海可以很好的避免封锁,并获得欧美的物资和军事援助。

第四,潜在敌人影响犹太人建国地点选择。犹太人近代以来一直不受欢迎,他们建国必须保证自身安全,巴勒斯坦地区虽然都是阿拉伯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之间并不团结,由于历史上的教派和部族冲突,这些国家并不团结,加上阿拉伯各国政权封建化严重,内部战斗力并不强,相对日苏等大国要差很多。

事实上,由于美国的分化加上石油资源丰富,让沙特等过选择了安逸,不在和以色列那样长期敌对。阿拉伯世界的大国埃及也为了自身利益率先和以色列和平协议。历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也有点不堪一击。

最后,宗教因素影响犹太人复国。事实上即使经过几千年,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也很难被同化,主要原因是犹太人有共同的信仰那就是犹太教,巴勒斯坦地区就是犹太教的发祥地,犹太人回到“神”的地方,他们会更愿意在这里建国。

自1948年建国,以色列已经立国70余年,犹太国家的建立是基于历史、宗教、欧美大国权衡、犹太复国者自身考量、地理和自然环境因素做出的选择。但时至今日,因为犹太国家的建立引发的中东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还有大量巴勒斯坦难民流落他乡,期待和平早日重新巴勒斯坦地区。


无笔


希特勒屠戮600万犹太人,血腥的记忆深刻嵌入犹太人的意识,他们的人生反思有3个问题:加害者为什么如此残暴?受虐者为何如此软弱?旁观者为何如此冷漠?

别人很难被改变,或者被感动的空间很狭小,犹太人要生存只能靠自己。战后的犹太人有着比以往更加强烈的复国意愿,他们要重建犹太人的国家,用自己的政权来获得安全感。

犹太复国主义,又被称为锡安主义,这里的“锡安”原是耶路撒冷城的1座山名。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受尽歧视,习惯将锡安作为耶路撒冷的别称,他们渴望回到耶路撒冷、回到巴勒斯坦、回到上帝的应许之地……

追溯历史的脚步,法国大革命给犹太人带来好运,欧洲诸国先后给予他们公民权。很多犹太人抱着“受洗是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他们天真的以为只要同化于欧洲人,就能够被接受。

现实的残酷无情击碎犹太人的玻璃心,他们发现欧洲人依旧冰冷如霜,犹太人总是用热脸贴冷屁股。一再受到伤害的犹太人,让他们开始寻思建立自己的国家,涌现出西奥多·赫茨尔等一批实践者。

1897年8月末,第1届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204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巴塞尔纲领》,该纲领宣称: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建国!

巴勒斯坦是犹太人们的故国土地,更是宗教文化上的应许之地,无疑它是犹太人建国的优先选择。但是,犹太人的热情并不能感动相关国家,复国阻力重重。

西奥多·赫茨尔首先救助于威廉二世,他的2次拜访都没引起德皇的兴趣,摆明德国人没兴趣。1899年开始,西奥多·赫茨尔开始接近奥斯曼苏丹阿卜杜拉·哈米德,甚至不惜重金行贿奥斯曼高管,可惜土耳其人也是打哈哈。

1900年,西奥多·赫茨尔把活动目标转向英国人,英国人同意拿1块地给犹太人建国,但是这块地不会是巴勒斯坦。1903年4月,英国给出“乌干达方案”,他们划出6000平方英里的土地给犹太人建国。

“乌干达方案”注定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来自东欧的犹太人强烈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个方案是对《巴塞尔纲领》的背叛。西奥多·赫茨尔顾全大局,为避免犹太人陷入分裂,放弃“乌干达方案”。

似乎除去巴勒斯坦,任何地方的建国都将被否决,得不到全体犹太人的认可。比如美国为犹太人选择在南美的阿根廷建国被拒,英国人拿出塞浦路斯、西奈半岛、乌干达被拒,甚至在中国东北建犹太国也没成功。

每一次犹太人发生民族危机,总会刺激故土意识的强化,宗教回归于故土怀念成为犹太思想界的主流话题。换句话说,很多犹太人被融入其他民族,而顽强生存下来的的犹太人,他们从未忘记那块应许之地。

近现代的巴勒斯坦地区,早已不是“流着牛奶和蜜的沃土”,那里的荒漠并不是合适的居住之地。但是,自然条件的恶劣并没有阻挡犹太人的回归……

19世纪后半期大批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他们在无人区建设出一片片定居点。经过犹太移民的辛勤劳动,1939年犹太人的土地已经占整个巴勒斯坦总土地的5%,而1882年的占比才为0.09%。

不过犹太人的“世界性大流散”,曾经的巴勒斯坦故土早已经易主,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阿拉伯人占据着。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就相当于从阿拉伯人手里夺取土地,双方争战不可避免。至今,阿以矛盾依然是中东最不稳定因素,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久经磨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