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孩子交到了学校,有的学校老师却要求家长请家教给孩子补课,这是什么逻辑呢?

为了孩子我们回家吧


先别急,老师让家长给孩子请家教,肯定是你家孩子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先分析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正道。

  • 孩子智力水平一般。如果孩子智力一般,反映比较慢,学习很努力了,每天都学到很晚,出功出力不出活,就是成绩上不去。这种情况下,家长要针对具体科目给孩子适当找个家教,一对一或者报个班补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 孩子很聪明,但调皮不踏实学,主要精力没放在学习上。这种情况你先找找自己的原因,你家孩子学习不自觉,特别贪玩,从小你没给他养成好习惯造成的。这时家长就要下功夫死盯了,每天下学回来盯着他完成作业,给他买点课外练习,看着他做,再对照后面附的答案,找错题,再有针对性的问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如果因为玩游戏而耽误的学习,给他把游戏掐了,不准玩,没有通融的余地。

我再说说家长,孩子没有培养好,千万别把责任都推给学校老师。

有的家长认为,反正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是你学校的事,和我们家长无关,孩子学习不好就是你学校老师的责任。

的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但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举一动都是家长的影子,所以孩子一出生,作为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方式,处处给孩子树立榜样。

因此先想想你自己在这方面做的怎么样?有的家长自己成天玩游戏,没黑没白的,你怎么要求孩子不玩?自己整天手机不离手,你怎么要求孩子少看手机?自己一年到头看不了一本书,你怎么要求孩子多读书?

凡事先找自己的原因,我哪做的不对,别怨天尤人,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好,明确了自己的问题后,怎么办?

改啊。三口先郑重其事地开个家庭会议,鉴于目前孩子学习成绩低下的问题。会上先检讨自己,哪哪做的不对123,爱玩游戏的自己先带个头,把网掐了。这段时间主要以学习为重,电视少看,全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让孩子自己也说说,造成学习落后的原因,有什么缺点不足,哪门课学的比较困难,怎么改进。妈妈呢,抓好后勤工作,让孩子吃好喝好。。。

会后关键抓落实,不要几天的热乎劲。只要全家拧成一股绳,再加上多去学校几趟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愁提高不上去,建议你试一试。

有什么问题,欢迎您留言,咱接着聊。


清泉梅子999


我身边好多孩子都在补课,有时候我也会有想让孩子去补课的想法,因为我紧张自己的孩子,怕她跟不上,然后跟老公各种商量再商量。(因为他是一个不补课论者。)最后小学六年没补过一次课,到是在三年级暑假去上了10节公益古筝课。她的成绩一直很稳,没有什么过大的偏课问题存在。她爱玩游戏,游戏龄有9年,我们为了她能收心,规定她每天15-20分钟的游戏时间,如果超出了,我们就抹去她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游戏时间,所以她非常的遵守我们的口头承诺。女儿就在家门口读书,所以我们每星期会给她可任意支配的零花钱(4年级5元,5年级10元,6年级15元)她基本拿这钱买什么棒冰呀、辣条呀、水笔呀、橡皮擦呀……有时候还有早餐。马上就要毕业了,小学的毕业意味着真正告别无忧无虑的求知生活了。即将迎来繁重的初中高中,作为妈妈,我能做的就是陪伴陪伴还是陪伴。


杨晓晓6456


老师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但现实不断逼我裹挟!狂人般的呐喊“去补一下吧!”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当代老师,但凡有责任心和教育情怀,他们的压力都实在太大。这里是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Maple老师谈教育”为您作答。

一个身边老师的真实案例

陕西某省示范重点中学里有一位我认识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刚毕业就来到这所学校。

她告诉我,她当1个班的班主任,2个班的英语课,每天面对100多个学生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极大。从早上7点守着学生到晚上10点上完晚自习,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校里。

只因“要为学生的成绩和未来负责”。

为了学生的升学和未来,无时不刻都要面对优等生要拔尖,中等生要越过A优线,后进生要认真转化,班上每个学生都是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这样的老师自然很受欢迎,但我们却会无意识的选择性忽视她们背后的超额付出和努力,我的这个教师朋友3年时间下来,一个小姑娘很快就憔悴成霜打的茄子一般,对象也谈崩了好几个,就因为常年担负着成绩压力,教学压力,管理压力,家长和社会等等压力。

“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每一个老师都期待着能关注和关心到每一个需要他的孩子。”

我们不得不认清现实

纵观全国省市,优质教育资源都非常集中且极少数,这些学校一般都是教育局直属单位,或市里数一数二的私立校。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所有家长和孩子挤破脑袋都非常想争取,但很遗憾,名额非常有限,资源稀缺。一个班50多孩子,老师也很难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内,对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负责。

学校教育类似于吃大锅饭,在课程进度要求快和教材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必然有很多学生吃不饱,也有很多学生吃不下。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学校对老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成绩又非常看重——这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生挤进优质学校的关键,因此老师迫于无奈,抱着对孩子成长和未来负责的态度,也会选择让孩子补习。

在家庭教育跟不上的前提下,独生子女政策又滋生了很多新生代问题

社会性的教育恐惧和焦虑,都在不断的被利用和贩卖,所有的家庭都被绑在了教育的独木桥上,孩子很辛苦,家长万般无奈。

在高考分流的大社会背景下,数学和英语学科就突出了分层的厉害。

于是我们会容易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班级现象存在,但又让我们似乎束手无策,乖乖就擒——班级分化出5%特优生,20%较优生,50%中等生和25%后进生。老师们苦口婆心,兢兢业业还殚精竭虑,现状依然很惨烈,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稀少的地方。高考的排他性,加上独生子女政策让所有家庭都被迫绑在了残酷的升学之路上——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所有家庭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变得输不起,放不下。房地产不景气的这几年,教培市场成为大量热钱注入的风口,不管是懂教育还是不懂教育的,都想分一杯羹,于是焦虑在商业操作下不断被兜售。

“你不补习,我就培养你的竞争对手”

在如此风声鹤唳中,老师们迫于无奈,学生们疲于奔命,家长们更是费尽心思。这就是学校老师为什么选择让学生出去请家教补课的根本症结——他们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现实却让他们选择不断妥协。

针对老师让孩子校外补课的情况,家长该如何做呢?

首先,不是所有名师的班课都能化腐朽为神奇,立竿见影般解决孩子难题。

社会机构的名师很多都是包装出来的,所以家长不应该盲目跟风,随大流,最适合孩子的一定是最关键的。山东济宁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好几万家长都会将孩子送去新概念辅导学校,虽然事实是大多数孩子的结果并不好,但依然每年前仆后继有很多孩子去参加。其实补课往往一对一最有效果,因为最有针对性。如果孩子在课外机构的大班课能提分,那么,学校的班课课时更多更同步,为什么孩子不能提分呢?反向思考,我们会若有所思。

其次,找准学习病症对症下“药”,不是所有补习都应背上恶名。

个性化针对性学习在学校里很难做到,优质有效的课外辅导恰恰是全日制教育最好的补充。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在于没有方法学习和无效学习,面对孩子成绩差,学习没兴趣,家长不应该只是采取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数量、亦或者病急乱投医等手段,而应该是找准孩子的问题症结的关键所在,给孩子对症下药。否则损失金钱不重要,孩子学习时间浪费是成绩竞赛中最大且无法挽回的损失。(需要专业一对一免费咨询诊断的家长,可以私信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Maple老师谈教育》)

第三,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成绩优秀最好的后盾。

夫妻恩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父母所有关注集中在孩子,给了孩子窒息的爱和负担。很多孩子成绩变差往往根源都是来自于家庭,最后汇集到了学校。父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给孩子足够的无条件支持和心理鼓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和最优质的学习帮助。


Maple老师谈教育


首先非常感谢我孩子的初三以及高中老师。

当时我觉得,孩子功课吃力,问过孩子初三老师要不要去找家教补课,记得老师说:如果孩子能及时 保质保量 认真 准确无误,完成老师留的各科作业,就可以。家长如果有能力辅导或是孩子自己可以用心,就不需要补课。

我家孩子选择了 自己做题,看教辅书,不会的问题及时主动请教老师。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高考,高中的各科王后雄教材全解,被他翻了无数遍,各种版本小题狂做基础百题做了数套还有历年高考试卷。。。

所以个人认为,老师建议没有错,他完全可以保持沉默,对于一个班,老师有几十个学生。对于家长,你最多也不过3个娃娃,很多只有一个。

别人的建议,不管什么目的,听听就好。

最后的决定,取决于自己。

我见过没补课考600多的,也见过补课考600多的。。。


内蒙小米牛肉干


我教英语的。学生想学好就必须背单词,多读,多听。作业是留下去了。认真执行的孩子完全跟的上。就是有些孩子就是不背,一个字懒!上课又不听。三年级还好,越往上他越听不懂。到了5年级完全就是看外星文,连26个英语字母都写不对,啥也不会。我一般都会让家长给孩子报个班啥的,因为上了初中影响会很大。家长会给我打电话,问我报哪个辅导班。我建议多听听,看哪个孩子更愿意上。甚至有平时考100分的家长问我需要给孩子报班吗?我就说,想提高可以。但我觉得没必要。看家庭条件吧。有时我也推荐家长买个点读机,帮助孩子阅读。家长会问我买什么牌子的,我就建议买个能升级,到了高中也能用的,毕竟也不便宜。哎!不理解的家长还以为我又是开辅导班又是卖点读机呢。


Apple400


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高度。

对小学就开始报班补课,很多家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成绩门门都优秀甚至100分,报班的孩子很多不如自己的孩子,就认为小学不需要报班。这是很无知的看法。最需要报班的就是小学阶段。初中高中反而不需要报班了。

首先要知道小学为什么报班。主要是小升初择校的需要和趁小学时间宽松抓紧扩充知识的需要。

先要知道小升初择校有多重要。可以说小升初定高考成绩。以北京考清北为例介绍一下。

北京考清北相对外省比例算高的吧?北京共16个区县大约380所高中。高中水平差距极大,90%以上考取清北的学生集中在海淀和西城区的十几所名校,比如人大附、十一、师大二附等。其余360所高中,占据90%学生总数,却一共考不上几个清北。可以说高中必须进入那十几所名校才有机会考清北。

问题来了,初中在普通中学学习,拼中考进入那十几所名高中,是不是就有机会考清北了呢?其实依然没有机会。

这就谈到小升初择校了。那十几所名高中考取清北的学生几乎全部是小升初择校招来的学生。招来的学生已经是几百里挑一了,再择优成立实验班,无需中考,直升本校高中。比较出名的是十一学校的2-4制实验班,初中2年高中4年,还有人大附的早培班。这些学生初一开始就最优质的师资配置,不用为中考分心刷题费时间,目标直指高考。这些学生碾压从普通中学中考升入本校高中的学生,是考取清北的绝对主力。海淀有校额到校指标,一所150名初三学生的排名最后的滥校,可能就有6个人大附高中的升学指标和20-30个其他六小强的指标及区重点指标。不过这些学生进了名校高中只有被踩在脚底下的份,没有一个能翻身的。

从以上介绍了解到了小升初择校的重要性没?那么想小升初被名校初中录取,只靠小学的门门100分,最多有市区三好,有机会没?基本0机会。名校初中招400-700个学生,一般有2-3万甚至更多学生报名。学校审核简历挑选几千个给考试或面试机会。挑选简历的依据主要看奥数杯赛证书和英语的pet等证书。没有几个证书,简历直接就进垃圾桶了。

我想问,小学没有长期持续报班的孩子,仅靠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可能考取证书吗?那有机会择校被名校初中录取吗?

小学时间是最宽松的。报班学习奥数和考英语证书,会极大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极大提升孩子的英语水平。小学学过奥数,对初高中再学数学绝对帮助很大。北京的小学生英语中考可以满分,高考可以高分的绝对是不小的比例。他们初中高中英语即使不学也足够考清北了。其实语文小学报班,掌握了高中要求的文学常识、古诗词、文言文,提升了写作水平,高中语文学习会更轻松。

海淀黄庄疯狂报班全国出名吧?想想家长都是什么层次的,高学历精英居多吧,本身就清北毕业的大把抓。人家的孩子基因本来就好,再不惜巨资报班学习,孩子素质会不会很高?海淀黄庄的家长一般攒班,哪个家长认识名师,就联系熟悉的家长,凑几个孩子一起上课。我知道的一个英语班,最小的二年级,定的目标是做中考题,100分算优秀,99分及格,98分不及格。那个二年级的学生考pet作文,好像满分170,他得了168分。

我就想知道,那些看着自己孩子学校期末考试100分就觉得孩子不报班成绩也优秀的家长,把孩子送教育机构比一比,秒成渣。教育机构的孩子根本不把校内的100分当回事。

我明白小学报班的道理也晚了。孩子三年级前全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全是三科100分。我的孩子直到四年级下才开始不停的学奥数。孩子在石景山区某小学,刚完成了小升初择校。全校160名学生,仅我孩子一个跨区考入了海淀的知名民办初中。如果孩子早报班几年,可能就进六小强了。


专骂黑师人


你这是什么逻辑?怪不得自已孩子已经差到了如此地步!不通人事!估计你也教育不出什么优秀的孩子。你把孩子放学校,你就什么也不管了?就想你孩子一定有好成绩了?无论什么比赛都有个一二三,就跟学习一样,同一个老师教,有学的好的,有学的差的,你孩子差,这是老师的原因吗?为什么人有成绩好的呢?不反思自已,不责备自已的孩子,老师建议你课外时间给孩子补补课,是对你孩子负责,是关心你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你孩子成绩能上去,因为社会要求,老师不能补课,所以才给你想为法让你找人补,你倒好,不领情,还在这瞎说。你就盼着老师给你孩开小灶,你好不花钱!让你为你自己孩子花点钱,投点资,你就这德性,你对自己孩子都如此自私,别人凭什么为你无私的付出呢?你孩子注定不会优秀,先学会做人吧,不懂感恩,走到哪里都不行


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有了急切的望子成龙的心理。许多家长对孩子不再满足学校的教育,盲目地让孩子学这学那,“家教”一时成风。孩子是家长掏钱送进学校的,就连有些当教师的也想赶上请家教的潮流,竟然让家长请起家教,这不得不叫人嘘叹!教师,你“逻辑”也有点偏颇和荒谬了吧!

教师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这也源于教师这一职业的一个特点

做为教师在从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注重学生的成绩问题,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的要求。虽然说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学业分数还是没有被搁浅,还可以分数定乾坤。也就是说,如果老师对学生的成绩都不关注的话,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更关注孩子的真实成绩了。这样不可避免地是孩子成绩不理想了,有些教师或多或少责怪家长配合不力,学生不努力。为了破解学生成绩“不好”的难题,有的教师提出让家长为孩子请家教也就是理由,更是顺理成章的事。反正请家教的钱是家长掏,即使孩子成绩还“不好”,也有个推卸责任的由头。


从这一点来说,似乎将责任也有了一种明确的划分。似乎也认为孩子在学校里面,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学生出校门,教育、学习都是家庭性质的。孩子学习成绩问题,即使没有得到老师暗示需要提升,中考、高考不信那个家长不去配合。

家教的执行人还是教师,是否也有利益的“渗透”

做家教的,必须是有这方面的专业特长,人家是交了费的,按课时计算,价格也不低。如果交钱了,你也施教了,没有助力成绩也是说不过去的。现在,在校教师严禁补课,开辅导班,也确实杜绝和防止了“课内不教课外补”的乱象,更提升了教师在家长和社会的公众形象。但是做家教的“人才资源”还不就是离退休的教师,也不乏有在岗的教师。做家教不同于“办班”,有点“地下”的意思,大都是在周末或假期,“隐蔽”性强;再说了家教也不是人人都请得起的。要有殷实的经济力量做坚强的后盾。别人才不去管呢,请了,是你有钱。


不能不是人大胆猜测,有些让家长为孩子请家教的老师,能不“举荐”做得了家教的老师。而这些家教老师,或许就是他的同事,亲戚或朋友,谁敢否认就没有利益在作祟?

其实,大多数的家长也不是给孩子请家教的情愿者,执行者,更多人对孩子请家长是基于孩子的学习状况和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也不能不说有来自于老师为提高孩子成绩的压力。如果孩子学习不好,请了家教也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孩子很容易产生依赖情绪,不会让孩子学会独立。再说了,孩子成绩不好,他们不仅仅需要家教,还需要父母的支持、理解和安慰,更需要老师的耐心。做老师的反而鼓励家长请家教是错误的,家长完全可以拒绝。

【@为生活而提神】


为生活而提神


老师要求孩子请家教,跟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很多父母,要求孩子进培训机构,玩的是同一种套路。

现在的孩子,补课成风,进各种培训班成风。如果哪一天,还给孩子一个干净的课堂,让他们摆脱补课,我们反倒觉得有些意外。如果哪一天,培训机构消失,还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我们反倒觉得,这种情况不正常。

如今的培训机构,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搞得风风火火,风起云涌,各种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像是烽烟四起。

冷静下来过后,我们就不禁要问自己,孩子究竟哪儿来那么多学习的内容,他们究竟能学进去多少?

其实,我们可能是,被几种人的几类心态所迫害的。

第一,从老师和培训机构的角度来看。补课办班可以给他们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这是一种赚钱的心态在作祟。

其实不管是补课也好,还是参加各种培训也好,名义上说的好听,是为孩子增加某种能力,让孩子学会某种技巧,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让家长心甘情愿掏钱。

而且从现在发展的趋势上来看,学生成了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也是消费额度极高的群体,很多人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商机,于是乎想尽办法,用各种形式,企图从学生身上,得到最大化的利益。

真正意义上的讲究道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务,这样的成分,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是想从学生身上捞上一把,这种心态的确是占据了主体。

利益就像一个风向标,你往哪边跑,培训的群体就往哪边飘,在各种利益的趋势之下,培训群体也尽可能的,把他们培训的方向细化,具体化,让家长朋友掏了钱,还觉得掏的理所当然。

第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补课和进培训班,成了他们,提升自我成绩和各种能力的理由;不补课,不进培训班就成了,他们成绩好不起来,不求上进的借口。这是学生的,找借口心态在作祟。

现在各种培训班,比比皆是。

一旦自己的孩子,在某一个方面不理想。孩子又害怕被家长责怪,又输不起自己的面子,于是就会找借口说,你看其他的孩子,因为进了某个培训班,所以怎么样,而我呢,只能成天待在家里,他们学的比我多,也许的比我牢靠,所以我的成绩不如他们,这也是很正常的,要不然你们也花钱,让我也去进培训班,我保证能和他们的成绩一样,甚至还可以超过他们。

你们看看,明明就是自己学习不努力,他偏偏要在这种情况之下,找到进培训班这一个借口,为自己做推脱,而且让父母还说不上话,还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你说这到底是学生聪明呢,还是冥冥之中,有了培训班发展起来的理由呢?

正是由于有了各种培训班,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就找到了一些由头,这就叫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吧。

第三,从家长的角度看。家长也有一个黄金的理由,那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着别人的孩子进培训班,他们也心慌,于是他们也让自己的孩子进,这就是家长的跟风心态在作祟。

补课和各种培训班能够流行,实话实说,家长起码也占了一半的原因。

我们很多家长,可能连起跑线是个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反正只顾着拿这一句话,当做自己逼着孩子进培训班的理由。

于是不管孩子心里想着什么,愿不愿意进培训班,反正家长就一句话,你必须给老子进,孩子就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家长只要看着自己的孩子进了培训班,于是乎就在孩子身上寄予很多很多的期望。梦想着进了这种培训班,孩子能达到什么目的;进了那种培训班,孩子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于是乎,孩子们进培训班,就成了家长各种寄予希望的开始,用这种方式,在孩子身上做梦想式的投入。

培训班,可以说是很多家长的一个梦。有培训班在,就是家长的梦还在。

所以,当这三个方面的目的重叠到一起的时候,这就成了补课和培训机构滋生的根源。


荷水清圆


因为老师怕你孩子十年后路边堵住他扇耳光。好多人竟然认为学生因为老师曾经打过他去报仇合情合理。我去,这是什么思想?难怪现在老师变聪明了,作业你们家长自己教,学生学习家长自己辅导,辅导不了文化低调花钱请人辅导。你孩子调皮捣蛋,是打是骂家长自己负责。跟老师有什么关系,孩子可以打老师,老师还不能还手,这么现实的社会,你们让老师怎么做?老师也是人,孩子教几遍不会他也会发火,也会失控,吼几句就要道歉,打几下就要丢饭碗,你说老师怎么管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