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造成了多地的“封城”,持續蔓延的疫情又使得全國延長了春節假期,旅遊、餐飲、交通、娛樂等線下消費紛紛陷入停滯,眾多企業也已經生產經營停擺,收入和現金流出現中斷······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於是我們在關心疫情發展的同時也逐漸開始關注:此次疫情到底會發展到怎樣的階段?它將如何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我們的經濟活力何時得以修復?企業當前都面臨著哪些困難?受衝擊最大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去?他們又該如何自救?

顯然,2020年爆發並蔓延的冠狀病毒,對城市的公共衛生事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壓力測試;但對實體經濟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次重大的檢驗?

短期來看,我們的線下服務業遭受重創已成必然,中小企業更是首當其衝;其次疫情影響將很快從第三產業延伸到第二產業:那些依靠龐大的流動的產業工人帶來巨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尤其是那些現金流不好、經營不穩健的中小企業將遭遇嚴峻挑戰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資金週轉困難,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此外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

挑戰無疑是巨大的。在“戰疫”尚未宣佈勝利之前,還有諸多苦日子要熬。

中國的經濟向來充滿韌性。目前,國務院各部委已經迅速反應,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沖疫情影響。而隨著各種扶持政策的陸續到位,相信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得到較大程度消弭。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另外,春節對中國製造的產能而言,原本就是一個“暫停按鍵”。只是按照以往的慣例,正月十五後,“暫停按鍵”會自動彈起,工廠能大規模恢復產能。但這一次,由於疫情來襲,多省宣佈復工延期,中國經濟產能“暫停”暫時延長。

非常時期,往往會催生或強化新的商業模式。疫情過後,人們會形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認知,這必然帶來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調整。新的調整,再加以巨大市場體量,意味著新產業出現的可能。因此,對那些能度過寒冬的產業和企業來說,疫情正是鍛鍊抗風險能力,提升內部管理的機會。

那麼面對疫情的衝擊,企業該如何應對以迎來新一輪發展?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答案,寫在我們與疫情的戰鬥裡,也寫在每一位企業家的行動中。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或許我們更應該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當然,每次危機都會帶來巨大的變革,也給商業帶來新的增長點。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離、全員居家辦公的情況下推出淘寶,京東也在彼時被迫轉型線上商城。由此中國開啟了電子商務時代。此次疫情,相信一定也會帶來一些影響深遠的改變,麒麟君希望大家在看到挑戰的同時,也能敏銳地關注到市場的積極變化。


疫情影響經濟?深受衝擊的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以繼續發展?

疫情對你的企業影響有多大?你採取了哪些措施?希望得到哪些政策扶持?“麒麟計劃”正在進行在線調查,希望得到您的真實反饋。希望讀者朋友們踴躍留言,積極向我們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和心聲。讓我們一起想方設法,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