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已揭晓,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这是韩国电影第一次得到奥斯卡的青睐,也是史无前例的青睐,很多网友大呼这是“东风”压倒“西风”,但也有人说这又是一次“政治正确”……

“奉俊昊的实力一直在,只不过今年的运气特别好。感觉是韩国电影100周年的好运都加持到他那里了。”

——范小青(中国传媒大学韩影研究者)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以下内容出自《电影正传》范小青主讲《新世纪韩国电影》单元)

美国媒体 IndieWire 评论说,“奉俊昊本身就是一种电影类型”。用类型片的惯例,做出了反类型的意义表达,用艺术片的选题,赢得了商业片的观众。被称为教科书般的电影导演,韩国电影左右逢源的最佳代表……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寄生虫》剧照

作为资深影迷,奉俊昊对大众电影情趣的迷恋早已融入到血液里,同时具有深刻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性,他擅长将地域政治学融入类型电影范畴并无缝链接。

在奉俊昊的作品中,他一直审视着韩国的身份,时代之伤、民族之伤、人类之伤。思考、苦恼着人性中非常模糊与脆弱的善恶之界,也就是戏剧情境中加害与被害角色的随时转换的可能。他的作品中集合了“最”韩国的人物、情绪和当地幽默,是被公认的韩国电影的象征符号。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2000年奉俊昊凭借《绑架门前狗》开始初登商业电影舞台,虽然票房不尽如人意,但其独特性开始被广泛认知。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2003的第二部作品《杀人回忆》一举成为当年度最受瞩目的电影,票房、评论两丰收。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2006年,奉俊昊的《汉江怪物》成为历代票房榜首,观众人数高达1301万名,开启了韩式大片(blockbuster)的新特色。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2009年奉俊昊的第四部长片电影《母亲》上映,该片气质沉郁,比前作都更接近于艺术片,被韩国评论界盛赞为最具奉俊昊艺术品味的作品。

之后奉俊昊拍了两部外语片,由法国同名漫画改编的科幻大作《雪国列车》和跟网飞合作的《玉子》。与海外的深度合作令奉俊昊的电影观更加开阔。

更难能可贵的是,沉重压抑的主题,却总能被他写的兴味津津,并通过画面语言将之清晰有趣的展现出来。他被圈内人赞为天才,因为他的电影在解构经典类型的同时,释放出丰富的社会信息,

既能满足一般观众追求类型快感的视听要求,同时也因真挚独特的社会思考与见解打动知识阶层。

据说奉俊昊对细节的要求和把控“令人发指”,在拍摄现场有“奉细节”的别名。比如通常700~1500个镜头的分镜本在他那里经常会画到一万个左右镜头。拍摄《母亲》时,他甚至长期住在外景地的村庄里详细研究地形,直到可以自画地图,对一切地理了如指掌。拍摄《汉江怪物》时为了做好CG,订阅了半年的专业杂志进行刻苦钻研。而《杀人的回忆》剧本则一连改了17稿才进行拍摄。凡此种种,其执着与认真态度可见一斑。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母亲》剧照

其实,韩国电影自21世纪以来一直是国际电影舞台上最重要的被瞩目的对象,接连不断的创作者通过他们的作品得到认可,用范小青老师的话来说:“得奖是早晚的事。”

一部电影如何能被评价为优秀、经典?为什么我们在观影时,会不由自主地被牵动情绪?这些问题,如果不回头看电影史,大多数人连察觉都不会察觉到。而纵观百年来电影发展的历程,这些只是沧海一粟,还有更多经典作品在电影史上熠熠闪光。

为此,三联中读为读者精心奉上这份年初巨献——《电影正传·聚焦百年影史十大高光时刻》。在这门精品课里,我们邀请了电影界的11位权威导师,当中就有研究当代韩国电影的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范小青,还有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戴锦华,《阿拉姜色》的监制杜庆春......这11位老师,将带我们走进百年电影史的世界。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十一位老师联袂解读

让你的观影角度不止一个

翻开电影史的画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满怀理想的电影大师,还有孕育了后世无数经典的“鼻祖级”影片,甚至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电影语言,也都是在电影史的漫漫长河里被开创、完善的。

影史的深度更是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就算是一个学者要想研究透电影史,也得花上大半辈子的时间。

可想而知,让一个人扛起讲述电影史的大旗,实在太难,而这十一位学者,各有专攻,他们将会分别为我们讲述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那个领域,为我们带来水准极高的精彩解读。

首先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不管是电影专业的人,还是资深影迷,在了解电影史时,都绝对绕不开戴锦华这三个字:

中国电影理论的引进和完善,离不开她数十年的努力;

她写过的电影理论,可能比我们每个人看过的电影书都还要多;

她在北京大学开设的电影公开课,能让人听到移不开眼睛;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她向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抛出的问题更是令人振聋发聩:电影死了吗?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我的一生已经交给了这个艺术”。

——戴锦华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由戴锦华开启第一讲,在总序中“立”起我们的眼界,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的十位学者,在电影领域都堪称是“高光”人物,譬如杜庆春,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唯一斩获奖项的中国影片《阿拉姜色》的监制; 再譬如范小青

,她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副教授,也是研究韩国电影的专家,在釜山电影节等国内外知名电影节上,她要么是顾问,要么就是评委。

十一位主讲人带来的解读,精彩纷呈: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课程亮点

01

构建靠谱的电影知识体系

这门课不但会让我们了解电影诞生、完善的全过程,还将带我们深入了解电影理论、拍摄手法背后的故事,蒙太奇、达达主义等陌生晦涩的名词,从此都不在话下。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02

见证风云变幻、高潮迭起的20世纪历史

通过十次重大的电影运动或时期,我们将把握到这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各地的重大历史变迁,触碰到电影银幕背后的大众心理与精英思想。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课程中还有精美的电影知识卡片

03

结识世界各国的电影大师、经典影片

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德国、苏联、日本、韩国......我们将结识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电影大师和经典影片。

不管是格里菲斯、德西卡、黑泽明这样的电影大师,还是《公民凯恩》《雨中曲》《偷自行车的人》等划时代的经典影片,我们都能一次性收入囊中。

除此之外,再小众、晦涩的实验电影,譬如《一条安达鲁狗》《再见语言》等等,我们也能通过这门课get到它们的魅力。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04

成为一个有主见的资深影迷

11位学院派大咖的亲自锤炼、以及深厚的影史知识馈赠,将会提高我们的阅片水准,让我们成为一个心中有主见、不被水军牵着走的资深影迷。

(向上滑动查看详细的课程章节内容

首先,在总序里面,著名学者戴锦华会为我们梳理作为影迷最不可错过的电影史大事件,把我们的眼界“立”起来。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接下来就是这百年以来的十大电影运动或时期:

1、默片时代

无声电影时期作为电影艺术的“童真年代”,似乎必然与“稚嫩”、“粗陋”等词汇联系起来,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默片,更是与夸张、生硬这样的评价语分不开了。

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电影语言,大都在无声电影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今天的很多电影创作也仍在不断从中汲取灵感。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月球旅行记》| 卓别林 | 基顿

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研究员李迅,将会为我们深度揭秘

无声电影时期这个伟大的开端。

2、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看懂了这场运动,那些“高深莫测”的艺术片,对你来说都不会再是难事了。

1920年代发生于欧洲的这场运动,汇聚的全是精英级别的艺术家。你听说过的现代派的艺术家们,诸如超现实主义、抽象派、表现主义等等,都将目光投注到电影上,开始尽己所能地探讨、挖掘电影视觉表现的潜⼒。

与此同时,苏联的蒙太奇学派发现,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才是决定画面意义的关键因素,《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段落由此成为蒙太奇剪辑的教科书。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一条安达鲁狗》|《大都会》|《战舰波将金号》

在这一讲,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大旗虎皮),将为我们讲解欧洲先锋派和苏联蒙太奇学派,介绍这些艺术家探索电影语言的一系列大胆实验。

3、经典好莱坞时期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电影的创作可谓是最昂贵的,因此电影的兴盛依赖从生产到消费整个产业链条的支持。

1930年代,进入好莱坞大片厂的黄金时期,八大制片厂几乎垄断了整个电影业。在这一时期,制片人一手遮天,电影明星们风光无两,声音的引入让电影的呈现有了更多可能。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卡萨布兰卡》|《雨中曲》|《公民凯恩》

这一讲,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将带我们走近经典好莱坞时期,为我们剖析爱情片、歌舞片、西部片、强盗片等经典类型片吸引人的秘密,以及其中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4、英国记录电影运动

1924年,一位英国青年前往美国求学,求学期间他开始研究媒介对于大众的教育作用。他认为,好莱坞故事片缺乏对当下社会的严肃思考,而苏联电影则力图在思想上影响观众。在《太阳报》发表的影评中,他第一次在英语世界使用了“纪录片”这个词,并将其定义为“对现实世界的创造性解释”。这位青年后来成为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约翰·格里尔逊。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在这一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将为我们讲述这场对纪录片产生巨大影响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

5、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1942年到1960年,世界电影舞台上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带着“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口号出场,虽然电影作品数量不多,票房惨败,这场运动却对世界电影影响深远,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偷自行车的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现实”还是一个特别宏大的概念,它既是真实生活,也是我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外化。这一讲中,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潘若简将为我们讲述,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中,何为电影创作的“新”,何为更广阔意义上的“现实”。

6、法国新浪潮

迷茫、痛苦、对未来一无所知......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法国的新浪潮运动,将会为你带来极大的共鸣。

法国电影界在1959年到1960年期间,发行的《四百击》《精疲力尽》等几部影片,引发了“新浪潮”的最初冲击。这些影片背后的新锐导演,以一己之力反抗常规的电影工业,奉行个人化的“作者策略”,影响极其深远。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四百击》|《精疲力尽》|《广岛之恋》

在这一讲,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徐枫带我们追溯这场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深入解构“新浪潮”。

7、新德国电影运动

1962年,26位来自慕尼黑的德国青年导演,在第八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如是宣布,就此拉开了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序幕,这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篇章之一,从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涌现出了多位突破传统,极具个人特色的著名导演。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文德斯 | 法斯宾德 | 施隆多夫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授王宜文,将在这一讲中对他们逐一介绍,同时他也会带领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德国,它的电影该如何表现历史?

8、新好莱坞时期

到了1960年代末,美国好莱坞商业片制作衰退,法国新浪潮带来了全新的电影美学,加上电视抢走一大批观众,大制片厂陷入了二战以来的最低谷。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社会喧闹不安,青年人反主流、反传统情绪高涨,新一代导演开始崭露头角,以《毕业生》、《邦妮与克莱德》为代表的影片开始再次吸引年轻观众。这些电影人继承了传统好莱坞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表现形式,饱含着对当时社会的反省,使类型电影重新焕发生机。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毕业生》|《邦妮与克莱德》|《飞越疯人院》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将在这一讲带我们走近生机勃勃的新好莱坞时期。

9、战后的日本电影

战后的日本电影,连续在威尼斯、柏林和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大奖,使得日本电影第一次登上国际影坛的舞台,在1950年代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事实上,从50年代末到整个60年代,战后日本电影在电视及社会变革的冲击下开始停滞,甚至出现颓势,但在世界电影新浪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新导演,这些导演对新的类型片的探索使日本电影获得了重要的国际性影响。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黑泽明 | 小津安二郎 | 大岛渚

在这一讲中,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李一鸣将带我们体验这一时期的日本电影美学。

10、新世纪的韩国电影

在即将步入新世纪的时候,韩国电影一枝独秀,在东方崛起。

虽然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仍然强势占据着韩国电影市场,但1999年,一部韩式大片的出现,成为韩国电影异军突起的拐点。这部影片就是《生死谍变》,它以六百四十多万的观影人次打破了《泰坦尼克号》之前创下的历史纪录。

看懂奉俊昊和韩国电影,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生死谍变》|《杀人回忆》|《老男孩》

此后,一系列韩国本土大片和大导演奔涌而现,缔造了韩国电影票房和艺术两相崛起的神话。在这一讲中,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范小青将会为我们深度剖析,这顿丰盛的“韩式电影大餐”究竟是如何烹制而成的。

电影史虽然只有短短百年,但其中的丰富灿烂远远超过观众的想象。这次,我们邀请到国内电影史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学者,相信有他们的专业导览,大家将不再错过百年影史沿途最精彩的风景,从此不再“假装看过”。接下来,欢迎进入我们的《电影正传》

限时特价:69元 原价129元

活动时间:2月10日-2月1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