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此時此刻,在華夏大地被疫情籠罩的時候,如果讓大家評選誰是最可愛的人,我想一定是那些日夜奮戰在醫療前線的醫護人員,尤其是各地支援武漢的逆行者,更是讓人欽佩。行醫者,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高尚的職業,在我國古代,稱呼醫生或 醫學界有著自己的專有名詞,比如“杏林”,青囊、橘井泉香“,這些優美的詞彙裡面包含著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看看你知道幾個?


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典出三國時期閩籍道醫董奉,根據董奉的傳說,人們用“杏林”稱頌醫生。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醫生,名叫董奉,家住廬山。他常年為人治病,卻不接受別人的報酬。得重病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讓病人種植5棵杏樹;病情不重的人,他給治好了,就要病人種植一顆杏樹。這樣10多年以後,杏樹就有10多萬棵了。


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春天來臨,董奉眺望杏林,彷彿綠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中修了一間草房,住在裡面。待到杏子熟時,他對人們說:“誰要買杏子,不必告訴我,只要裝一盆米倒入我的米倉,便可以裝一盆杏子。”董奉又把用杏子換來的米,救濟貧苦的農民。董奉去世後,“杏林”的故事一直流傳了下來。後來,人們在稱讚有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的醫生時,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杏林高手”等詞句來形容。

“杏林”,已成為醫界的別稱。與杏林相關的還有一個“虎守杏林”的傳說故事。

董奉一天回家途中遇茅草叢中臥著一隻老虎,細看沒有吃人的兇相,只是一動不動,抬頭張嘴,大聲喘氣,流著淚,表情很痛苦。董奉明白,原來老虎是求自己給它治病。董奉仔細看了老虎說:“明天此時你來此等候,我給你治病。”老虎點頭走了。


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第二天,董奉把兩個鐵環戴在胳膊上,叫老虎張口,鐵環用來防虎咬。他用手掏出老虎喉嚨裡的骨頭,治癒了老虎的病。後來老虎為了報恩,就為董奉守候杏林。後來,人們用“虎守杏林”,意在褒揚像董奉那樣高超的醫術。

橘井泉香這則典故與道醫有關。西漢時湖南一位叫蘇耽的道人,身懷絕技,對母親極為孝順,後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蘇耽囑咐母親,明年將有疾疫流行,到時可用井中的泉水泡橘葉來救治。第二年果然發生大規模疫情,他的母親便遵照囑咐,用井中泉水泡橘葉施救眾鄉鄰,救活了無數人,一時傳為佳話。


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這則“橘井泉香”典出《列仙傳》之《蘇耽傳》,清代官員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將其收入《醫術名流列傳》之中,流傳甚廣。“橘井泉香”一詞與“杏林春暖”、“懸壺濟世”一樣,在中醫學界膾炙人口。過去醫家常常以“橘井”一詞或橘、杏並用來為醫書取名,諸如“橘井元珠”、“橘杏春秋”等,寓意深刻。

青囊指中醫,是中醫的別名。它的來源與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有關。據說,華佗被殺前,為報一獄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將所用醫書裝滿一青囊送與他。華佗死後,獄吏也行醫,使華佗的部分醫術流傳下來。據此,後人稱中醫為“青囊”。也有將青囊喻醫書的,如明代邵以正的《青囊雜纂》、清代趙濂的《青囊秘效方》等。


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抓藥這一典故來源於唐代“藥王”孫思邈。他經常外出行醫採藥,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有好的藥材,他就不畏艱難困苦地去採藥。因為採的藥材很多,它們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雜放在一起。為了便於分類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個圍身,在圍身上縫製了許多小口袋,凡採到一種藥材,就裝到一個小口袋裡,使用起來就方便多了。

有一次,孫思邈行醫採藥來到一個村莊。忽然間一陣狗叫,只見有一婦女躺在地上,嘴裡不斷髮出“哎呀”的痛苦喊聲。原來這位婦女的小腿被狗咬傷了,鮮血直流。孫思邈急忙從圍身口袋裡拿出一種藥來,給這位婦女敷上,不大一會,這位婦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減輕了許多。她的丈夫趕來,見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謝這位醫生的救治之恩。孫思邈藥王就是這樣採藥走到哪裡,行醫治病到哪裡。他給病人診治後,就從口袋裡拿出藥來,因為藥物配伍不需要很多,總是從小袋裡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來,所以人們就把它叫“抓藥”。


杏林和青囊指的是什麼?都有哪些典故

後來,人們開藥店,為了使眾多藥物不易混雜,更便於分類取藥,店主也仿照“藥王”的辦法,將藥櫃內做成一個個小抽屜,小抽屜裡再隔成三四個方格,來貯藏放置各種藥材。小抽屜的外邊寫上中藥名稱,以便記取,免於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藥店買藥時,有的地方仍叫“抓藥”。

除了上面介紹的以外,還有喻指良醫的“折肱”、“和緩”,喻指醫術高明“上池”、“窺垣等。這些中醫藥典故,同樣包含了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