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下的中西医之争(上)


肺炎下的中西医之争

2020年正月,武汉新型肺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社会焦点,围绕这一事件,前方医护人员正倾尽全力投入到治疗中,后方的各种中医粉与中医黑们则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口舌大战。在此,笔者也想趁着热闹发表一些个人观点。

1、从传说中的各种神药说起

从莲花清瘟到双黄连,从阿比多尔到瑞德西韦,这段时间先后流传着各种能治疗肺炎的神药,其中大都被夸大了,许多被辟谣了,还有少数有待进一步研究。具体的某药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们想问的是: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有着西医或现代科学背景的人士,当然会提出看似毫无疑问的操作:双盲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而中医粉们,则会老调重弹的强调“千百年的历史实践”。这两种方式都有其道理,也都有其不足。

首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与中医的开药方式是有矛盾的。西医用药,都是厂家生产的成品药,可以千人一方。而中医用药,即使是同一类疾病,也需要对患者当面诊断而在基本方上进行加减,双盲式用药显然限制了中药这种个性化处方的优势。另一方面,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真的是那么客观吗?按照现代量子力学的原理,实验观察这种行为本身,就会对事物发展产生无法评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于实验仪器本身,抑或人类观察意识的介入,目前尚不清楚。但显然,双盲也罢,随机也罢,其实都只是尽量的减少干扰因素,并不等于绝对客观。可能有人会说,这种方式已经是目前最客观的了,而且对于各种不同药物而言也是公平的。这里的公平性其实还值得怀疑,因为我们并没有搞清楚影响实验的因素是什么,万一人类意识也是因素之一,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实验设计人员的意识难免有某种倾向性。不过,我个人认可“这种方式已经是目前最客观的”,并且支持用这种方式对传统中药进行实验。

其次,“历史实践”可以做依据吗?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我们不否认中医在历史上治好过很多疾病。但仅此是不够的,因为现代许多新的疾病,在历史上是没有的。甚至,拿2003年邓铁涛老先生治疗非典的成功例子,来佐证中医能够治疗2020年的新型肺炎,这个推论本身也不成立,只能说是一种类比,一种可能性。当然,我个人也支持中医参与此次肺炎的治疗工作,对于新问题“摸着石头过河”,这对任何医学都同样适用。

2、关于废医存药

顺着药物的话题,可以聊一下“废医存药”的观点。所谓废医存药,是指废除中医理论,但保留实践证明有效的中药,并以现代西医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提取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在许多持此观点的人看来,这对中医已经是客观公允之论了,而且还常常举出屠呦呦提取青蒿素、陈克恢提取麻黄素、张昌绍提取常山碱等成功例子。

然而,我个人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观点。中医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以及由此而延伸出的用药思想,一旦脱离了这种理论指导,对中药的认识恐怕就是以偏概全了。

西医认为,药物中起到治疗作用的是特定的化学成分,这与西医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世界观是相适应的。中医认为,药物中起到治疗作用的是特定的炁,化学成分相同而炁未必相同,这也与整个中华文明的世界观相适应。

有人可能会说,化学成分客观可验,炁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说法。其实,在古老的中医传统里,炁从来就不是虚无缥缈的,而也是可以用人体实证的。

持有废医存药观点的人,错就错在削足适履,认为把中医纳入现代科学的轨道是天经地义的。那么,难道中医不是科学的吗?

3、中医不科学吗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先生说:“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

我个人非常同意韩启德先生的说法:中医真的不是科学,但中医是有效的。我们当然可以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医,也许在不少地方可以得到启发,比如上文说到的青蒿素、麻黄素等,而在更多的地方暂时还找不到共识。这些暂时没有取得共识的部分,未必就是错误的,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又会得到印证。

中医与现代科学背景下的西医,在世界观上、在方法论上,在具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不说明中医西医必然有一个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它们很可能是互补的,是殊途同归的。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