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後的讀書會》:閱讀真正的反面,其實是死亡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最初吸引我的是“生命最後”這四個字,如果你至親的親人已走到了人生的終點站,你要與她如何告別呢?本書主要講述作者和母親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閱讀的體驗,以及他如何陪伴母親度過病痛的煎熬,用一種有尊嚴的方式走過死前的寧靜歲月。

母親診斷出胰腺癌晚期後,兒子威爾一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件事並自然地跟母親溝通。從偶然的一天開始,在接下來的兩年裡,他們一起閱讀一本本同樣的書,為了在母親之後的化療中兩人可以一起探討。兩個人的讀書會就這麼開始了。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閱讀真正的反面,其實是死亡

在一系列種類豐富的圖書和分享閱讀激情的驅動下,進行了兼顧閱讀廣度和人生深度的對話。他們在共同的閱讀和分享中,探討了很多人生和生命的話題。從熱門驚悚小說到經典暢銷書,從詩歌到懸疑故事,從異想天開到精神層次探討……藉助閱讀,讓她們的精神和心靈在一步步靠近,彼此更瞭解對方的想法和態度,像老友,可以坦然的聊任何話題,孤獨、愛、勇氣、信仰、感恩、接受、寬容、死亡、葬禮,像密友,聊童年、聊初戀、聊瘋狂愛戀過的人……

筆調冷靜節制,沒有一絲一毫的煽情成分,純粹的記錄。但一種無言之中對死亡不可抗拒的恐懼、對至親離去的不捨,隱現在字裡行間。最痛心的事情永遠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一二,於是在這種節制冷靜中更顯示了一種驚心動魄。

史鐵生說過,死亡是一生下來就註定的,是最不必著急的。而這本書也可以淡化這種對死亡的恐懼,和對至親一點點被死亡吞噬的悲慟。所有細節——母親的申請、動作、情緒波動、臨死亡前堅持自己偷偷給女兒買一條裙子(讓她在自己的葬禮上穿)、母親的化療、對假髮的猶豫等等,作者不動聲色,一種讓人窒息的悲痛卻在字裡行間潛入讀者的心裡。有一種東西叫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有一種東西叫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舉重若輕,如果用在對至親離世的事上講,無疑是一種幾近殘忍的理智。

書中提供了很多好書供我們閱讀。 這本書提供了我們思考一些問題的視角:如書中的母親示範了一個女性的人生抉擇,可以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並用生命溫暖更多需要的人;如何處理好母親與子女的關係;我們如何面對親人終將逝去的過程和結果;人如何有尊嚴的處理死亡等。

“我明白了一點,當深愛的人將要死去時,可能同時要做的是慶祝過往,活在當下,併為未來哀悼。”

《生命最後的讀書會》:閱讀真正的反面,其實是死亡


我們讀書時,內心某處總是不願將自己完全融入其中,而是樂於沾沾自喜,認為我們正在完成一項深邃、破費心神的任務。作者也曾經假裝過自己讀過一些很有名氣的書,實際上放在枕邊很久都沒讀過。可是,因為有了這個讀書會,他經常無法自拔地讀著一本又一本,在他因為母親的病而悲痛時,在他失眠睡不著時,在他為自己的工作煩惱不已時,他讀著和母親相約好的一本本書,然後和母親去聊那些話題,也許換句話說,他的母親也在以自己的方式,開導並陪伴著自己的兒子。

孤獨是最不可交流的,就像扎入泥土中的樹根,但人類還有文字,通過閱讀,樹根與樹根之間就共享了一方泥土,孤獨無法言說,卻可以通過閱讀共同感受。我想,在這個母親最後的時光裡,兒子始終和她一起讀想讀的書,交流一個精神空間裡的所有,是難得的幸福。

時間像沙漏,沙子註定是要全數漏走的,但如果我們焦急暴怒地指責現實、痛心它的流逝,那麼我們就連最後的東西也都抓不住了。於是我繼續和母親進行讀書會,在文字和思想的交匯中去擴大和感受一種叫生命的東西。

多讀書可以幫我們更全面的認識世界,認識人性最真實的一面,有時候甚至是一種提前的預演。書裡的母親終究離去了,然而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漫長的讀書會,我的“書”仍會繼續讀下去。

正如威爾所說:“我喜歡的兩個作家波拉尼奧和托馬斯的書籍告訴我們不必退縮和孤立自己;即使母親和我行走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上,我們仍然可以分享彼此的閱讀心得;在閱讀這些書籍的時候,不必在意生病與否,我們只不過是一個母親和一個兒子攜手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是的,也許最後母親和他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可是他曾經那樣愛過母親,並且在最後的時光裡,他以母親喜歡的方式和母親告別,母親是幸福的,他也是幸福的。所以在母親去世之後,他沒有沮喪,他有滿滿的幸福感和足足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