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单反相机是A档还是M档?哪个更方便?

熊猫映画


你用单反相机是A档还是M档?哪个更方便?



我的拍摄过程中,使用得最多的大概是S档,其次是A档,也有的时候使用自动档,极少的时候使用M档,极个别的场合还使用镜头的手动对焦;这样看来,是不是说明就青睐了其中的什么什么档呢,不是的,一切从需要出发,哪一种模式最适合当前的拍摄场景和创意需求就使用什么档,没有固定的程式;即便是是同一种拍摄场景,不同的人也会使用不同的档位模式,这个还与个人的拍摄风格与使用习惯相关联。

所以,拍摄模式的选择,首先考虑得不是“方便”与不方便而是适用。


第一、拍摄模式多种多样。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拍摄模式之外,还存在着好多模式,有细心的人统计了一下,林林总总大概十六七种所谓拍摄模式,不同的机型有不同的设计和标注,平常最为常见的就是上面列举到的几种模式。

经常提及的还有花卉模式、人像模式、儿童模式、运动模式、智能模式,等等,还有的相机预留了C1、C2、C3三个用户自定义模式,实际功能是让你记录下你认为最好的、最为适合某种场合拍摄的一组数据分别存储起来,到时候调出使用。


第二、场景、拍摄条件和创意目标才是模式选择的依据。最基本的思路就是,拍摄人认为在某种场合下,首先设定要达成的画面效果目标,与这一目标相关联参数先固定下来,被你首先固定的参数就是“优先参数”,优先参数下的模式就是选择的优先模式。

比如,当前的场合,首先要保证的是多少速度的拍摄,那你就首先确立一下速度数值,这时候就在速度优先模式下,首先设置拍摄速度,其他的项目设置再行考虑;其他的什么什么优先模式的原理以此类推。


第三、不同的拍摄模式会有不同的表达结果。几种常见的拍摄模式,拍摄完成后的结果,其实很简单,只要“望文生义”就能领会。比如,光圈优先,优先保证的是光圈的大小,而光圈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景深大小,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比如,速度优先,速度快了能够固定瞬间,速度慢了能够描写“动感”(这个与拍摄糊了、不稳定、不清晰是两回事),等等;余类推。

第四、不要轻易“炫耀”全手动。如果说全自动是由相机全部判断、设置和实施,那半自动就是部分由相机判断、设置和实施,全手动就是全部由自己动脑来判断(也有一定程度的借助、参考于相机的判断)、设置和实施。全手动的好处在于可以任意凭借经验和创意,将某一场景的画面拍摄成与众不同的效果,手段由你随便用,结果也有你一人担当。这种拍摄极富个性,对于经验和创造性依赖更大,建议在修炼还没达到一定“站点”的时候,不要轻易使用这一模式。



第五、必要的时候直接拿全自动上。有的场合,容不得你去思考、研究和讨论,举起相机就拍,没拍好总比没拍到要强十倍。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关注《拍客张光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拍客张光林


单反相机用A档还是M档,要看每个人的爱好,单反相机档位很多还有P档S档还有需多其它档位,现在的单反机功能强大,基本囊括了所有场景,至于在拍照时用那个档,谈一点我个人体会。

我刚开始用单反摄影时也是用A档,是影友们介绍的,用了一年多时间,因为A档是光圈优先,所以拍出的照片亮度较大不耐看,在掌握了M档技能后,我大多时间就用M档了,但用M档参数调节太费事,后来我听了圈里的一位大师讲,平时拍摄风景风光人像用风景档就行,我按照大师所讲一直使用到今,拍出的相片画质好亮度色彩适中,但凡遇有什么重要赛事有动感的就用运动档,想搞点创作且时间充足就用M档,室内拍摄时由于光线灯光作用逆光拍人像时就用全自动档。

总之,关于单反相机拍摄时用A档还是M档还是其它什么档位,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钟情什么档位用到极致都能拍出好的相片。





岱宗夫1


刚使用单反时使用M档,我记得第一张M档的照片随意拍的,挺好的;当时根本不懂光圈、快门的关系,更不懂ISO;再后来拍出来的片出来光线好的话还是可以的(我说的可以是指曝光),光线差就不行了。随后逛论坛,练习拍……再熟练M档后就光圈优先,我是先ISO,再光圈,再曝光补偿;后来拍人文活动为了抢镜头就直接自动(不闪光)了。


水軍总司令


我以前是拍鸟,拍微距,拍风光,现在是拍纪实,文献,也经常拍会议活动,两个相机都是几十万快门了,几乎都是M档,手动模式,下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光圈优先模式(佳能AV档)需要调整的参数是:感光度,光圈,曝光补偿三个参数,其中曝光补偿最难要根据不同背景选择加减,所以最大的缺点就是,拍摄对象在环境光线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背景不一样,拍摄角度不一样,曝光补偿就不一样,所以拍摄的照片经常出现亮度不一致。还有拍夜景,光绘,车轨就基本没法用AV档了。

手动模式(M档),千万不要以为手动模式就必须用手动对焦,当然绝大部分场景都会用自动对焦。手动模式一样也是调整三个参数:感光度,光圈,快门速度,曝光补偿只能看到参考线不能调整,所以跟光圈优先AV档一样调整三个参数,不过这个模式最适合拍摄环境光线基本不变或者缓慢变化的照片,熟练掌握后可以一直使用手动模式,我自己就是手动拍到底,基本上的场景自己看到就能判断应该用什么参数拍摄。

手动模式的优势很多,比如抓拍飞鸟,从水面起飞再飞到天空,背景不断变化,光圈优先模式根本无法拍摄亮度一致的照片,只能用手动模式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照片亮度一致。全景接片也必须用手动模式保证每张照片亮度的一致,婚礼,会议带背景屏幕的也一定要用手动模式,因为背景屏幕亮度不断变化,如果是光圈优先或者速度优先模式都需要不断调整曝光补偿,而手动模式就跟背景光没有关系。

当然手动模式是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熟悉了三个参数的调整你会觉得这个手动模式一点也不难。还有如果是微单,因为屏幕图像是所见即所得,所以又适合光圈优先模式。

手机打字有点慢,先说这些,附图为自己拍摄的作品请大家多多指教。如果有摄影朋友需要交流可以关注我或者留言给我。











周晓刚摄影


一直以来都坚持用M档,就算我教女儿玩摄影,也要求她用M档,原因无它,A档(光圈优先),存在着很大缺点:

1、在环境光线不足,安全快门速度过低,如果在最大光圈都不能提供一个安全快门速度的,你又没有打开自动ISO的情况下,结果就是拍虚、如果你手动调整ISO,拍摄速度一样跟不上,但你设置为自动ISO就悲剧了,因为相机不能判断你的安全快门速度是多少,结果ISO动不动就设定得很高。

2、使用A档还涉及曝光补偿功能的设置和使用,这个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门槛。

3、习惯使用A档的人,其实是因为相机的光圈、快门和ISO参数不是使用单独的拔轮设置,这就导致设置光圈和快门参数很麻烦(部分相机要按功能键切换),如果是三拔轮设置,使用M档的拍摄速度一点都不慢(当然你要有一点的光圈、快门参数组合基础)

4、A档基本很难进行艺术摄影,弱光、逆光拍摄基本很难实现,更莫谈在现在的数码相机宽容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摄影师为了确保安全快门,无法使用欠曝拍摄再后期拉亮,这种常用摄影方式了。


行摄清远


我最常用的就是A档光圈优先,如果说用单反必须用M档,那我只能呵呵了。下面简单介绍相机P A M S档的用法。

p档,(什么时候都可以用)拍新闻时同,只关心构图就可以,若用闪光灯用跳闪,不要用直闪。

A档。光圈优先,适合任何场合。

快门优先(佳能叫TV档,尼康叫S档)。适合排运动,体育等

M档 适合影楼、摆拍,、静物、微距等。

数据设置:室外:感光度100、快门1/125、F8或11。室内:在感光度不变的情况下,F3.5、快门1/60。,每个镜头最佳光圈8/11/16。风景用小光圈(11到22之间)但不要用最小光圈,会畸变。

为什么我推荐光圈优先?因为以光圈优先拍摄可让您专注于艺术元素而无需过多担心技术方面。您在光圈优先级中调整的唯一设置是光圈本身。然后相机自动设定ISO和快门速度。您在光圈优先级拍摄的次数越多,您就会越了解光圈对照片的影响。


请叫我老范


A档是半自动模式,M档是全手动模式,字面理解操作起来A档更方便,实际上更方便的确实是A档。

A档用法:

A档为光圈优先半自动模式,只需要设置光圈的大小,系统自动帮你预设好快门和ISO达到一个曝光平衡的状态,如果不满意还可以用曝光补偿进行明暗调节。



A档模式可以满足生活中大多数场景的拍摄,如人像、风光、街拍等;

它只需拔动滚轮一步就行了,简单吧!

M档用法:

M档为全手动模式,光圈、快门、ISO都要自己设置;不过也可以只设置光圈和快门,把ISO设为自动就行了。

用M档其实也不用想的那么复杂,可以这样把它简单化。

首先确定好我今天要拍的东西适合什么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再固定设置一个安全快门或多大的光圈,ISO设为自动,最后是不是也就剩下一个要随时调节的了。

比如我要拍骑自行车人,我觉得快门设置1/1000秒为安全不糊快门,ISO设为自动,那只要调整光圈大小就可以控制整个曝光了。



自动ISO只要光线不是特别暗都不会有噪点的,系统也是在减小噪点情况下自动预设合理的ISO值。

总结:

A档适当生活中大多数题材,操作简单,只要调节光圈大小即可

M档适合拍一些特殊氛围的效果片,如烟花、流光车轨、专业棚拍人像等,专业的人可以玩出很多的花样效果,这个我不专业,了解下就行了

A档和M档哪个更方便对于会找这个问题的人肯定用A档更方便了,先好好理解A档和T档,再去玩M档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志励好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的单反相机,A档M档我都使用看看你拍摄对象是什么,拍照之前想好用那个模式,

A档就是所谓的光圈优先模式。光圈优先能够自主调整光圈,在这个模式下,相机的测光系统会自动计算出需要的曝光值,然后根据你自己选择的光圈大小决定快门与iso的多少。因为光圈能够控制景深,快门由相机决定数值,所以这个模式用来拍摄静物会比较多一些,而且光圈能够控制景深。

优点:适合拍摄静物,能够控制景深达到强化视觉中心的效果。

缺点:如果你的镜头光圈不够大,在弱光情况下需要手持拍摄,容易出现模糊,

M档就是全手动模式,相机的光圈、快门、iso、色温等等都可以由你自主调整。如果需要背景虚化时需要大光圈,那么你可以对光圈进行设置。在外出拍摄相片能够得到你需要的曝光、景深、色彩等等。是摄影师常说的专业模式。

优点:全部参数都可以自主调整。

缺点:如果在外出现突发事件,需要相机快速拍照时参数调整会浪费时间,这点不如P档与自动挡;当需要捕捉快速移动的物体,快速移动的物体在光线不一的环境乱窜,无法快速调整曝光,这点不如快门优先,以上就是我的观点,下面照片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照片如果喜欢敬请关注我谢谢了 复制这条信息,打开👉飞猪👈即可看到【我在飞猪发现了一个不错的商品,赶快来看看吧。】¥pYmj1c2YGCy¥ https://s.dfkhgj.com/E1.UiIPv4











呼伦贝尔骏马包车谷哥


你用单反相机是A档还是M档?哪个更方便?

答:我不用单反,用索尼和富士相机。平时主要用A档,A档更方便,因为用A档时,其它参数会自动配合设定,当其结果不令人满意时,再适当调整。 偶尔必要时用M档,极少用S档,根本不用P档,因为不习惯也没必要。富士相机有时用自动档,有时用快拍模式,有时用A档。用法一一说明:

(一)平时主要用A档,因为A档能应付几乎所有情况,(当然得配合速度,ISO,曝光补尝的调整)比如

1.户外,用A档主要是要用以控制景深(想虚化背景的时候增大光圈)和ISO(当用小光圈时,为了不使ISO太高,也不让快门速度太低,就适当增大点光圈)

2.室内暗光,用A档,在快门速度不能再慢,ISO不能再高时,用增大光圈来解决

(二)偶尔必要时用M档。当需要精确设置速度,光圈,ISO,白平衡,焦距,等一切参数相同时用M档。当需要连续拍摄数张参数设置相同的照片时,用M档。当光比过大时,用M档。比如拍接片时用M档。有时需要再单独拍一张设置相同的背景时,用M档

(三)极少用S档,当需要抓拍快速运动的对像时可以用S档,这时可以设置快门速度为一适当的数值

(四)根本不用P档,因为不习惯也没必要,也根本不用自动档,因为想要更好的参数设置。

(五)在富士PC相机上平时用自动档,或者快拍模式,光线不足时用A档。

户外,用A档主要是要用以控制景深(想虚化背景的时候增大光圈)和ISO(当用小光圈时,为了不使ISO太高,也不让快门速度太低,就适当增大点光圈)

室内暗光,用A档,在快门速度不能再慢,ISO不能再高时,用增大光圈来解决当需要连续拍摄数张参数设置相同的照片时,用M档。当光比过大时,用M档。比如拍接片时用M档。
有时需要再单独拍一张设置相同的背景时,用M档
极少用S档,当需要抓拍快速运动的对像时可以用S档,这时可以设置快门速度为一适当的数值


加勒比海盗的书法摄影


我在一开始学习摄影时候用的是A档(光圈优先),拍照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场景情况调节光圈大小,得到想要的景深效果,然后配合调节ISO(感光度)来控制快门速度。


例如在暗光环境下拍人像,把光圈开到最大,快门就会自动调节,一旦慢于安全快门就提高ISO。一开始觉得这样很方便,但后来发现这样并不算方便,假如我想拍摄背景暗主体亮,这时候用的测光模式是平均测光就拍不出效果,必须用点测光才行。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开始用M档拍摄。

在长期使用M档之后,会发现这才是最方便的模式,同样是拍摄背景暗主体亮的时候,我不用调整测光模式,就用平均测光,然后根据经验调整光圈快门ISO,观察测光条稍为曝光不足即可得到想要的效果。



M档无非就是通过平衡三个参数,得到曝光正确的照片,在学习之初,观察曝光提示条就能轻松得到曝光正确的照片了,再通过大量的M档拍摄,增长了一定经验之后,就会很轻松的运用,甚至可以现场环境光判断出大概用什么参数。


在长时间使用M档后,会很容易发现A档的缺点,就是难以拍出你想要的曝光,例如拍摄人物剪影,往往人物会亮背景也亮,拍不出剪影效果。这不能怪相机,相机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效果的,这时候要么调整点测光,用测光对焦分离的方法曝光,就是对背景测光,然后对主体对焦;要么用M档拍摄。

综合来讲,我认为M档是最方便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