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很看見了這個世界


自己做做夢就可以了,幾千年來都沒實現的大挪移怎麼可能短短時間就實現呢?只能說可能再過二十年整體的生活水平趨於平衡了,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家在生活上都過得比較安逸了,農村的不用走出農村也生活的很好了,時不時的來到城市做客旅遊,城市的走到農村去體驗現代化的村莊做做客,這樣子還是有可能實現的,不管怎麼說我們是農業大國也是農業弱國,所以城市依然會成為人口的吸虹源,因為基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積累,這個得有個過程的!參考日本就是住在鄉下一戶建的和住在城市公寓的對比後,相對的還是窮人!樂觀看待沒錯但請不要不切實際的盲目樂觀下去!


靜謐的美1


首先拿我們四川儀隴老家說,有漂亮的山旁邊還有嘉陵江。現在實際我們哪兒的人,大多人均兩套房,有的老家一套早修了,縣城買一套為了兒女讀書上學。

縣城優勢,購物方便,物流便捷,教學條件,醫療條件,美食選擇,這些優點。

農村相對來說,有山有水,有田有地,清靜空氣好,想吃什麼可以自己種,雖沒有城市的繁華,但人情味十足,沒事可以串門聊家常,現在的城市你住幾年未必知道對面鄰居的名字。

今年我一路自駕看見的縣城,走了一萬公里幾乎看見的縣城都在建商品房,以後縣城的房子會不會想汽車一樣普及呢?既使不普及有錢就能買到。

農村的土地,國家越來越重視,以前的農轉非花很多錢,現在有錢未必非轉農。再者5G時代

一來,會給教育和醫療等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國家大力扶持三農領域,就對比發達國家來說哪一個農民不比城市中層以下收入高,生活也更舒服。

對比下來,現在趁國家口子不緊,趕緊去農村修個房,買點地。而商品房隨時可以買的到。

現在大多富人早己經開始行動了。城市以後也更精細化,工作環境也會發生很大改變!

二十年後,後輩們更追求的是

自由的生活,方方面面打破傳統的規則。一個人看不懂一群

人做的事,常態出現……

所以信,而且早有了!


川仔在義烏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未來20年窮人是不是大部分都進了城市?其次,20年後富人是不是紛紛回到了農村?其三,20年後,真的城裡滿是窮人而農村滿是富人嗎?最後,20年後的農村會追上城市嗎?

1、未來20年窮人是不是大部分都進了城市?

有人說,未來20年是我們城市化最緊要的20年,將有數億人口進入城市安家落戶。而這些人都是誰呢?很顯然是農民工,也就是農村的窮人。因為,即便是在農村富裕的人家都不願意出去打工。人家的生活水平本來就比城裡人還好,為什麼要出去呢?那是不是說明,未來20年農村的窮人基本上都進入了城市呢?答案是肯定的。

2、20年後富人是不是紛紛回到了農村?

有人說,隨著70後/80後們逐漸老去。那些進城打工的城一代們也逐漸要退出職場,回到農村養老了。這些人往往在城裡打工多年,手裡有一定積蓄。有的還在城裡買了房子落了戶,但是退了休還是會落葉歸根。畢竟生於此長於此,農村有著不可磨滅的記憶和小夥伴們。這些人可以說比起普通的農民來說都算是富人。那麼,隨著這些人的到來,能不能說將來富人都來農村了呢?其實不然,他們的歸來本來就是農村人員的迴流,還談不上富人都回來農村了。

3、20年後,真的城裡滿是窮人而農村滿是富人嗎?

基於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哪怕是20年後,也不可能實現富人集中在農村而窮人都在城市。因為,城市還是效率最高的地方。也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地方,單說服務業農村就很難發展起來。而,城裡由於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聚集效應會提供大量的崗位並創造大量的財富。還有生活的方便程度,比如教育、醫療等這些都是農村所不具備的。

4、20年後的農村會追上城市嗎?

有人說,不見得將來農村不會吸引富人,因為將來整個社會都建立在車輪上,那麼大家在城裡上班,在農村生活不是挺好嗎?話雖如此說,但是農村的土地制度不可能全面放開,因為要給農民最後一個保障。其次,農村不可能提倡大修別墅的風氣,因為宅基地制度只會越來越嚴格不可能放鬆。最後,隨著私家車的擁有率提高,堵車的現象會很難扭轉,所以那種米國式的浪漫農村別墅夢是不可能實現的。


聚焦三農熱點說


這講的只是一種趨勢,而且這裡的“農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而是指那些生態環境好,自然環境好的地方,只是現在“生態、健康”的一個代名詞而已。

窮人住城市,當然這個城市也是一個代稱,城市、城鎮、城郊一切交通比較便利,貼近於工作的地方,並不是單指城市。

“有錢人住農村 窮人住城市”其實講的就是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一種價值觀的體現。因為社會發展到現在,各種科技、信息、經濟、技術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了。但是相對應的,這些發展都是付出了一定的沉重代價的,那就是環境的汙染、氣候的變暖、以及各種衍生體的出現——“猝死”“亞健康”“SARS”“過勞死”等等各種新生詞彙衝擊著人類的生命、生活和生存,所以人們不得不重視自己的生活狀態,關注自己的生活狀況,重新審視定義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以適應、改變目前的狀況。

所以才會出現題主說的“窮人住在城市 富人住在農村”,這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的體現。富人因為有錢了,有資本做出選擇了,所以他們會選擇一種健康的生活狀態。而“農村”除了代表落後、貧窮之外,其實還體現這純真、自然、原生態,而恰恰這些都是健康裡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富人們才會選擇一些自然資源條件好的地方去居住、生活,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水平、更健康。


至於窮人,那是沒辦法,沒有錢就缺少了選擇的資本,這是一個物質的現實世界,所有的一切交易都是需要財務去衡量,為了溫飽,為了能有一個“正常”一點的生活,他們需要犧牲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去換取用來生存生活下去的資本。同時,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他們也需要享受社會給予的一些利益:如醫院、學校等等。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損耗,更為了更方便的工作,他們不得不選擇離自己工作近的地方,住在那些已經汙染了的或正在汙染中的城市、城鎮、城郊,以便有更多的餘錢來改善基本的溫飽環境和來自家庭的負擔責任。以期待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這個現狀。

其實,這兩種狀態都只是未來的一種世界觀、價值觀,一種對於生活理解取捨的形式,至於是不是二十年後,那就不一定了,就是目前、以及之前人們就已經有這種趨勢了,可能範圍不大而已。沒有達到世界大同、人們達到共富的社會主義社會之前,還有那些汙染沒有清理好之前,這種趨勢會一直存在的。擇優而居,是本能,也是天性。


禁止砍伐的熊大


二十年後,“窮人住在城市,富人住在農村。”你信嗎?

看到提問,我發現還真的有點是這麼回事,雖然並不完全是但如今卻已經有了這樣趨勢。

曾幾何時,你有沒有發現如今那些以前市郊以及更為偏遠地方都已經或者正在蓋起一棟棟新的樓房,這些樓房不僅面積大而且還貴的離譜,反正不是我們這樣工薪階層所能承受的起的。

還有一些高檔的小區裡,盡是一幢又一幢別墅,這裡人煙稀少,沒有城市的擁擠與喧譁,並且空氣清新環境十分優雅,通常都是有山有水,絕對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如今城市發展越來越快,城市的人口也得到了快速增長,道路交通也隨著人口快速增長變得擁擠起來,空氣質量也大不如從前,越來越多人開始嚮往著田園般的生活,而不少的開發商也敏銳發現了這一點,紛紛的在城郊開發出了一處處的高檔小區。

這些高檔小區空氣清新,環境優雅有山有水的地方的房價但絕對都不便宜,更別說那些別墅了,也許只有那些富人才能買的起吧!


一抹繁華123


肯定的!

現在農村人都向往城市生活,年輕人都在城裡買房,將來農村很多院舍閒置,依山傍水,菜園、果園,空氣清新。

而城市人退休了又嚮往農家院生活,會遷移到農村居住養老。

將來有眼光的投資人會在農村整合農村資源,建立適合養老休閒、醫療、娛樂、購物一體的農家山莊別墅,或獨門獨院或集體養老或者或旅館自助式的多種形式的場所,會吸引大批城裡人成幫結隊到農村來,呼吸新鮮空氣,種植綠色蔬菜,養殖綠色牲畜。

有詩曰:

山裡的人愛海

海邊的人愛山

地上的人羨慕天堂

可天仙們卻思慕人間

小的時候盼望著長大

可到老了卻又想回到童年




修閒哥1


不信,雖然現在有很多有錢人在農村買地蓋別墅,但是還是以少部分的,大多數的富人還是在城市生活的;農村因為問題在城市買房的確實不少,但他們不一定就是城市裡的窮人啊,因為現在的農村也是有錢人很多的,只是很低調罷了。

I don't believe it.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rich people buying land and building villas in the countryside, they still live in the city with a small number of them. There are a lot of rich people buying houses in the city becaus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ide, but 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poor people in the city,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rich people in the countryside, just low-key.


我要吃棒棒糖


這種情況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說一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末全國共有人口14.0005億人。按照城鄉結構劃分,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即使按照每年減少1200萬的速度,20年後,我們鄉村常住人口依然會有3億人。

我們國家從建國初至現在一直是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鄉村不是什麼優雅度假的聖地,而是一片低收入的地區。建國初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4元,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是99.5元。

2019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6021元,而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42359元。

現在絕大多數交通方面的農村,早已經通過舊村改造或者棚戶化改造的方式變成了城鎮。而沒有實現劃入城鎮的,大多數是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的地區。指望有錢人去這樣的地區住,難道就指望清靜一些嗎?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實際上是一樣的,因此住的鄉村沒有多少意義。有錢人希望的是更好的居住條件、醫療條件、衛生條件、安全條件、教育條件等等。沒有這樣的條件,有錢人絕對不會去住的。

我們老看美國人居住的都是類似獨立住房的別墅區,實際上居住在這裡的美國人需要繳納高昂的房地產稅的。繳納的房地產稅越高,你能享受到的居住條件才能越好。所以,為什麼一線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當然是因為一線城市的各種條件都符合有錢人的嚮往。

所以,在可以看到的將來,絕對無法實現農村生活條件超越大城市,因此就不要奢望富人去農村去住了。除非極少數嚮往農村生活,在農村有美好記憶的老年人。


暖心人社


我認為住在城裡的人不一定是富人,同時住在農村的人也不一定是窮人,總的來說住在農村還是要舒服些,吃的綠色食品隨手便摘,再養幾隻土雞,城裡人現買都買不來,



在深圳的小蘭


不現實。

第一,農村不許蓋房了,反正我們這是,蓋了點樓房,好多市裡人來買,不過都是年齡大的。再說了,他們來農村會住平房嗎?肯定覺得不方便,而且年輕人更不會住,各方面都不方便,比如上班。

第二,中年及以上的農村人也不會去市裡買樓住的,他們都住慣了,生活習慣,除非給兒女帶寶寶,有能力的可能給年輕人在市裡買房,或有能力的年輕人為自己、為寶寶上學搬到市裡。

再說了,如果市裡人都去了農村,估計會把農村改造成第二個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