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部分棉花銷售合同或遇阻力

【一家之言】部分棉花銷售合同或遇阻力

以下為個人觀點,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中國棉花網,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否則一切後果由個人承擔!

近日,部分外商、棉花進口企業紛紛表示,對2020年1/2/3月份合同的能否順利執行的擔憂加大,有些買家已通知銷售方推遲15-30天交貨。

業內分析,一是1月下旬以來內外棉花價差的持續收窄,外棉競爭力明顯下滑。目前港口保稅M 1-1/8巴西棉、SM 1-5/32西非棉1%關稅下淨重清關成本13200-13400元/噸,與內地庫“雙28”新疆機採棉公重13000-13200元/噸價格基本持平;而港口貿易商巴西棉、印度棉報價則高於新疆棉300-400元/噸;二是受新冠肺炎持續擴散的影響,江浙、河南、山東等大部分省份棉紡織企業復工期延後至2月中下旬,棉花等原料採購相應推遲;再加上運輸車輛、公路受限等多方面因素,買家主動要求暫緩合同執行;三是1月中下旬以來下游消費市場迅速降溫乃至冷凍,回款和貨款壓力上升,部分紡織企業資金流趨緊,因此延後合同執行有利於用棉企業恢復生產、擴大招工。

針對USDA最新月報將全球棉花期末庫存調增250萬包(產量調增、消費量調減),貿易商、紡織企業普遍認為在預料之中,一方面中國新型肺炎不僅影響國內棉花消費需求,而且導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棉紗進口較大幅度“跳水”,從而對東南亞、中亞各國紗廠產銷造成衝擊;另一方面部分WTO成員很可能借中國新冠疫情大做“文章”,過度反應和施加不必要的貿易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