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都停摆了,可空气质量没什么改善,还和汽车尾气有关吗?

生机-食疗


汽车不上路,工厂停工,鞭炮禁放,空气依然不好,估计原因有两点:1城市周边平房燃煤或烧秸秆取暖。2风力小不利于扩散。


不惑之年李43


个人感觉,这段时间私家车限行,各餐饮关停后,各施工项目关停,空气确实清新多了,最明显的是就是以前刚洗的车子停在小区一会儿就有明显的灰,要是停半天那就是一层灰了,但是,现在擦干净的车停在小区一两天也很干净……我每天出去散步一个小时(带口罩,做好防护消毒工作,往人少的乡道,山上),感觉空气无比清新……


粗粮14


大型企业排污,包括石油类,煤炭类,钢铁类,火电类,化工类。这些行业,有的排污能看见,比方一些黑白烟雾,有些根本看不见。一中原因是晚上排,或者检查来了我管阀门,走了我又开阀门。另一种是我一直排但是无色的烟雾你根本看不见,味道刺鼻。这种细雾遇到合适的东西会快速反应,形成有害物质。


诸葛泳


作为一个西安人,西安的雾霾众所周知一直很严重,但是看了上面一些人的评论这件事情让人真的很寒心,你们昧着良心说话心不痛?汽车完全停了,雾霾消失了吗?确实没有!但你们敢说没有起码10%~20%的好转?空气的污染必然是大型工厂造成的污染居多,但是工厂停了工人吃什么,市场吃什么?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要发展,关了工厂发展什么?一个人要活着,少开一天车能缺了什么?而且说句实话,抱怨限号最多的也无非就是刚开始实施限号的城市,比如西安,一周一次,有很不方便吗?限号的时候我也做公交,地铁有点绕路,骑电动车,也踩过几次自行车,做一个能为国家着想一点的人这么难?能为下一代付出一点🉐人也这么难?在下面骂人?无非就是限号硬开被罚款了,想炫耀一下自己有车,亦或者就是一些生活的失败者找个发泄的地方?可悲可悲…

对了,不用说是什么政府的人,什么工厂的人,我自己做电商而已,跟你们要喷的类型应该沾不上边,只是看不惯你们网络上丑恶的嘴脸,仅此而已。

拍摄于2020年2月13日9:56。



这个用户名还没存在


提这个问题的人是别有用心吧?反正疫情期间车辆限制出行,空气质量确实比平时好很多,因为你自己有车,你完全是为有车族洗白,你无中生有提这个问题,很多有车族都在跟着喊冤叫屈,都是不想承认空气的被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有人甚至还说是炒菜的油烟污染的,更离谱的是有人还说是人和动物呼吸污染了空气,反正各种奇谈怪论的回答一大堆,说什么疫情期间车辆出行减少了空气还是没改善,其实你们都是瞪眼说瞎话,毕竟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你们的狡辩而改变,你们都是没担当而已。


总桶4


我记得六十年代我在一个县城读小学,一天也没有见过一辆汽车,但到了冬春时节,经常是大雾弥漫,我们在大雾中穿行去学校,大家都觉得很好玩。


风之夏6


说个简单易懂的吧,疫情之前洗车一般两天就一层灰了,现在洗车快一个月了,也只是有少量的浮灰,鸡毛掸子一下就没了。家里阳台平时不敢开窗的,现在开车窗台上也没什么灰。


做你的老皮


事实证明,最近蓝天白云真的增多了,最起码有两个星期都是大晴天了




门前大桥下123


明显现象:这是一个带节奏的问题

近期因疫情出现了很多目的不单纯的话题,且不讨论在哪些范围,这些话题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挑起一些负面情绪使其集中爆发。不否认因过长时间的“宅”会让人失去耐性,会让人逐渐暴躁,此时需要有一个点来引导这种情绪进行平和或者爆发;这些带节奏的话题目的在于引导爆发,其根本目的也就不用点破了。


话归正题:因疫情造成大部分车辆停用,空气质量没有什么改善,这是否说明空气质量与汽车尾气还有关?

面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空气质量到底有没有改善?发问不单纯是提出一个问题,提问要需要有事实依据,否则则是“泼脏水”的带节奏,是无知且险恶的发问。空气质量的统计有月度标准和年度标准,自疫情全面爆发开始实行管制隔离至今,时间满一个月了吗?综合统计数据尚未公布,那么空气质量“没什么改善”说法的依据是什么,难道只是凭借想象吗?

很显然这一提问没有依据可言,其获得大量点击率依靠的只是现阶段普遍被压抑,而造成大多数人存在的焦虑与烦躁,以此作为武器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制造混乱)当然这一话题多少有些偏离了汽车领域的技术讨论,那么仅在汽车领域讨论汽车尾气排放量,反驳此类说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冰冻三尺是否为一日之寒?

以占有率最高的汽油动力家用代步车为例,其消耗一升燃油产生的尾气总量超2.4公斤,其中二氧化碳达到2.3公斤,水有数百克,剩下的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等。个人名下登记的汽车以2019年的数据显示已经突破2亿台,这些车的平均行驶里程数按照1万公里计算,这道数学题应该是(2.5×10000×200000000=?),算一算吧。

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颗粒物是造成PM2.5超标的主要物质,其他占比较低的物质对于空气质量同样存在破坏。所以处理这些尾气则尤为重要,而处理的方式至少有一种是为大众熟知的,也就是人工林。以目前的技术标准处理一台1.5L/T的小排量汽车,其一年尾气排放量则需要≥1.5亩的人工林,种植成本超过1.2K,那么2亿台家用汽车需要多少投入呢?

很显然净化汽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长时间积累环绕在大气中的各类排放物,其能否因短时间的汽车停驶出现快速的净化,这一问题似乎是没有争议的。而且停驶部分车辆仅限于国内,而海外的汽车仍然在正常运行。

要知道因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不局限于某个地区的上空,所谓的全球变暖指的是全球的汽车共同排放的尾气在地球的大气中飘散,汽车尾气的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没有范围性和区域性概念的概念。


总结:期望汽车尾气净化一蹴而就是反科学的说法,且空气质量近期是否有变化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参考;而即使有小范围的起伏也是正常现象,但这已经不是汽车领域的知识范畴了。曾经统计并公布过数据的少数城市,其汽车尾气排放占全部排放总量超30%,危害程度之大还是显而易见的。

至于能源变革初期针对汽车技术的升级,其原因在于工业作为民生基础不可冒进;但是汽车作为普通人的代步通勤工具,其动力元的变化对于实际用户体验,以及整体通勤效率并无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在汽车电气化则成为改善空气质量的第一步,同时因电气化而加速老旧车辆的淘汰也必然会出现,这是权衡之后的战略规划中的战术,不论能不能接受但为了未来也只能接受了。

目前受排放检测影响最严重的是营运货车,对于货车而言营运成本的提升会带来很大压力,而运输成本的提高也衍生了一些其他问题,所以在道路运输领域有必要占战略中进行战术调整;至于普通乘用车用户,考虑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呢?也许真的是大米产量高了吧。




天和Auto


不要用非专业眼光评论专业结论,也不要偷换概念吸引眼球。首先雾霾污染源中汽车尾气排放一直都不是最大比例,比例最大的一直是化石燃料污染。看看下面元宵节全国污染指数图,污染严重的地方都是北方,因为北方这个季节取暖是没发禁掉的。其次雾霾污染跟天气关系很大。风少的季节雾霾就严重,不要以为雾霾是这几年经济发达冒出来的,北方同学问问你家老人,几十年前冬天啥样。那时冬天家家烧煤烧柴取暖,有人聚集的地方远远看去就是黑云笼罩在头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