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面为什么有很多人游手好闲都不愿意种地了?

农人莫小道


现在种地的农民是越来越少了。

但说很多农民游手好闲不种地,有点言过其实。

农民放弃土地不种,到城市里打工,并不是农民不愿意种地了,关键是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又较少,这才是农民荒弃土地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每个农民平均土地一亩左右,按全家四口人计算,满打满算土地不足五亩。

南方地区,土地种植两季,种植大田作物的话,每亩土地两季收获两千五百斤顶天了。

按稻谷计价的话,两千五百斤稻谷毛利润不超过三千元。

再抛去成本的话,纯收入不足两千元。

如此算来,五亩土地年纯收入不到一万元。

不到一万元养活全家四口人,是绝对不够的。

中原地区农民的土地,相对要比男方地区多一些,但也多的有限 ,农民平均土地不足两亩。

但中原地区土地虽然多一些,却是两年三茬,比南方少了一茬。而且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价格也不及稻谷。由此算来,中原地区农民的年总收入,也和南方地区农民的收入差不多。

可农民不种地,去城里打工的话,别说四个人,就是只有两个人打工,一个人年收入两万元,那是绰绰有余相当容易的。

虽然城市里的生活开支比农村大一些,那四万元也要比一万元耐花多了。再加上青壮年都出去打工,剩下的老弱也无力来经营那些土地,这才是农民荒弃土地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其实,若是农村土地资源较为充足的话,农民还是非常愿意留在农村种地的。

我的老家在内蒙古河套地区。

我们这个地方人口较少,土地也相对较多。这里的农民出去打工的就较少,土地也基本不存在荒弃的现象。

在这里,农民平均土地至少五亩以上,而且种植种类也较多,四口之家,一年纯收入四五万基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四口之家,虽然收入不算多,但关键是开支少,省钱,维持一年的生计,基本不是什么问题。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基本都在城里上学,而且学业毕业之后,回到农村的也是聊聊,再过去多少年,真正种地的农民真的是很少很少了。到时候,农村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也就不好判断了。





正正的去走路


为什么现在很多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首先要肯定的是确实有很多农民不愿意种地,要说很多农民为什么不愿意种地,我给你说一个很现实的笑话:话说我们这里有个乡下种地外甥去城里看望舅舅,其间舅舅问外甥一年的收入情况,外甥一五一十地把种地的成本实际的收入讲给舅舅听,细算下来外甥一家除了能满足一家的口粮,实际能落几千块钱,于是舅舅对外甥说:几千块钱在城里大街上闲逛着捡也能捡得到,何必要一年辛辛苦苦种地挣呢?后来舅舅给外甥找了份活打工,外甥就不再种地了。这虽然是有些夸张的玩笑,但是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实际上当今在农村种地,确实一年下来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所以凡是有能力打工的人都不愿意在农村种地,而是选择其它行业挣钱。没有人愿意做既吃力又无利益的种地行业。在目前农村种地的绝大多数都是无能力打工的年纪较大的农民,他们没有大的本事,无充足你精力,也无过多的奢望,只图个自食其力维持温饱。


老百姓宁


这个还用问吗?农民也不傻,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粮食待凡值俩个钱,他们也不会舍家离业的去打工、、、、、、


敏177725957


我们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与好多国家相比呢,我们的人口比例占的太大了,应该属于僧多粥少,也就说平摊到每个人的身上土地拥有量就占的很少了。

这个标题,现在问的话有点太晚了,就好比你现在才问为什么房价这么贵?20年前就应该这样问,而且不是“有些”农村人不愿种地了,而是大多数或绝大多数农村人不愿种地了。因为20年前打工潮就已经开始了。1991年,由汤镇宗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外来妹》在全国热播,连妹子都外出打工了,何况小伙子。其实在80年代中期,在工厂上班的临时工就不少了,好多女孩儿骑着26自行车到城里上班,而且还觉得挺体面的,就算干个临时工,也好像比一般人有优越感似的。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靠种地就不怎么挣钱,只能解决个温饱吧,等交完了公粮,剩下的留着自己吃,没有更多的粮食拿来卖钱,要想每年有点节余,有点零花,甚至为家里添置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那就必须外出打工。

后来90年代以后,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拓宽思路,在仅有的土地上面做文章,希望在有限的土地上面生出更多的钱,于是果园诞生了,蔬菜大棚诞生了,反季节蔬菜诞生了。当时其他省份我不了解,只记得在90年代初,山东烟台有人靠种红富士苹果发了个小财,红彤彤的大苹果又脆又甜,果农的脸上乐开了花。

可是好景不长,我就听说红富士卖不上价了,价格噌的一下跌下来了。因为你应该知道,当时百姓都不富裕,发财心切,非常饥渴,都三个猫六个眼瞪着,虎视眈眈的,看别人发了财,都得了“红眼病”,再加上中国人的跟风习性,哈哈,这财哪能让你一个人发了?想吃独的没门儿!同样的土地,你种我也能种,所以一窝蜂地跟上。

物依稀为贵,多了自然就便宜了,不论什么东西,只有供不应求,或者买的求着卖的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若是卖的求着买的,那就很被动了,主动权就交到消费者的手中了。不值钱了怎么办?总得想个办法吧,于是“嫁接”诞生了,开始嫁接别的品种,希望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原本树型粗壮优美的果树,都被截的光秃秃的。以前看过一新闻,面对采访,有一农妇说:可惜也没得办法呀,从小树苗开始种,四五年才结果,没想到结果了却卖不出去呀,一年到头像侍弄孩子一样一棵棵的打理,有些果树都十几年了,心疼也没有办法呀。


海岛鹅卵石


中国是人口大国。土地就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是河北的一个小山村,在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种地的,没有一块儿空闲的田地。分的地不够种,自己还要开荒,那种岗坡地农村人都知道。因为在那个时候经济比较落后。人们也不会去比较,你家有多少钱?我家有多少钱?到了秋收的时候,人们只会说你看看人家,收获那么多粮食。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种地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经济需求。有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打工。因为在家种地,一年到头累死累活还赚不了几个钱。从08年以后,全国的物价都是蹭蹭的往上涨。只有这些农产品,这些粮食没怎么涨不涨价。还不如打工呢!所以就有很多闲置的土地荒芜了。

就比如说我们这儿吧,我们这是一个山区也通不了机械,也通不了车。你想在山上种的庄稼,到了秋收的时候全部要背篓往家背或者用袋子扛,因为山上的地块儿又小,全部都是人工的,你想耕地呀,施肥全部都是人工。费事费力又不赚钱。如果是在平原地带的话,可以用机器操作一天怎么也得几十亩吧。我们这儿的小山村就不一样了,它那个地块儿最大的就四分 五分 上一亩的地块都没有。像我们这儿春播的时候就三个人一天,最多也就种两三亩地。好费时间呐!现在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哪有那么多时间在田地里耗着。

现在的种地成本也不低。买农药化肥,种子。还有浇地的费用,还有灭草剂。 你这样算下来的话。你再加上你种地的工钱,根本剩不下几个钱。所以就没人种地了,有的会外出打工,有的会选择学点技术,都比种地强。

国家对农民土地这一块儿确实也做了不少的补贴。不过都是治标不治本吗,还是有那么多闲置的土地?希望可以开一个训班或者什么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对这个土地有一个新的认识。不然中国14亿人口吃什么呀?

大家好,我是感恩无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谢!






山村阿兰


作为我来说,我就是一个农民,如果条件允许,我倒觉得种地也是很不错的。

首先,我说条件允许的意思是前提有地可种,比如我们一家五口总共三亩地,如果种粮食作物,去掉成本一年总共也就剩3000块钱,也就是只有主食而已,连菜都吃不起。当然有人会说种大棚啊等等,试问那些投资高风险大的有几个农民吃的消啊?农民真的是赚的起,赔不起。即使家中地多的也不愿意在家种地,一个成年人打一年工最少顶30亩地的收入。这还是有地的前提下,如果租地种,可想而知了。再说种地也是一项体力活,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谁愿意种啊?

其次,农村和城市的区别就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劣。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所好点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啊?这也是不愿在家种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现在农村建设的也不错,如果农民有大量土地可种,收入和外出打工持平,我相信有很多人愿意留下种地,辛苦点也无所谓,毕竟故乡是哪座城市也代替不了的,乡音乡情也是最让人割舍不掉的东西。


山东三姐


我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我的家乡在广西省玉林市陆川县。

1.我们那里从80年代 土地承包到个人就再也没有分过地。当时只有我的爷爷奶奶和我老爸有地。每人四分地。我们家只有一亩二的水田。无论怎么耕种都不够我们一家子吃。所以我们被迫外出打工。放弃耕种田地。

2.国家为了寻求稳定。一则压着粮食的价格。防止粮食过度涨价。影响社会的稳定。但是,粮食价格不涨,农药,化肥。农业生产工具都在涨价。所以,一些小规模的种田,抛弃必要的支出,种田根本就挣不了钱。相反,城市里面的工价不断的长。一个人努力一点做一个月。相当好几亩地一年的收成。所以很多人。都想着到外面去打工。而不想在家里面种田

3.


小宁说生活


当然是因为种地收入太低了!我老家在关中平原,在陕西以前农耕社会的时候也算是白菜芯的富庶地区。我们那块人均耕地大概1.5亩吧,以前都是一年两季,一季冬小麦,一季玉米。现在玉米基本没人种,因为算下来亏本;小麦还种,算下来一亩一年能收入500元左右吧,一个五口之家8亩地,一年种地收入4000元,你说够干啥的?好在现在机械方便,占用人力少点,老人在家应付了,有点收入也算聊胜于无吧。所以现在提倡土地流转,以便土地集中能够规模经营。我们村的土地去年流转价是一亩800元每年,明显比自己种划算呀,所以大家流转积极性很高。获得大家土地的人也基本都用来种其它经济作物,种粮食的话会亏本。


三国许褚


我家就是农村种田的,我家公家婆是种菜来卖的,要是碰上菜价好的时候还好一点,要是菜价不好的,不但白干,还辛苦得不得了。天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为我从小到大都是看到这种生活过来的,所以我也怕种地!


炎阳下的葵花


大家好!我是7O后的一位村姑,广东清远人此从高中毕业后一直扎根农村,见证了农村二十年来的改变。父辈之前是交公,购粮,煮大锅饭时代,三餐有饱饭吃就不错了,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荤菜。讲一讲我在农村经历的二十多年的历程吧!我结婚后九几年吧,那个年代农村也发生了好太的变化,镇上建了糖厂,淀粉厂,我们那开荒地多,除了每家种几亩水稻外,还种几亩木薯,(现在的很多孩子恐怕不认得这种植物了)几亩甘蔗(糖蔗)那个年代农村不富裕,运农作物靠牛拉车,本来一年来除了供孩子上学,也能余下一万,八千块左右,后来糖厂,淀粉厂的业务员鬼精,谁送的礼多就先发卡,那没系,送不起礼的延长很久时间,到霜冰时间没收成的话,一般没怎么挣钱!后来大家学精了,不种那坑人送礼的作物,改种花生,红瓜子,收入更丰还不用爷爷告奶奶找业务业发卡!后来糖厂和淀粉厂也停业了。再后一些大概2oo7年吧,我们那乡村公路己完善,大家开始种经济作用,不单纯种水稻花生之类,种些荷兰豆,辣椒,毛瓜,苦瓜,丝瓜之类,随后随着收入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买了三轮车运货了,生活上了一个台阶,这时农村的楼房陆续建设起来,后来大约2010年后,己很多老板到我们镇上收购蔬菜了,那几年的经济收入是高峰,二夫妻一年种菜普通的十,万八万不是问题,经济作物好的话辣椒,瓜类亩产都能上万斤,水稻只种少数,普通农民二夫妻能管理十亩地左右,友友们也许不信,因为农貝比之前化许多,除草用除草剂,杀虫之前手动喷雾,现是电动一下午杀几亩地,碰上多台风的日子,菜价翻倍,我们镇大多数村民都在那几年买的车,房(镇上,市上各半)再后来这几年吧,因为菜好卖,有些好吃懒做的人看到了商机,晚上村民休息时,乱偷一通,刚开始大家在地里搭帐篷看管,必竟每户人家的地五,六处也管不了那么多,小偷一般亡命之徒即使有时看到也未免抓到人!大伙研究搞个联防小组专抓小偷,可人手不够呀,男子每早晨还得拉菜去收购,只得作罢,我家的有年2亩苦瓜,2亩辣椒偷了,当时真气坏了!!近2年吧年轻人都进城了,家里的地也没之前好种,曾着种经济作物会得炭疸病,霜霉病,等,雷雨天气多经济作物水浸家损失惨重!综合种种原因农民才不愿意种地而选择进城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四至六十多的中年人在种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