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父母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嗎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獲取育兒乾貨,陪寶寶成長哦!

文|老涵的爸B

寫給媽媽的話:

“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孩子,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咱們商量一下看怎麼解決好。”

作為父母,在尊重孩子的自主權方面你是否這樣做了?

<strong>生活案例

有兩個男生一個叫李剛、另一個叫王海,他們的父母失業了,兩個家庭都陷入了困境。面對同樣的境況,兩個孩子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王海依舊沒有改變穿耐克、喬丹等名牌,跟著時尚走的習慣,最近又迷上了網吧,並且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更別說按時上課了。

“海兒是全家的希望,只要他讀書好,將來有出息就行,沒想到他連課都不上!”王海的爸爸感到非常失望,“但我們還是覺得孩子應該擁有這個時代給予他們的快樂,再苦再累也不能讓孩子覺得委屈,不能讓他來承受父母因工作失敗而帶來的酸楚。所以,我們從不在孩子面前傾訴失業後的失落,更不會抱怨掙錢太辛苦和受到太多的委屈,照常滿足他的吃穿要求和他想要的零花錢,沒想到這孩子把我們對他的期望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父母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嗎

而李剛卻和王海大有不同,雖然有時上學也常遲到,可是成績卻有進無退。

原來李剛的父母下崗後又另起創業,白天黑夜顧不了家,但思前想後,李剛的父母還是將實情告訴了孩子,與孩子一起商量應該怎麼辦。“有句古話不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嗎?我們生活困難,孩子是家庭成員,有義務為家庭做貢獻,幫助家庭早日脫離困境。”

李剛的爸爸是一個性情爽朗的人,提起兒子就樂呵呵的:“與孩子商量後,孩子也很樂意,主動提出照顧好奶奶和搞好自己的學習。我們有時回家累了,他還會為我們捶捶背,按摩按摩。這孩子四歲多就會為我們添飯、拿拖鞋,我們就沒不放心過,只是表揚鼓勵他,並教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也會與他商量,請他幫助想辦法。我們常對孩子說的就是‘我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要相親相愛,盡職盡責’,兒子做到了,他關心每個家人,把奶奶也照顧得挺好,這可解決了我們家的大問題了。而且聽說他現在學習也沒耽誤,真是讓我們高興,也太難為孩子了。”

為什麼兩個孩子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呢!?

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員。可是,許多父母在決定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事情時往往把孩子排斥在外。是的,生活中純粹的大人之間的事沒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可是還有很多事是完全應該讓孩子也參與討論的,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某項決定時。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更不要以為孩子是你的,你就可以隨便對他做出決定。

事實上,只要是家庭的成員,即使年齡小,總歸是一個人,他有權知道關於自己以及家裡的事情,有權參與家庭事件的討論與決定。如此可以營造種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樣的氛圍才有利於孩子的正常成長。

“這件事爸爸媽媽想聽聽你的意思”:父母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嗎

學會與孩子商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1、彎下腰與孩子商量

由此,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記得,孩子是家庭重要的一分子,許多事情,不要忘記彎下腰與他平等商量。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某件事,大人和孩子各自的觀點都被擺出來,做父母的把意見耐心地傳遞給孩子,讓他思考判斷,然後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已置於孩子的思維高度,總能找到每個問題最合適的答案。

2、打上“民主”的印記

當然,商量,不是父母發號施令,而是要使每個問題的解決都打上“民主”的印記。商量更不是遷就,而是父母與孩子對話、溝通、相互瞭解,形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意見或辦法。

如果你還在抱怨孩子不理解你,老跟你作對,那麼就先想想自己是否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與孩子商量了。

3、從小事開始做起

學會與孩子商量,可以從下面的小事開始

你現在不想睡覺嗎?明早你能夠按時起床上學嗎?

你又要這麼多錢做什麼?給一半可以嗎?

舊文具盒扔掉買新的,可是這不在我們這個月的消費計劃裡,怎麼辦?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寫過一篇文章,叫《商量,商量,再商量》,這一點對於孩子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卡耐基也曾經這樣說過:對待殺人犯,還該講三分道理哩。與孩子商量,完全可行,做父母的趕快試試吧,一定會發生你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