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学生该追的什么样的“星”?

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追星,但“小鲜肉”“花瓶”不在此列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至今仍未出现拐点。在抗疫第一线,两位老人,备受关注,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由于在新冠肺炎肆虐过程中,他们睿智严谨,敢于直言,在抗击这一流行病的鬥争中,成为稳定人心的“海神针”。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出李兰娟院士的一段话(是否真的是李兰娟院士所説,未见正规媒体报道。但这些话,确实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疫情过后,我们希望国家为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和价值观!要把高薪、好名声留给科研、医疗、军事等德才兼备的人,真正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希望政府控制娱乐圈中所谓的“明星”……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学生该追的什么样的“星”?

�\u0001\u0015

那么,青少年学生该不该追星?该追什么样的星?如何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下面,三水三心从这三个方面,来做一些分析:

首先,鼓励青少年学生追星,有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必要性

很多人认为“追星”是个贬义词,其实,换一个说法,追星,其本质是一种英雄崇拜。

鲁迅先生去世之后,郁达夫在追悼的时候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在这里,“英雄”,完全可以换成“明星”,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明星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不追明星的民族,也是不幸的”。

早在人类蒙昧之初,人类就开始追星,那些孔武有力的、打猎厉害的,就是星。比如,在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中希腊军的杰出战士阿喀琉斯,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的奥德修斯,数千年来都被人们传唱——这不是追星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补天的女娲,尝百草的神农,不也是人们歌颂的对象吗?那个穷困潦倒周游列国的孔子,身边始终有一群追随的人——这不是追星是什么?

就以现在的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为例,八旬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不是被刷屏了吗?

这不是追星,又是什么?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心里有一个明星,就会在不自觉中,模仿其行为,依循其足迹,了解其人生——这,不就是榜样的作用吗?不就是“最好的教育是感染”的生动诠释吗?

所以,我可以断定,“追星”是人类历史中的固有现象,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将存在!自然,对于学生追星,我们不但不应该制止,反而应该鼓励,因为追星,有利于树立远大目标、有利于增添动力,还有利于培养自身兴趣。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学生该追的什么样的“星”?

其次,引导学生选择性追星,有现实的紧迫性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明星本指的是“明亮的星”,《庄子·盗跖》:“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后来又指“织女星”“启明星”“彗星”等等,再后来,用来比喻杰出的人或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珍品。

虽然“英雄”“明星”有些语境下,是可以互换的,但事实上,我们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赋予“明星”以另外的含义——明星,已经被意义消减,成了“名气很大的演员、运动员”,而近些年来,更有只指“演员”的趋势。

所以,对于追星,我们需要的是,引导学生有选择性的追星,而不是一味制止,毕竟,英雄崇拜,本来就可以起到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但很不幸,我们现在所谓的追星,意义已经窄化,而现实中的追星,也成了对演艺明星的盲目崇拜的代名词。

君不见,有多少的学生,语言、发饰扮演某明星,甚至有人为了去见明星一面,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以至于有人哀叹“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结果,这些所谓的“明星”,除了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姣美的身材外,其它别无长处,甚至还有些人男不男女不女,所谓的“小鲜肉”“花瓶”。

甚或至于,有的所谓的明星,私生活紊乱,比如某小璐、某蓉,还有偷税漏税、违法乱纪,比如某冰冰——这些乱象,三天三夜可能都讲不完。

你说,追这些人,有用吗?有意义吗?

但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呢?比如两弹元勋于敏,比如把一生奉献给教育的于漪,让全国人民吃饱烦的袁隆平,再比如“国士无双”的终南山、李兰娟,还有那些不顾自身安危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

对于这些“明星”,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追,还要引导学生学!

所以,对于追星,我们不是禁止,而是要有所选择。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学生该追的什么样的“星”?

三、争夺下一代的战斗早已打响,全社都需要戮力同心

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主席说“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都是你们的”。青少年一代,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依靠这些追寻着那些本身就不着边际的娱乐明星的下一代去建设国家,可能吗?

我们该如何利用“追星”的心理(本质上是“英雄崇拜”),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呢?

1.学校引领——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

“国运系于教育”,学校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作为学校,要利用各种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思想引导、价值培养。国家现在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共举”,学校作为一方净土,要少一些功利之心,多一些教育情怀。

比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就要整理各种感人至深的场景,用鲜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正式开学第一课,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

而一些高年级的,特别是初中高中,可以采取一些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

2.家庭引领——父母要率先垂范

不客气地说,中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其实是家庭教育。现在,80后、90后家长已经比较普遍,他们自身,可能就是追星一族。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近些年来,一些追剧的家长,不在少数。比如,前段时间流行的《三生三世》《香蜜沉沉烬如霜》,很多家长,眼不离屏幕,手不离手机,言必称某星,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3.社会引领——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为社会层面,要大力净化网络环境——前天出现的网络教学事故,就是一个写照。我今天参加一个视频会,会上就出现了那种不可描述的动画,试想,这对于孩子,有何影响?

现在的明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万几百万,拍一集电视,甚至有天价——他劳动一天,相当于普通劳动者一辈子,这种影响,何其大也!

就是他们出行,往往是保镖们前呼后拥,fans们呼天抢地,既占用公共资源,还浪费无数的人力物力。

结果,出现了特殊状况,治病救人的,不是他们;熬更守夜的,也不是他们。

不客气地说,好处他们占尽,遇到困难他们早就逃之夭夭——我一直不能理解那些所谓的fans,有钱供奉给明星,出了问题找国家,这是什么逻辑???

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借助这一次疫情,对演艺界某些不正常的高收入,于以限制;对那些保家卫国、强国富民的行业、杰出贡献者,予以奖励,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健康发展。

最后,再次借助郁达夫先生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新冠肺炎疫情下,青少年学生该追的什么样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