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朱元璋为何这么尊敬元朝?

用户1483710936801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幼时曾为地主放牛,生活穷困潦倒,后来走投无路下出家当了和尚,25岁时参加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从此人生一路开挂,可以说没有元末的农民起义,就没有朱元璋的翻身之日。



起初朱元璋投奔在郭子兴的义军之下,由于其作战勇敢、精明能干,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并把养女嫁给了他,后来郭子兴病逝,朱元璋成为了这支义军的实际领袖,他相继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竞争对手,一统江南。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挥师北伐,并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因此得到了北方汉人的拥护,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王朝,1368年八月,明军进逼大都,蒙元贵族见大势已去,慌忙逃亡草原老家,长城以南尽归大明王朝,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竟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这又是什么什么原因呢?蒙古人在灭亡南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明朝是在赶跑蒙古人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历史,那么首先就需要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大义名分。既然元朝是外族入侵,那么南宋后人名义上依然是“皇帝”,在赶跑入侵者后,你就必须迎立赵家后人为帝,否则就是谋朝篡位。

第二,领土问题。在南宋时代,汉人版图已经严重萎缩,如果不承认元朝,那么明朝统治幽云十六州、西夏、大理等南宋以外的领土就将师出无名,而元朝第一次将西藏纳入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更为后世统治西藏提供了法理基础。


而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上诉两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其实无论朱元璋是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反元,还是承认元朝历史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


小哥话历史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中原的汉人非常的开心,并且强烈建议朱元璋严惩元朝的统治者们,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明军抓到了元朝的皇子,臣子们建议也在南京举行大型的献俘典礼庆祝,朱元璋也没有同意!朱元璋对元朝十分的尊敬,这一点让人感到非常的困惑!

元朝的军队在进军大都之时,朱元璋还要求军队不能够伤害元朝的皇亲贵族,甚至还封这些贵族们很高的爵位,并且让汉人们对他们以礼相待!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之后,满朝文武纷纷献上各种奏章,批判元朝皇帝的昏庸无道,但是这些大臣们的做法遭到了朱元璋的厌恶。因为这些奏章当中有贬低元朝君主的话,朱元璋还对宰相说,不能够贬低元朝,并且还说我们的父母都是由他生养!对于中原的汉人来说,想要接受元朝的正统地位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元朝的正统地位毋庸置疑。那么同样是汉人的朱元璋,为什么愿意去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呢?

首先,蒙古人的人数一共在170万左右,但是这些人却占领了3300平方公里的地,若是想要对这些土地实施控制的话,那么这些蒙古人就不得不依靠士族和地主。一些普通的百姓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蒙古人,根本就不知道蒙古人长什么样,所以他们也就没有站起来反抗的想法,因此元朝在他们的心目当中就变成了一个十分正常的王朝。虽然元朝有很多的暴政,但是对于这些老百姓而言,他们恨的不是蒙古人,而是当地的地主和一些官吏罢了!因此,之后百姓们愿意参加反对暴政的起义,所针对的只是地主阶级的人罢了,这些矛盾才是起义的根本,而不是百姓和蒙古人的战争。

其次,很多读书人都在为元朝做事,元朝重视这些人才,所以说这些人才对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据说,元顺帝在位期间,之所以荒废了朝政,是因为一些贵族勾结了汉族的文人发动了党争,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相互勾结在一起,最终竟然威胁到了皇帝的生命,导致元顺帝为了保命,只能够荒废朝政。党争的影响十分巨大,据说当时有一位有名的将领,他的汉名为王保保,此人曾经多次打败汉军,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却因为党争遭受了元朝的排挤,仕途发展的并不顺利。如果朱元璋不认可元朝的话,那么给元朝当官的这些读书人就变成了所谓的“汉奸”,因此这些人极有可能会联合起来镇压义军,这将会是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一个巨大的绊脚石。若是朱元璋认可元朝的正统地位的话,那么这些读书人也就不会成为隐患。

其实就连明军内部也有很多人是在元朝当过官的,比如说非常著名的刘伯温,刘伯温后来又投靠了朱元璋,也许朱元璋真的非常的在意,否则也刘伯温的才华投靠了他之后,怎么可能最高只做了个二品官呢,但是这里面的事情是很难明说的。

最后,中国自古以来都在受孔孟的影响,中国的文化是离不开孔子和孟子的,我们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孟子曾经一再强调,只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无论谁当皇帝都是无所谓的,就算是外族又能如何?朱元璋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汉族人的民族认同感比较低,所以只要对方服从孔孟的教化,汉族人是可以把蒙古人当成是自己人的,因此朱元璋也就没必要却针对蒙古人,更没有必要去针对元朝。朱元璋尊敬元朝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若是他拿民族话题做文章的话,那么危险系数就太高了,他只能够在元朝的暴政上面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木剑温不胜


朱元璋说过这话吗?说过!

当年李文忠率领十万大军,攻破了应昌,俘获了元朝太子、妃子和大臣数百人,以及三万多投降元军,可谓大获全胜。

当李文忠凯旋之时,朱元璋亲率文武百官,站在奉天门迎接,李文忠把玉玺、金印以及缴获物资名录交给了朱元璋。


李文忠问:“皇上,这些战俘如何处理?”

朱元璋问身边大臣杨宪:“杨爱卿,你怎么看?”

杨宪说:“臣觉得应该让北元太子行献俘礼。”

朱元璋沉吟半晌,说道:“唐朝有献俘礼,不过是用在王世充身上,不是用于隋朝皇室的,我看还是算了吧!”

随后,朱元璋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朱元璋的意思是,元朝入主中国以来,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祖父享受了太平生活,我不忍心让元太子行献俘礼……

朱元璋为何突然变得如此仁慈,如此宽宏大量了?

要知道,之前的朱元璋可不是这么说的!


三年前,徐达初次北伐之时,朱元璋让宋濂写了一篇《谕中原檄》,文中对元朝极尽“贬低”之能事,通篇都是“胡虏”、“北夷”、“生灵涂炭”、“驱逐鞑虏”之类字眼,将元朝骂的体无完肤。

前后不过三年时间,为何老朱态度截然相反,前后判若两人呢?

有句话说的好,相信政治家的嘴,不如相信鬼,政治家的每句话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徐达北伐之时,朱元璋地盘很小,所以需要煽动民族情绪,号召南方汉人,团结一心,一致对外,所以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然而三年之后,朱元璋已经统一了南方,再往北打时,发现北方情况十分复杂,北方的百姓民族杂居,不仅有蒙古人,还有色目人,以及同情元朝的汉族地主阶级。


这时候,北方蒙古的势力仍很强大,为了获得北方百姓的支持,朱元璋反复强调自己是元朝百姓,是在替天伐罪,还说了这么一段话:

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

意思是我是大元的百姓,天下乱了起来,与我无关。

此一时彼一时,朱元璋此时承认元朝正统性,一则可以继承元朝的政治遗产,二则可以争取北方百姓的支持,何乐而不为呢!


一半秋色


这话是明太祖明确说过的,《明太祖实录》确有记载,下文有摘录。朱元璋为什么会有如此言论呢?这就要从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的地缘政治格局说起。


明朝建立有赖于色目人军队

近年来网上有传言说明太祖本为色目人,此说自是荒谬。但朱元璋军中有大量的色目人,是有据可查的。红巾兴起之后的第一效应是“淮兵大乱”,这里的淮兵是泛指黄河以南的元朝驻军。朱元璋在实录里反复说起。真正给了元朝致命一击的并不是红巾,而是黄河以南的驻军反水。而这些军队有相当数量都是色目人,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玉里伯牙吾氏,率整个元朝内河水师集体投降朱元璋。


他们何以会反水呢?这就与元朝后期的政局有关了。天历之变(两都之战)后,钦察人基本上掌控了朝局,其龙翊卫、钦察卫加起来大约有20万人。这批人本来是内蒙赤峰一带的伯牙吾台人,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半游牧半农耕族群,西征时被派到钦察汗国,领有玉里伯里山一带草原。元朝后期,蒙古系宗室集团与色目系贵族集团斗争剧烈,色目系遂引入钦察人。这批人来到汗廷不久便掌握了局势,出了不花帖木尔、燕铁木儿、唐其势等权臣,直到元顺帝时期,蒙古系的伯颜才翻盘。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对色目系的大清洗。


在此背景下,色目人大量投降中原军阀是很合理的事情。不花帖木尔的后代俞氏即为其中著名者(有家谱自述),后世都说他家父子三人所领的都是巢湖水贼,实际上应该是元朝的正规水师。元朝为了征伐日本和爪哇,曾在这一带建有海军基地。有了俞氏的海军,朱元璋才得以打败陈友谅。除了俞氏之外,元朝在黄河以南的驻军也有相当数量投靠了朱元璋集团。


在此背景下,朱元璋焉能听从李文忠等人的极端民族主义主张?如果不善待色目人,朱元璋集团是不可能夺得天下的。他比其他竞争者厉害,就在于他充分利用了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三○癸酉中书省以左副将军李文忠所奏捷音榜谕天下 上览之见其有侈大之词 深责宰相曰 卿等为宰相当法古昔致君于圣贤何乃习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体妄 加诋诮况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餋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而以此张之四方有识之士口虽不言其心未必以为是也可即改之○左副将军李文忠遣人送所获故元诸孙买的里八剌等及其宝册至京师省臣杨 宪等请以买的里八剌献俘于庙宝册令百官具朝服进 上曰宝册贮之库不必进也 古者虽有献俘之礼武王代殷曾用之乎宪曰武王事殆不可知唐太宗尝行之矣 上 曰太宗是待王世充若遇隋之子孙恐不行此礼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只令服本俗衣以朝 朝毕赐以中国衣冠就令谢复谓宪曰故国之妃朝于君者元有此礼不必效之亦令依 本俗服于中宫朝见见毕赐之中国服亦令就谢


明初的地缘形势

明朝初年的明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洪武五年,明军出塞作战,甚至想要攻占和林,被王保保打得惨败。至此,明朝才意识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哈拉和林是大蒙古帝国的旧都,直到忽必烈崛起,才转移到中国幽州。在北京的蒙古汗廷被驱逐之后,北元继续回到当年的旧都。这个时候,西藏、云南、西域、东北、两蒙、朝鲜都是蒙古人的势力范围,实力仍然是强于明朝数倍的。当时四大汗国也都还存在,且已经全部伊斯兰化了,若非四大汗国历来不和,否则北元是存在很强烈的收复幽州的倾向的。


这个时候,明朝的色目人和蒙古人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在此背景下,朱元璋怎么可能完全否定元朝?他必须打压朝廷上的极端民族主义,否则一旦引起色目人集团的恐惧猜疑,明朝就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危机。


历史咖啡


西安有五次成为胡人都城(前赵前秦后

秦、西魏北周),可以说一部西安建都史近半数胡都,所以西安又有"五代胡都"之称,元朝时,蒙古人占领西安,西安主动改名“奉元”,意为侍奉元朝,可见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胡人后裔。




斯丹德


朱元璋为什么要推崇元朝,一个被自己推翻的王朝呢?

这里面其实蕴藏着朱元璋的大智慧。

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贵族,蒙古骑兵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烧杀抢掠,屠城是家常便饭,当时被打败的欧洲人甚至称蒙古铁骑为上帝之鞭。而且蒙古贵族统治中原的时候其实还是按照自己在大草原上的那一套来维护统治,在皇帝和贵族的眼里,这普天之下都应该是大草原,给自己牧马放羊,所有的子民都是奴隶,都是供自己任意践踏的奴隶,所以蒙古族统治者把老百姓分成四等,自己当然是第一等,汉人是最后一等,各种民族压迫政策源源不断,根本就没打算好好治理国家,所以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并且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就结束了自己的统治,卷起铺盖跑回自己的大草原继续吃沙子了。

就是这样一个恶行累累的蒙古朝廷,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尊敬元朝呢?朱元璋有着自己的目的。

在大家正常人的思维中,统治者荒淫无道,老百姓民不聊生,于是揭竿起义,推翻暴政,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就是不认可这个逻辑,道路也很简单,如果老百姓都这么想,那么以后万一老朱家也出了一个暴君,那么老百姓是不是也要起来推翻大明呢,显然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他要的是愚民政策,无论统治者多么不体恤老百姓,再怎么横征暴敛,老百姓都不要反抗,做一个傻傻的顺民。

但是又一个问题来了,既然不应该反抗,而应该顺从朝廷,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还要起义取代大元呢?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如果统治者荒淫无道,那么上天就会惩罚他,给他警示,甚至覆灭他,扶植新的统治者。所以自己推翻元朝统治是上天的安排,如果没有上天的安排,你们老百姓就不要起来暴动。当然现在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我们知道上天是不会把看不惯的统治者收走而派一个新天子的,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是朱元璋就是要树立这个理论,总而言之一句话,不管我天子做的有多不好,你们老百姓都不许有怨言,更不能起兵反叛,我做错了自有上天惩罚我,你们就做个顺民好了。


月轮皎皎


元朝主要是中期太乱,搞垮了朝廷。不到百年的时间,换了十几个皇帝,这其中首末两位皇帝就占了大部分时期,中间这么些时间,皇帝一个接一个,社会难以稳定,到了元惠宗登基,已是千疮百孔。元惠宗前期还是比较努力的,奈何无力回天,和崇祯有相似之处,正所谓积重难返,逐渐消沉。

元末修黄河,朝廷不是不知道,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很容易出乱子,但还是修了,以工代赈。朝廷的亏空,加上官员的贪污,最终激起了民变,一发不可收拾。

你要说朝廷不顾百姓死活,正是元朝时建立了全国性的国家医疗机构,学校开设了医科,政府设立了医馆。

元朝的失败,有个重要的原因是文化之争。元朝接触吸纳了世界几种重要的文明,多种文明在元朝形成了多股势力,彼此争斗不休,最终耗空了元朝的实力。

朱元璋说这话,是当他走上了统治者的地位,眼界变化了。一个朝代,后期再腐败,还是代表了国家,推翻了朝廷的统治,不代表拒绝自己曾经是元人。只是他明确说了出来,历史上其他皇帝没说出来。推翻的是朝廷,不是国家。这片土地生养了我们的父母,而原来代表这片土地的是大元。正如生养你们子孙后代的是代表这片土地的大明。


涂山大虾


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认元朝,认为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是对中国的一种殖民。现在的人不承认,反而那时候的朱元璋,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并且非常尊重元朝。



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而且他当时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采用排蒙的方式反对的,就和我们现在一些狭隘的青年的做法,几乎一样。朱元璋在《讨元北伐檄文》中,特别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样的口号。



朱元璋之所以要提这个口号,目的是为了聚集民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讨元的队伍中来。而他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确实因为这个,让朱元璋的整个北伐战争打得顺风顺水。朱元璋先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把北元搅得天翻地覆,让北元再也没有力量和明朝抗衡。



既然朱元璋依靠“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获得那么大的好处,并最终获得大明江山。为什么却不继续否定蒙古人,反而在建国后,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并且立刻给元朝修史呢?



我觉得朱元璋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承认元朝才不会成为无根之水。

明朝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对于朱元璋来说,元朝就是“腐朽”,明朝就是“神奇”。没有元朝这个“腐朽”,就没有明朝这个“神奇”。 具体地说,就是只有承认元朝作为一个朝代,这个朝代已经“气数已尽”了,明朝这个朝代才会以“真命天子”的形象“冉冉升起”。



有人可能会说,明朝可以不承认元朝,只承认宋朝呀。可以认为明朝是在宋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呀。这样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恰恰相反,只承认宋朝不承认元朝,有很多麻烦事。一是既然只承认宋朝,那么你朱元璋就不该直接称帝,而是应该寻找宋朝的后裔称帝。二是只承认宋朝,当时宋朝的版图很小,那么获得的宋朝以外的领土,就是一种侵略。三是只承认宋朝,对于元朝那段历史的认定就会很尴尬,中华历史,就成了断代史。



二、承认元朝才有利于让北方的百姓归心。 明朝是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并不是只想偏安江南。既然想建立一个大统一的朝代,因此就必须要能够让整个元朝范围内的老百姓都归附。如果朱元璋一直只站在汉人的立场上,甚至是站在南边汉人的立场,显然是不容易让中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尤其是让北方的各民族归附的。因为北方的这些民族,他们很大一部分是承认元朝归附元朝的。如果朱元璋不承认元朝,显然是不利于团结的。



当初朱元璋讨元的时候,目的是要让更多的南方人加入到这场战争中。现在承认元朝,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民加入到明朝的大家庭来。

另外,在当时还有很多元朝的遗民。所谓遗民,就是前朝留下来的,拒绝在新朝当官的人。



而在这些所谓的元朝遗民中,你可别以为他们都是蒙古人或者色目人,这些移民中其实大量的都是汉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明朝人称为“国初三遗老” 杨维桢、沈梦麟和藤克恭。他们在明朝虽然参加过编写《元史》,但是都拒绝在明朝正式当官,但是他们都安然无恙的活到八九十岁。



虽然朱元璋曾喊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但他经常说的却是另外一番话,他说:元朝虽然是夷狄建立的,但是他们入主中原将近百年,老百姓都是有赖他的生养元朝的灭亡,只是他的气数,我朱元璋并不是推翻了元朝,而是从群雄手中夺得了天下。

可见在明朝人眼中,大家都认可元朝的正统性。这就是朱元璋尊重并承认元朝地位的原因了!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们的评论。


寻找老家味道


因为朱元璋本来就对元朝没有成见或者说仇恨,因为古人对“朝廷”和“天下”的认知本来就和现代人不同,所谓“反贪官,不反皇帝”绝不是说说而已。

具体到元朝,虽然是蒙古贵族所建立,但是君主华夷之后,一直以中华正统自居,而从来没有强调过自身要“以夷变夏”,在对中原的统治过程中,也屡屡施以德政,如减免赋税、宽驰刑罚、赈恤百姓等等,就“帝室”而言,绝非“无道”。

而今天网上传播的“初夜权”、“四等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等等说法,在朱元璋的时代由于还没有互联网,也没有被发明出来。

所以,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朱元璋而言,他耳濡目染的确实是一个“贪腐横行”、“百姓困苦”的世道,但这个世道,在他看来却不是元朝的皇帝的“贪暴”,恰恰相反,而是元朝“帝室”的治道过“宽”造成的。

《明太祖宝训》中还收录他的原话是:

帝曰:“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他总结的元朝灭亡教训是因为统治过宽,所以他要以“猛”济“宽”,正因为“宽”,所以对贵族、官员、胥吏、豪强都缺少威慑和约束,使得他们横行无忌,最终毁坏了元朝的根基,以至于寇盗蜂起。

重点是,他的这种观念并不是孤例,明初人叶子奇谈元末大乱说:

是时。天下承平已久。法度宽纵。人物贫富不均。多乐从乱。

今天很多人认为朱元璋的这些表态都是“政治策略”,恰恰相反,他在《谕中原檄》中提出的“驱除鞑虏”才是有限使用的政治口号,使用次数实在是有限,他对于元朝的“忠臣”,乃至于剿灭“寇盗”的柱石察罕帖木儿、王保保反而赞誉有加。

当然,这是对武将和英雄,尤其是“死的”,对于以“不仕”软抵抗自己的元朝遗老、遗民,则是动辄杀之而后快,他更关心的是为自己所用的“忠心”,而不是对自己内心鄙视的“前元忠臣”。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很清楚自己在驱逐元顺帝朝廷出塞后,已经是整个东北亚大地上最大的政治、军事强权,无论怎么夸元朝,元朝都不可能把自己屁股下的宝座抢回去。

反倒是,他以宽容和认可的态度来对待当时社会上普遍认可的观念,更能体现出他的大度。

问题是,在军事上,无论是他,还是之后的明成祖朱棣,都反复出动大军,对北元的正统皇帝犁庭扫穴,直到将北元的帝统彻底打烂,成为鞑靼诸部的傀儡,仍不罢休,可见,作为皇帝,他们父子最关心的是“帝位”,而不是什么“民族对抗”。

说得直白点,如果朱元璋在乎这些,这皇位恐怕也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刘三解


这还真是朱元璋的原话。

朱元璋不只一次的表达过“我们的父母皆靠元朝生养”这种话,而且还说过自己生在元朝是件幸事,大力地为元朝唱赞歌。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上朱元璋禁止臣子诋毁元朝的证据,这是出自明朝人自己编写的《明太祖实录》。

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北伐胜利后,中书省拟定颁布天下的谕旨。朱元璋在审阅时,发现其对元朝有诋毁的情况,便对此大为不满:

  • 卿等为宰相……何乃习为小吏浮薄之言?不知大礼,妄加诋诮。况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这里说的很清楚:

朱元璋认为诋毁元朝太小家子气。其次,强调是元朝养育了他和臣子的父母辈。

这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推翻元朝上台的朱元璋,居然给元朝唱赞歌。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公开表达过——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因为元朝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是正统王朝。

不少人都对元朝抱有强烈的认同感,甚至抗拒朱元璋的上台,认为朱元璋“取天下非其道也”。

因此,朱元璋才要将元朝树为正统,并引申出明朝的建立是顺应天命的结果。

朱元璋后来祭祀忽必烈,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