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思維時間"能力

這兩天嘗試了不少的輸出方式,比如官方組織的直播培訓。自己嘗試了這種“新的”媒介形式,儘管在一些數據上沒法比,但是這種新的方式著實讓我有些痴迷。這個跟每個人的性格有關係,但是也跟我們不同的思維方式有關係。

之前總是聽到很多人在說:“<strong>人跟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這話提起來好像是正確的,可卻很難被我們去實踐驗證。到底如何才能具體的量化這些理論呢?就在前兩天在一個創作者的圈子裡分享了這本書《暗時間》,本書是從時間和思維兩個大的方面進行闡述的。對我本人有很大的啟發,這裡也推薦給大家。

本文呢,我將通過看清時間錯覺,知曉"思維時間"、如何利用"暗時間思維"來設計自己的人生、跳出思維困局,擺脫你的"肖申克"和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進階職場達人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本文能夠給大家帶去不一樣的認知。

01、看清時間錯覺

知曉"思維時間"

我之前總喜歡跟朋友講,人其實是可以過好幾輩子的,只需要通過一種形式就可以:讀書。我們可以讀名家的個人傳記,讀經典著作,希望能夠通過讀書來獲取感同身受,進而獲得跟作者一樣的人生體驗。可當我執行了很久,讀了很多名人的傳記之後,知曉了一個道理,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感同身受”。

我們儘管可以通過讀書獲取理論,明白事理,但如果沒有真正的經歷過,真的會出現,“<strong>你認為的僅僅是你認為的”。

在劉未鵬老師的《暗時間》中提到: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齡更大。

這其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快速提升,而有些人卻非要被現實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之後才能感覺到疼,才能明白原來自己的做事兒方式和風格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知錯能改這還算是好的,但更多的人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很快就會將這次的疼痛經歷忘掉,再一次掉進同樣的陷阱裡。

<strong>而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則能改在重要的事情上刻意提醒自己,將短期記憶不斷的變成行為習慣。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這裡需要給大家指出的一個普遍被接受的“認知錯覺”:時間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均等。或許你曾經也這樣認為,但希望下面的這段話能夠改變你的這種認知錯覺。

投入的時間不能作為我們衡量是否努力的一個標準,因為無效的付出不僅不能在具體事情上起到推送作用,還會給我們造成效率低下的負面影響。

通常大家嘴裡說到的“一萬小時定律”,之所以這個定律對我們有很強的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有的是時間,並且被“只要肯努力,就能獲得成功”這類話所誤導。這估計也是很多人陷入“窮忙”陷阱的一個原因。

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並不是指在某個行業工作,一天八小時,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多久,積累了一萬小時就可以成為專家。因為很多時候儘管我們在表面上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收益卻並不大。想要獲取更多的收益就需要靠推理去深入瞭解一個事物,看到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而這個推理的過程就是我們的思維時間。

這段時間看似無形,但經過日積月累一定會加深我們的人生深度,產生龐大的效應。

02、"暗時間思維"

設計自己的人生

說到人生設計,或許我們就會想到人生規劃,人生規劃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去做的一件事兒,之所以有人聽到這類的話,就會嗤之以鼻,就是因為他們掉進了一些陷阱裡,進而產生了對設計、規劃的牴觸和反感。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未來是光明而美麗的,愛它吧,向它突進,為它工作,迎接它,儘可能地使它成為現實吧!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積極主動的人永遠都比被動的更容易獲得新的機會,也更容易獲取成功。說到目標拆解,讓我不由得想起日本馬拉松運動員的那個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馬拉松運動員。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兩次奪得世界冠軍。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山田本一總是回答:“憑智慧戰勝對手!”


大家都知道,馬拉松比賽主要是運動員體力和耐力的較量,爆發力、速度和技巧都還在其次。因此對山田本一的回答,許多人覺得他是在故弄玄虛。


10年之後,這個謎底被揭開了。山田本一在自傳中這樣寫到:“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路線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標誌是銀行;第二標誌是一個古怪的大樹;第三標誌是一座高樓……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結束。


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 多公里的賽程,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跑起來就輕鬆多了。開始我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的旗幟上,結果當我跑到十幾公里的時候就疲憊不堪了,因為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嚇到了。”

你看,這就是對目標規劃,拆解最好的事例。我們也需要將這樣的方式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通過詳細的規劃,讓我們對項目的項目的實現和預期,有種更清晰的認識,擺脫我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

所謂的規劃就是針對我們對未來恐懼的心理所做的策略,下面就會給大家介紹幾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不要過早退出

高德納曾說: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很多人的失敗,制定目標無法實現,往往都是因為對未來的恐懼,感到非常大的壓力,最終直至我們主動的放棄。其實畏懼困難,恐懼不確定性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藉助他人的智慧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就目前來看,我們遇到的絕大多數的困難,在互聯網上都能找到相應的結果,遇到問題的時候為何不嘗試利用他人的智慧呢?<strong>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孤單,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遇到過,我們所踩的坑裡也盡是前人的腳印。

2、精細化目標,持續深耕

華人英雄李小龍這樣說過:不是積聚而是精簡。不是每天增加而是每天減少。文明的程度總是向著更簡單的方向變化。

我們都知道興趣很重要,但是如果將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全都去做,也並不現實。這就需要我們在興趣列表中挑選出對我們人生影響最大的幾個點,集中所有的能量投注到上面,結合上面提到的目標拆解才能更大進度地提升我們實現目標的概率。

3、自我反思的思維品質

反思其實一個人能夠持續精進非常重要的一項品質,它將會引導我們不斷的實現自我提升。在這個品質裡包含了一個非常棒的思維,批判性思維。

一提到批判性思維,有些人就會想到對別人說的話我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要用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但事實上,批判性思維批判的不是他人的話,而是對我們自己的反思和批判。這個很重要,但很難被察覺到,因為我們總是發現別人的問題很容易,卻很難發現自己思維中的問題。

學會將自己的思維當成目標去思考,進行自我反思,就像軟件升級一樣,可以自動的迭代升級。

03、跳出思維困局

擺脫你的"肖申克"

在前面的章節我們提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想要增加自己的人生深度,其中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去閱讀他人的經歷。但是有時候我們就會陷入另一種困惑,我們看到的始終只是他人的經歷,聽到的也僅僅是他人的故事,我們到底能不能不去經歷也可以獲得同樣的認知和感悟呢。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這裡需要幾點思維層面的認知,來擺脫我們心中的那座“肖申克”。

1、承認世界是複雜的、多變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遊戲世界”裡,需要明白的不僅僅是如何啟動這個遊戲,更重要的是明白遊戲的規則。我們如果僅僅是為了生存的話,很多工作都可以滿足我們的要求,但是正是因為世界的複雜性和它的不確定性(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天災人禍,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故),世界的複雜多變性促使我們不得不追求更好的工作,學習更高端的技能,這樣才能使未來相對的更有安全感。

2、認知失調與自我辯護

當我們在聽別人講一個道理之前,心理對它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時,我們很容易為自己辯護,即便是他人給出了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理由,根據認知失調理論,我們也會盡可能的為自己變化,又因為世界的複雜性,我們還往往能夠給自己找到辯護的理由和藉口。

所以爭論這件事兒對於爭論雙方來講,並沒有贏家。多數是因為一方放棄與之爭論,對方放棄爭論並不代表著對方認輸,只能從側面說明放棄爭辯的人或許思維層次更高一些。

這個是我們在擺脫思維侷限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畢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否定,除非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3、沒有永遠成功和失敗之說

世界複雜多變的,而且還在不斷的向前發展著,我們在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尷尬的經歷,甚至被我們稱為人生的汙點。但把眼光放長遠,哪有什麼失敗與成功呢,失敗的事情揭露出來的信息一點兒也不比成功事件中的信息少,甚至還能得到更多的東西。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4、將思考成為習慣

前面我們談到反思是改進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維品質。之所以說講思考成為習慣,就是因為習慣的力量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聽了一場演講,感覺非常有道理,啟發很大,但是沒過幾天,發現自己又回到了老樣子。

甚至是我們曾經踩過的坑,也很難避免不再有下一次,但現實中我們卻總是不止一次的在同樣的錯誤中栽跟頭。將思考成為習慣,讓我們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習慣性的避免同類型的錯誤發生,而不是去抱怨自己為什麼又在同樣的問題上出了錯。出錯是不應該的,但不能將出錯成為習慣而應該將思考成為習慣。

04、打造個人核心競爭力

進階職場達人

通過上面的三個章節我們知道了在一些人之所以能夠在同樣的時間產生不一樣的效益,擁有不同的人生深度,就是因為他們善於發現並利用“暗時間”,你在吃飯,他也在吃飯,但吃飯的同時你在看電視,他卻在思考問題。

那我們想要在職場中打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進階職場達人,擁有“暗時間”思維是個基礎,我們還需要另一些技能來打造我們的職場壁壘。

1、學習能力

嚴格來講,學習能力屬於跨領域的技能,因為其他的技能,哪怕是上面提到的“思維時間能力”也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所以將它放在打造個人核心能力的第一位。

<strong>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持續學習和思考新的知識。

2、適應環境能力

上面我們提到世界是複雜且具有不確定性的,所以在我們具有了基本的學習能力之後,為了讓我們能夠在社會中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提升自己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這個適應環境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如在英國作家蒂姆·哈福德《混亂》中提到的:在面對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時,聰明絕頂的人可能束手無策,而新鮮血液的注入則可能幫我們打破僵局。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環境的多變迫使我們不得不學會適應不同的環境,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現在的人越來越容易跳槽這件事兒了,畢竟你很難在一家公司從進入職場幹到退休。環境的固化會導致我們我們很容易養成思維定式,面對不確定性的適應能力會變的越來越弱。

3、專業領域技能

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我們的專業性越強,在這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而且享有的權限也就越多。這個社會永遠缺少的都是少數的精英。就拿編程行業來說,很多人說這個行業已經趨於飽和了,很難找到工作了,但如果你深入這個行業就會發現飽和的不是高級工程師而是初中級工程師。

之所以一些人很容易被替代,就是因為他們的可替代性太弱,自己所做的工作,來一個應屆生簡單培訓一下就可以上手,那還談什麼競爭力呢。

在第二章節中,也提到了精細化目標,持續深耕,這個從另一方面也是在講我們需要通過打造自己的個人標籤,成為所在行業中的精英,“以點帶面式”的佈局自己的人生。

4、跨領域的技能

上面也談到學習能力也屬於跨領域能力,但是因為它太重要,太基礎了,所以抽取出來作為第一點。何為跨領域能力呢?通俗點來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判斷與判決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表達溝通能力等等。

職場進化論:職場達人都擁有一項厲害的技能:

我們在有了一定專業技能之後就需要不斷的去培養自己的可以遷移能力,這能保證了我們在未來職場道路中有更多的選擇。

05、結語

本文主要是通過對“暗時間”的闡述,引申出“思維時間”這個概念,並且告訴我們如何利用“思維時間”來梳理我們的人生,跳出思維困局及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暗時間,不僅可以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進入專注狀態,還可以讓我們長期保持專注和自我反思的狀態。

儘管生活中的選擇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甚至細微的選擇都可能造成我們不同的人生,但是掌握了“暗時間能力”可以幫助我們跳出思維困局,擺脫自己的“肖申克”。

我是@楊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級工程師,歡迎關注我,專注于思維模型的研究和學習,每天都會有職場乾貨輸出,歡迎評論和轉發,職場中一起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