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唐朝的文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是如履薄冰,有時候一不小心很有可能飛來橫禍,所以很多的詩人最後的下場都很悲慘,要麼是被貶到偏遠的地方,要麼就直接被殺;這也是封建朝代最殘忍的一面,大部分被貶到外地的文人,他們內心都是極為痛苦,畢竟對於這些人來說,那都是希望可以建功立業,可以實現人生理想,但是貶到了偏遠的地方,那麼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整個唐朝有無數的詩人被貶,例如初唐詩人陳子昂陳子昂;盛唐的詩人王昌齡;還有中唐詩人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等人。要知道這些詩人,那都是名垂青史,所留下來的那些優美詩篇感動了後世無數的讀者。特別是白居易,作為當時著名的詩人,他同樣被貶到江州,這一段經歷也使得他刻骨銘心,所以也是寫過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詩作。

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已經45歲了,這在古代已經算是了進入了老年,而他之所以會被貶到江州,無非是由於上書議論了當時的被刺身亡的宰相武元衡,當時他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白居易上書議論了此事,最終招來了橫禍,從而被一紙詔書貶到江州任司馬。這件事情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很大,到達了江州之後,他寫過了很多孤獨的作品,譬如這首《夜雪》,那就寫得很是憂愁,字裡行間充滿了孤獨。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唐朝雖然比較開放,君王也比較開明,可是說到底,依舊還是處於封建時代,整個國家還是屬於帝王,這種家天下的時代,對於絕大部分的平民百姓來說,他們沒有任何的權利。白居易只不過是上書議論了武元衡事件,卻是被人抓住了把柄,認為他超越了自己的權利,根本沒有權利去議論,這也使得他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雖然被貶到外地,可是白居易在文學上又是大放異彩,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經典名篇,那這首《夜雪》正是其中一首,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也是極為傷感,把內心的孤獨描寫得深入骨髓;僅僅是開篇的第一二句,便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當時內心的孤獨,“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這兩句則是寫當時的感受,還有外面所見到的雪景,夜裡天氣越來越寒冷,睡在床上渾身冰涼,猶如是臥在冰上,只是不由得讓我驚訝,正是外面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那雪花在月色下泛著白光。

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最後兩句寫得很巧妙,白居易並沒有直接描寫所見的雪景,而是通過聽覺來呈現,這也使得這兩句更具有詩意,同時也讓此詩顯得更加孤獨,“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已經是越來越深了,外面的雪也越下越大,其實我知道雪下得更大了,不用去看窗外,只聽那外面竹子折斷的聲音就能夠知道,此時外面的雪一定是很大了。在這兩句中白居易把那種聽覺上的感受,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出來,也令此詩更具有感染力。

45歲的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夜裡看到窗外下雪,寫下一首很孤獨的詩

​白居易在這首《夜雪》中,把內心的感受,還有骨子裡的孤獨,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描繪的淋漓盡致。我們都知道雪在冬天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可是詩人並沒有通過雪來描寫事物,而是通過雪來表達內心的憂愁,畢竟一個人獨自生活在外地,無論是對於故鄉的思念,還是對於前途的擔憂,那都是令他很是傷感,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充滿了憂愁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