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战场”同时发力,广州抗疫“组合拳”实力出击

在抗击“非典”一役中曾冲在最前线的广州医疗界,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再次担起重任——无论是驰援在武汉、湖北前方,还是镇守在后方,广州各大医院的医护团队和科研团队都沉着“应战”,以多年积累的实力迅速打出一套让人印象深刻的抗疫“组合拳”——

多个“战场”同时发力,广州抗疫“组合拳”实力出击

时间:2月13日

在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广州支援武汉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广医一院副院长张挪富透露,广医一院前一段数据显示,在ICU的重症病人大概有60%以上上下呼吸道都可检出病毒,血液、粪便里也同时找到病毒,说明重症病人病毒载量高,而轻症病人上呼吸道病毒载量偏低;也有可能出现其他传播途径。所以理论上重症的传染性可能会高于轻症,但轻症的病人也同样具有传染性。

时间:2月10日

2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我国2019-nCoV疾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2月9日

钟南山院士和多名专家在medRxiv(医学研究论文预印本发布平台 )上联合发表了《2019年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552家医院1099名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更加科学地反映人群的总体情况。

时间:2月8日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申报的“肺炎1号方”正式在全省30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在临床应用中,“肺炎1号方”治疗新冠肺炎(轻症)确诊病人50例,经过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

……

多个“战场”同时发力,广州抗疫“组合拳”实力出击

科研成果捷报频传,而在救治工作上,广州临危不乱,早早就公布了新冠肺炎治疗的定点医院,其中最重要的两家医院已提前进入“应战”状态:

——1月17日,钟南山院士坐镇的广医一院从就多渠道了解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发展情况,正式启动收治和防控工作部署。

——1月19日,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办的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学术年会上,院长雷春亮毫不掩饰地宣布:我们医院已经做好了全部准备!早在2019年12月底,市八医院就对原来的院内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除了省、市培训以外,医院层面和各科室都多次组织培训;救治物资、个人防护物品在常态化基础上大量增加,除了老百姓熟悉的防护服、N95口罩外,包括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插管、气管切开等高危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正压头盔,市八也“毫不手软”地准备了110个!

——1月22日,广州疾控在全国率先发出《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同时还发布了九条健康防护指引。

随后,从广州出发驰援的有包括广医系、中山医系、省医系、南方医系、广中医系、广药系在内的各附属医院豪华“军团”,他们在武汉、荆州会师,迅速融入到最前线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无论是驰援前方还是驻守本地,未雨绸缪的广州,实力之强大令人叹服!

2019年11月1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广东9家医院进入全国综合医院排行“百强”,最佳名次为全国第六: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6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17名)、广东省人民医院(第27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31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第37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38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43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第62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第73名)。

多个“战场”同时发力,广州抗疫“组合拳”实力出击

而在“单科”中,钟南山院士所在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毫无悬念地再次登上呼吸科榜单的“冠军”位置,十年不变!

外地人羡慕,广州是座有“福气”的城市,除了有一座“山”——钟南山,还有在“非典”期间打过硬仗的医疗队伍和疾控系统,防控工作一直在科学、有序地推进中。前后方紧密配合,全神贯注,全力以赴,重拳出击,新冠肺炎的“面目”正被逐步揭开。

2020年2月13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报告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例(海珠区1例)。新增治愈出院15例,已治愈出院93例,无死亡病例。一切正在向好发展中。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翁淑贤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庄小龙、苏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