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第四批醫療隊員陸續進艙

水母網2月1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全百惠 徐峰 安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言芳 黃瑾 運亮攝影報道)在患者面前,他們是白衣天使。在疫情面前,他們變身白衣戰士。

無論在哪裡,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無愧身上潔白的戰衣。

白衣戰士,無愧擔當

“山東醫療隊真棒!謝謝!”

烟台第四批医疗队员陆续进舱

王喜剛(右一)不到一小時看了20多名患者

2月9日,煙臺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26人踏上征程。毓璜頂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翟聲平和重症醫學科護士王小帥是其中的兩位成員。

2月11日16點,山東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作為首批醫療隊進駐武漢漢陽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作為第四批煙臺醫療隊支援湖北的翟聲平,也是其中的一員。同時,他也是第四批煙臺醫療隊隊長、醫療組5組組長。

14:40,翟聲平和隊友從酒店出發,進入方艙醫院之前,他們穿防護服、戴護目鏡和口罩等,翟聲平挨個為隊員進行檢查,生怕有不規範的地方。16:00,一切就緒,作為組長,翟聲平第一個進入方艙病房,隨後隊員才進入。

24小時內,山東第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四批醫療組交替進入,共收入患者442人。翟聲平告訴記者,他們組共10位醫生,分兩批進入,每批5位醫生、8位護理人員。工作量非常大,進入方艙病房,首先要對患者進行觀察、病情評估以及制定治療方案。方艙醫院主要收診輕症患者,症狀危重的患者要轉往定點醫院。

按照工作時間,晚上10點工作結束,但是翟聲平和隊友依然在忙碌,等看到所負責的患者沒有什麼需求時,他開始安排隊友脫防護服,準備出艙,翟聲平是最後一位出艙的醫生。

回到酒店已經是凌晨2點多。翟聲平和隊友算了一下時間,從工作開始到工作結束,用了11個小時的時間,這期間他們不能喝水,不能小便,有的隊員還帶著紙尿褲進艙,工作結束護目鏡都是水蒸氣。“當看到患者對我們的那份信任時,我們顧不上幹別的,就是一心想著給他們解除痛苦,幫他們緩解恐慌情緒。”翟聲平說。

讓翟聲平和隊友感觸最大的是,當他們進入方艙病房後,患者得知是山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時,紛紛豎起大拇指,熱情且感激地說:“山東醫療隊好樣的!”其中有一位患者,今年64歲,躺在病床上,翟聲平過去查看他的病情時,他激動地握著翟聲平的手說:“謝謝你們的到來,為你們的勇氣點贊!謝謝!”

王小帥,今年30歲,性格開朗,他的血液淨化技術得到專家認可,多次到其他醫院授課。他也是第四批煙臺醫療隊支援湖北的護理人員之一。

2月13日凌晨3:26,此時的王小帥結束了工作,到達酒店,準備休息。早晨8時許,YMG全媒體記者連線他,他嗓音沙啞,難掩疲憊。他介紹,12日16點到22點是他們組的班次,共8位護理人員,需要提前穿防護服、消毒,才可進入。進入艙內,裡面按區域分了單元,王小帥所在護理組接管的是1至18單元和25至31單元,每個單元有20餘例患者。

“山東醫療隊的醫生很棒,真了不起,這個時候來幫助我們,太感動了!”在艙內,這樣感謝的話不絕於耳。

“在進入艙內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也帶了尿不溼,我們有隊員就是穿著尿不溼進入的,精神高度集中,護目鏡戴得時間久了,眼睛前面霧濛濛的,我們會克服困難,積極投入工作!”王小帥說。

為進艙提前斷水12小時

出艙洗手幾十遍,洗澡半小時

烟台第四批医疗队员陆续进舱

12日周廣福第一次進艙

“第一次進艙,我終生難忘!”2月12日,煙臺第四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陸續進艙,棲霞市中醫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王喜剛和芝罘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周廣福接受記者連線採訪,講述他們的“疫”情首戰。

2月11日,王喜剛和周廣福所在的山東醫療隊第三醫療組防護服穿戴訓練持續到晚上11點,他們休息了三個小時後,凌晨2點半出發前往漢陽方艙醫院。在戴上兩層帽子、兩層口罩、兩層鞋套、三層手套,外穿一層防護服,戴一個護目鏡後,二人首次進入漢陽方艙隔離區。

臨時改造而成的方艙醫院內部,用成排的隔斷隔開患者,每間隔斷住著2到4人。“960張床位,到我出艙已經入住400多名患者。”周廣福說,山東醫療隊負責其中一半(480個床位)。“住在這裡的患者輕症、重症都有。”王喜剛說,他們在裡面一直待到12日上午10點,方才出艙。

在隔離區裡的工作很繁忙,看到如此多的患者,醫療隊員感嘆責任重大。“我第一次進艙的工作就是查調病人病例,分析他們的肺部‘片子’,查房和安撫病人情緒,解答他們的問題。”周廣福告訴記者,在病區裡,醫療隊員們沒有一刻停歇過,他們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

隔離區裡的時間過得很快,王喜剛一抬頭髮現,一個小時倏然過去,他已經看了20多名患者的片子和病歷,“其實患者主要是情緒不穩定,所以我們的工作除了要治療,還要把他們的情緒穩定下來。”

前線的大夫難,其中一點是因為防護服。高級別的防護下,呼吸都很難順暢,而醫生卻要在用力呼吸的同時完成大量工作。周廣福說,他穿脫一次防護服要40-50分鐘,為了能更好地參與到救治過程中,在進艙前12小時他給自己斷了水。當結束一次輪班後,他們要經過兩次全面消毒。“最嚴格的是下班出艙消毒,洗手要幾十遍,每一件防護服、防護用品來之不易,我們中途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王喜剛說道。

而另一邊,一同出艙的周廣福則按照要求“洗上半小時的澡”殺菌。“洗澡前我會先喝上兩瓶水,這樣才不至於脫水。”周廣福在接電話時說,目前他正在等通知,隨時待命再次進艙救治。而此時的王喜剛和周廣福終於吃上了當天第一頓飯,他們說,會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戰“疫“。

濱醫煙臺附院檢驗科的他們

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

在濱醫煙臺附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線,有這樣一批全副武裝的白衣工作者,他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雙層口罩、三層手套操作、檢測、判斷,工作場所特殊,工作性質特殊,他們就是檢驗科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人員。

據檢驗科宿振國主任介紹,經過前期試劑準備、預實驗及評估、培訓,濱醫煙臺附院檢驗科於1月27日正式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工作強度超乎尋常。目前送檢標本日益增加,同時每批次大約需要5小時,實驗週期又比較長,面對如此繁重的核酸檢測任務,為了爭取儘快出具檢測結果,每天檢驗工作都會持續到半夜甚至凌晨,工作人員都在超負荷運轉。

封建凱是檢驗科檢測隊伍中的一員。他向記者介紹,接到標本完成檢測需要兩大步,第一步完成病毒核酸提取,第二步進行雙重熒光PCR法擴增,這兩步都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保證操作萬無一失。由於病毒的核酸需要擴增至少45個循環,或者說需要呈幾何倍數的增長,才能達到被儀器檢測到的低限,所以大家都在和病毒做著“親密接觸”。每天接收近100例標本,當所有標本檢測完成時常常已經到了第二天凌晨。另外,對於檢測結果為陽性和弱陽性的標本,他們還需要重複檢測才能通過審核,這無疑再次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個人的正常生活節奏被完全打亂,可即便如此,核酸檢測人員沒有一個喊苦喊累的,大家都在堅守崗位,為了抗擊疫情認真完成著自己的使命和職責。

YMG全媒體記者曾經採寫過一篇《按滿“紅色手印”的“請戰書”》的稿子,這篇稿子的主人公也是檢驗科的他們。檢驗科43名工作人員在申請加入支援武漢醫療隊“請戰書”上寫下的錚錚誓言,那就是參加抗擊疫情戰鬥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