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天河“暖企”15條,背後有怎樣的邏輯?

昨日深夜,隨著天河區“暖企”15條正式“官宣”,廣州市11個區均出臺了“暖企”政策,而天河也因再設立3000萬元天河區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的消息而被刷屏。為何天河會出臺這樣的15條?背後到底有怎樣的邏輯?

記者2月14日從天河區相關部門瞭解到,天河區政策從企業復工復產最緊迫、最困難的問題著手,按照有的放矢、精準施策的思路,一切條款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從復工復產保障、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加強企業用工支持、加強企業服務四個方面十五項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平穩發展。政策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一企一策”協力復工復產,建立企業疫情防控協助機制,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復工復產最急需的防疫物資。對於採購防疫物資受阻的企業,天河區協助企業提供證明文件,並在海外採購時協調海關給予防疫物資快速通關專用窗口和綠色通道。對於小微企業,天河區依託區內的商協會等社會組織為小微企業解決防疫物資困難。對於樓宇、商場、園區內的企業,天河區支持樓宇、商場、園區的業主方做好各項防疫工作,並對防疫物資給予採購補貼。對於可以柔性辦公的企業,天河區支持企業柔性辦公,免費提供協同辦公平臺、雲服務平臺、人工智能開發等技術支持。

二是“聚合資源”推動服務紓困。天河區擁有全市70%的持牌金融機構(237家)、70%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439家)、37%的律師事務所(274家)、55%的執業律師(8680名),金融業和人力資源、法律服務等商務服務業既是天河區的主導產業(佔全區GDP比重超30%),也是天河區的優勢資源。疫情突如其來,大多數企業都普遍面臨資金週轉、人員招聘、業務糾紛等問題。天河區充分依託天河區金融、人力資源、法律服務等行業優勢,加大對區內受疫情影響企業的金融、招工用工、法律服務支持力度。金融方面,在國家、省、市相關金融紓困政策的基礎上,再設立3000萬元的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專項資金,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同時搭建政企銀的溝通對接平臺,協調區內百家金融機構加大對區內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人力資源方面,成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聯盟,免費為企業提供招聘信息服務,推進線上供求匹配對接和遠程招聘服務。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中小微企業介紹員工,按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法律服務方面,號召區內優秀律師,並聯合覆蓋全區220個社區的法律顧問律師、50餘名法援律師共同組成“戰疫援企法”律服務團隊,對企業受疫情防控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租金減免、勞資用工等糾紛,提供免費法律諮詢和非訴法律幫助。

三是“政策疊加”減免剛性成本。經營場地租金減免力度大,減免期限最長。天河區在全面貫徹落實廣州市十五條政策措施減免2個月租金的基礎上增加4月份和5月份兩個月租金減半,同時增加對租住人才公寓的家庭(個人)的租金的“兩免兩減半”,進一步降低了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和相關人才的租金負擔。同時疊加區內超10億元的高質量發展系列政策,加快政策兌現,全力推動各項惠企政策落地,為企業解決資金困難。

四是“獎生產補市場”保障物資供應。天河區從生產端和供應端兩方面對物資供應進行保障。生產端獎勵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20萬元一次性獎勵),獎勵為病毒防護提供信息技術支持的軟件企業(10萬元一次性獎勵);支持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對疫情期間購置設備擴大疫情防控物資產能,或轉產應急防控物資的,按照設備購置金額的50%給予補助,最高100萬元。供應端對疫情期間響應政府號召,正常供應群眾生活必需品的大型超市門店、農貿市場按營業面積給予一次性補助。

五是“服務賦能”助企平穩運行。建立企業對口聯繫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幫助企業有序開展復工復產。開闢一站式全鏈條並行審批,提升“一網通辦”的應用效能,對疫情防控物資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全程實行“一對一”免費代辦服務。優化政策兌現,簡化申請材料和審批流程,壓縮辦結時限,提前啟動全年產業政策兌現工作。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秦松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莫偉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