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硬核”跨界造“口罩”,比亞迪不圖賺錢

車企“硬核”跨界造“口罩”,比亞迪不圖賺錢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中國上市公司的能力、魄力不可想象:沒有口罩自己生產口罩。還說幹就幹,可謂硬核跨界。

除了中石化、工業富聯、爹地寶貝等上市公司跨界做口罩外,還有三家車企較為引人矚目,分別是比亞迪、廣汽、五菱汽車(00305-HK)。

車企造“口罩”風馬牛不相及?

一個是新能源汽車頭部公司,一個是傳統的勞保用品,當比亞迪要生產口罩,會造成什麼樣的轟動效應?

人們錯愕並表示理解,資本市場舉雙手贊同。2月8日,公司股價從53.85元,漲至收盤時的59.04元。

不過據e公司2月11日報道,比亞迪口罩生產線尚在建設中,規劃是3天出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在2月底口罩產能可達500萬隻/天。

同比亞迪一樣,通用五菱、廣汽也投身跨界大軍。不過五菱行動更早,2月9日已有第一批20萬隻口罩順利下線。

車企生產口罩,看上去似乎格格不入。但其實是有一定優勢的。以“人、場地、設備材料”來看,車企本身擁有車間技術人員,對付起口罩生產設備不在話下。

其次,汽車製造本身就是無塵車間,這點跟口罩極為相似。車企可以充分利用閒置產能,架置口罩設備。

最後一個,口罩生產設備可以引進,甚至都可以自己生產。正如比亞迪設計師們,連高端新能源汽車都能設計,口罩類生產設備更不在話下。

最重要的是,車企還有原材料優勢。生產口罩的原材料主要為聚丙烯,這個正好是車企生產隔音棉用的,所以車企還是有較強的供應鏈優勢。

補齊每日5億口罩缺口,凸顯大企業擔當

車企“不務正業”,也是無奈之舉。

各地陸續開春節後復工潮。人流向一二線城市聚集,口罩成為企業復工第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復工需要多少口罩?

華創證券給出一組數據: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合計就業人口5.33億人。其中二產2億,三產3.3億。

若全面復產,按每人每天一隻口罩計算(疫情嚴重地區醫護人員每天可能在5只以上;執行4小時更換建議,則每日消耗更多),至少需要每天5.3億隻口罩。

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2.38億隻。

這麼大的口罩需用量從哪裡來?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又該如何解決?現階段下唯有自給自足是最好,也是最快的方法。

這也是非常時刻,大企業該有的擔當精神。工業富聯、比亞迪等都表示,口罩除了供給自己員工和產業鏈夥伴,主要是發往疫情區和醫療機構,暫不外售。

既不圖賺錢,會否對車企造成成本壓力?

通用五菱、比亞迪等跨界做口罩,魄力、效率都值得肯定。不過也要看到,暫時不以盈利為目的,那先期的設備、場地改造等投入會否增加企業成本壓力?

甚至會衝擊到未來業績?這一點是不用擔心的。

山西證券認為,由於NCP與SRAS相比潛伏期更長,傳染率較高及致死率低,預計NCP的持續時間或將長於SRAS。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口罩等物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急缺品,有錢也買到口罩等物資。這個時候企業為疫區捐款,還不如借用自身優勢解決問題。

這樣既解決了社會難題,還能一併解決員工防護問題,以維持企業正常生產運營。

其次,口罩生產成本低。華創證券研報顯示,用於生產N95口罩的一整套全自動杯型口罩成型機市場價格大約在30-35萬。

用於生產普通醫用口罩的設備一套大約在15-20萬。每套設備每日可以生產口罩10萬隻以上。對車企來說可以看做是為員工提供勞保用品福利。

既然投產了,也不能企業前期投入的錢白花。後期還有政策兜底。

2月5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佈會,與會領導表示,對於一些企業擔心將來產能過剩的問題,疫情過後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

綜上所述,車企造口罩,聽上去很新鮮,卻是時下一個感人的舉動。雖然成本投入尚不足以對巨無霸們造成影響,但政府兜底舉措也很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