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引言: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汉朝有两大顶尖谋士,一个<strong>陈平,一个<strong>张良,但在各种历史作品和史学界,都把张良看得很高,而把陈平看得很低。人们都向往张良那样的飘逸,却很少提及陈平的英武。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就算是在之前的史学界,人们都普遍的认为陈平是一个胆小怕事的小人,他是一个官场的老油条,而没有张良的担当。但是王立群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张良只是一个特有的存在,大部分的人都其实活成了陈平,陈平有陈平的无奈,张良有张永良的伟大,这才是真正完整的历史。



刘邦两“贤内助”,助他获取胜利

楚汉争霸过程中,<strong>刘邦能够取得胜利,关键是有一群智慧大脑在进行指挥,这个指挥大脑的中枢有两个顶尖人物,一个陈平、一个张良张良负责出阳谋初规划,而陈平则负责具体的执行,还有阴谋诡计。

只要对楚汉争霸的历史有一点兴趣的人都特别崇拜张良,这个人简直就是神仙下凡,他的谋略永远都会超乎人们的想象,并且以一种光明正大的方式打败敌人。反倒是陈平这个阴谋家,给人的感觉极不好,他一直在用反间计,他一直都在阿谀奉承,并且助长朝廷的邪恶。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陈平

在史籍记载中,对陈平的记载更偏向于负面,当年刘邦担心吕太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夫人,陈平告诉他一个计策,抓住自己的好兄弟樊哙,直接就地处决。曾经与他那么要好的战友,只是为了满足汉高祖的一个愿望,就被自己兄弟给出卖。并且陈平又倒上吕太后,在刘邦死去后立刻又帮助释放了樊哙,赢得了吕太后的信任。

陈平在史记里面表现的首鼠两端,阿谀奉承之姿态非常明显

在史书中对于陈平的记载更多的倾向于负面:在当年刘邦要处决韩信的时候,他提出建议去云梦泽巡游,直接抓住韩信,韩信相信刘邦不会对他下手,所以杀了钟离昧去投靠刘邦,结果换来的是陈平的邪恶计策被抓住废除了王位。一代名将韩信因此彻底沉沦,死于吕太后之手,这都是陈平当年所导致。

《资治通鉴》中明确的记载了这样一则历史,当年刘邦被困于白登,结果陈平居然用汉朝的美女去恐吓匈奴焉支,结果居然靠着这样的手段解除了刘邦的包围圈。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陈平

从以上这些关于陈平的记录来看,陈平这个人一生都在擅长利用人性的弱点,一直用阴谋诡计来离见别人,或者说干掉那些伟大的存在。虽然他靠着这些手段帮助刘邦建立起了汉朝,但是在汉朝建立以后,他完全没有转变自己的心态,依旧在最高政治圈子里面,帮助君王为所欲为。<strong>刘邦有权力的时候他帮助刘邦害死了韩信,曾经差点害死了樊哙,刘邦死去后,他立刻倒向吕太后那边释放方块,紧接着又帮助吕太后疯狂的打压功臣集团。

纵观陈平一生:一直都在欺骗背叛,利用对方,所有的人都是他玩弄的对象,他只忠诚于自己的位置,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将会牺牲所有能够牺牲的一切,在这个人的世界观里面仁义礼智信都不存在,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汉高祖刘邦

因此很多人感慨,陈平没有一点担当,他是一个权臣,却根本不是一个伟大的名臣。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对于陈平的印象肯定极不好,认为这个人根本就是一个人渣,他空有一身本领,但却没有与张良媲美的水平。其实这种看法没有错,但是有一定的历史的误差,按照王立群老师的说法就是陈平是一个大部分官僚集团的象征。

一个封建官场体制之内,君王的好恶决定的所有人的人生机遇,所以,大部分的官员必须要围绕着皇帝的喜怒哀乐来做出自己的决定,虽然很多人,曾经影响过国家与大政方针的走向,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胎死腹中。



难得人才,张良影响着刘邦决策

当年的张良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他每次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决策影响刘邦,张良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太难得,他拥有的决定的智慧,而且从来不沾染权力,更重要的是他还和刘邦有着亲密的战友关系。陈平没有张良那样的水平和境界,也没有和刘邦拥有坚定的战友关系,他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要依赖刘邦,他要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就必须要帮助刘邦解决一切的问题及使用阴谋诡计。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张良

在刘邦和汉帝国遇到危机的时候,利用阴谋诡计取得胜利,虽然被道学家所否认,但他保住了国家,保住了君主,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这又有何不可呢?虽然他的目的是想要为自己谋利,但是他却变相的保住了整个汉帝国,也未尝不可。

至于说他当年在政治斗争之中首鼠两端,完全没有张良的气概,其实这也不能怪陈平,当年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惨,甚至赤条条去投奔刘邦,这一切的痛苦都为了换来政治舞台上的展翅高飞,所以陈平非常珍惜自己的地位,珍惜自己的生命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刘邦剧照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陈平看来,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太后,他们都是帝国优秀的主宰者,不管他们的行为有多么恶劣,只要不是威胁天下,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那么都可以辅佐。君不见刘邦时期天下大治,吕太后时期无为而治,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以正常的方式运行。

所以,陈平在当年的政治动荡之中,他没有进行自己的立场的表态,而是随波逐流,而是当一个圆滑的人,虽然不值得学习,但也可以被原谅。只要他最终的决策帮助汉帝国正常方向发展,不管他忠于哪个皇帝哪个领导人,其实也不需要过多的追究。

结语

在封建制度里面总会有一群独特的人,他们从来不为那些所谓的道德献身,永远只忠于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利益是:自己的理想被实现,他们的理想是天下大治,自己功成名就。

所以当年陈平虽然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其实也能够被理解。如果当年他和张良一样与刘邦进行硬碰硬的,结果,很有可能他会生死道消,也就没有后来让汉文帝上位的可能性。

史学界都低看陈平,王立群却另有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张良

陈平

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自身的考虑,或者好或者不好,其实都只是我们后人的片面看法,他们在当时作出的决策一定有其合理性。

历史永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只是一些无奈,有的只是一些自我实现,我们看历史要客观,不应该带有太强烈的情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张良,大部分人其实都会是陈平。

《资治通鉴》

《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