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乃战国四名将之后,楚汉第3谋士,仅次张良、陈平,强过范增

战国有四大名将之说,廉颇、李牧、白起、王翦。实际上战国的名将绝对不仅此四人,之所以四人能够有此称号,是由于《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将他们并列了而已。

李牧可以说是赵国最后的柱石,李牧防守秦国几十年,和王翦之间一直是难分胜负的。后来秦国用反间计除去李牧后,赵国就不堪一击了。

所谓将门之后,李牧的孙子在楚汉相争的时候非常有名,此人名叫:李左车。

此人乃战国四名将之后,楚汉第3谋士,仅次张良、陈平,强过范增

刘邦、项羽灭秦后,项羽又把天下分封到战国时的形态。和爷爷李牧一样,李左车辅佐的是赵国。

公元204年,刘邦派韩信进攻赵国,兵力为3万。

赵国这边由陈余为统帅,兵力为20万。

从数量上来看,赵国的兵力几倍于韩信军。而且又是防御方,以逸待劳,应该占据着不小的优势。

谋士李左车说,韩信军长途跋涉,士兵疲惫,粮草运输困难,我们只需要扼守住井陉口这个狭窄之处,就能万无一失。

这个谋略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深得兵法精髓的。

李左车又向陈余请求3万兵马,从小路抄到韩信军的背后,骚扰其粮道。

此人乃战国四名将之后,楚汉第3谋士,仅次张良、陈平,强过范增

如此一来,韩信军求战不得,求对峙又无粮,不久就将陷入困境,进退两难。到那时,赵军将占据主动。一旦韩信军士气耗尽、缺粮撤兵,赵军可以追击。此乃司马懿抵御诸葛亮北伐之道。

赵国统帅陈余不以为然,坚决要跟韩信速战速决。

韩信起初非常担心陈余会扼守井陉口,坚守不战。探到他没有采纳李左车建议的消息,非常高兴。他知道,陈余不懂兵法,他赢定了。

于是,韩信预先挑选2000轻骑兵绕道到赵军背后埋伏,准备等赵军出击,一举攻克其营寨。

第二天,韩信主力就越过井陉口,摆下“背水阵”,以引诱赵军。

陈余一看,韩信不懂兵法,哪有背水列阵的道理?赶紧杀!

于是,赵军一拥而上,全军出动。

不料,韩信军置之死地而后生,战斗力极为顽强,赵军难以获胜。

此时,韩信预先设置的伏兵已经攻破空虚的赵军大营,遍插汉军旗帜。赵军于是大乱。

韩信军前后夹击,大获全胜,斩杀陈余,擒赵王歇。赵国灭亡。

此人乃战国四名将之后,楚汉第3谋士,仅次张良、陈平,强过范增

这就是著名的“井陉之战”。

不久,李左车也被韩信悬赏抓到。

英雄惜英雄,韩信对这位兵家谋略高手非常敬佩,他亲自为他松绑,以礼相待,向他请教灭齐、灭燕的方略。

李左车说,汉军远来疲惫,战斗力大减,要是强攻,未必轻易能胜,不如用攻心之计,派人劝降,齐国燕国被汉军灭赵的威势所震慑,很容易投降。

韩信予以采纳,果然不费一兵一卒,就劝降了燕国。

后来刘邦为了防止韩信尾大不掉,就将李左车调去辅佐太子。

韩信被杀后,李左车就辞官归隐了。

明得失,知进退,此人乃高士。

楚汉之际最出色的谋士,毫无疑问是张良和陈平。其下就是范增了。不过范增不能择主,又不能知进退,观其所为,远不如李左车进退自如。

读历史,思人生,欢迎关注,我是:刘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