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德战争苏联红军这么弱?

小龙虾148499353


苏联的武器装备不比德国的差,投放的兵力和装备都远远大于德国,但是被德国的这把锋利的刀刺的苏联差点没缓过劲来,一大半的领土被德军夺走了,到中后期才慢慢搬回来,才缓过劲逐渐强大起来。

当时的苏联红军确实庞大,并且有些臃肿不堪,外面看去庞大坚硬,被德军一拳打去立刻粉碎,因此德国就采取闪电战,几拳揍的的苏联差点被打趴下起不来。

苏德两国曾经签过《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还是抱着梦想,友好盟邦不会轻易去侵略苏联。刚开始斯大林还是蒙着头调整苏联红军内部基层,不管外面打的多狠,希特勒把欧洲多数国家都占领了,苏联还是抱着你打你的,不关我的事,这种态度最终把灾源引到自己头上。

德国打败欧洲多个国家,全部的战略资源搜刮过来,还把号称欧洲第一路军称号的法国装备也缴械了。这么多的资源整合在德国军中,德军的武器装备可是精良又是多种类型,有效地控制了装备缺乏。德军在攻打欧洲国家时总结了一个新的战术“闪电战”,这种战术在欧洲战争中已磨炼的更醇熟。

有点让希特勒郁闷的英国战场,丘吉尔率领的军队是多次攻打,快要打下来又被反攻过去,直接成了打不死的小强。希特勒不想在英国身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反过身来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从三个方向猛烈攻击苏联防线。战争初期苏联红军被打的的一溃千里,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止德军的快速推进。

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苏联官被那么精良先进尤其是坎坷要多于德国,为什么就拦不住?打的到处跑。其实这有根源的,斯大林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红军内部进行大清洗,更换四万多名军官,大多数军官是没有实战经验,都是从底层提拔起来的年轻军官,军队又没有经过训练磨合,在战场中产生混乱的局面,像一盘散沙被德军打的找不见北。

苏联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损失了上百万,在激烈的交战中,战场倾向一面倒,德军越冲越勇,苏联红军却败得一塌糊涂。

德军虽然开始攻击迅猛,但是战线拉的太长,越深入兵源不足,又进入到寒冬时节,给德军的进攻带来了难度。刚开始计划是速战速决,没想到天气越来越冷,德军坦克装甲车被冻住不能正常的使用,战争陷入泥潭成了胶裹状态。

进入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给了苏联红军喘气的机会,经过调整和新式坦克的推出给了苏联重生,一举反攻打败了德军。


斌哥居丹霞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红军的总体战斗力不算弱,因此德军最远只是打到了莫斯科,苏联也没有亡国。

但不可否认,苏联的单兵战斗力不强。

在同等数量的德军和法军作战,苏军往往都是惨败。

即便苏军有着巨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往往也不能获得决定性胜利。

比如库尔斯克会战,苏军实力如下:

1,910,361名作战人员

5,128辆坦克

25,013门火炮和迫击炮

3,549架飞机


而德军实力为:

780,900 名作战人员

2,928辆坦克

9,966门火炮和迫击炮

2,110架飞机

可见,苏军兵力有两倍以上的优势,坦克差不多二倍,火炮两倍,战机也多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伤亡率如何?

苏联伤亡估计:

一共863,303人阵亡、受伤、被俘以及患病(库尔斯克防御战177,847人奥廖尔进攻战役429,890人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255,566人)

6,799辆坦克和各式火炮被击毁

2,200架飞机被击伤或击落


德军伤亡:

一共360,000人阵亡、受伤、失踪或被俘

1,500辆坦克和火炮被击毁

1,030架飞机被击毁


可见,苏军在兵力火力绝对优势下,损失仍然是德军一倍以上,武器损失更是惊人。

苏军的单兵战斗力并不高,甚至诺门坎战役的日军也是这么认为。

日军认为苏军士兵单兵作战能力低下,主要依靠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的火力优势。

而苏军坦克装甲车的战术也呆板,曾经被日军步兵渗透炸毁不少。

如此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

一是苏军的训练水平不高。

尤其是战争期间,苏军兵员匮乏,前线急需要补充。

新兵被征召以后,草草训练就投入战场,让他们在战争中成长。

自然,一部分士兵经过战争考验会养成不错的作战能力,但更多倒霉蛋很容易就死去了。

二是苏军的战术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为单兵素质和战术素养较差,苏军指挥官往往不能像德军一样采用各种战术以比较小的伤亡获胜。


相反,包括朱可夫在内,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实力碾压方式。

具体攻击时,对于德军某个防御支点采用数倍兵力火力,不惜代价的猛攻。哪怕苏军付出较大的伤亡,也要在短时间内吃掉它。

所以,苏军很多作战中,步炮、步坦协同都非常差,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协同,步兵往往容易遭受很大伤亡。

不过,苏军指挥官也并不太在乎,因为后方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兵,死伤的士兵可以迅速补上。

其实,倒也不是苏军军官不在乎自己人的性命,只是兵员素质实在不高。

如果采用德军的那种打法,试图依靠战术配合获胜,往往付出更大伤亡,旷日持久,还最终失败。


萨沙


题主说的是苏德战争初期吧,战争初期苏联红军确实一溃千里,中后期才慢慢扳回来。说到底苏联红军前期那么弱鸡,多数还是自己作的,老话说的好“趁他病,要他命”,德国就在病怏怏的苏联帝国身上射了三支要命的箭。



在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时,德军基本统治了西欧,搜刮了大半个欧洲的战略资源,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称号的法军装备也都被缴械了,这些国家的装备都被德国整合到了自己的军队中;而且此时德军的新战术“闪电战”也在争霸西欧的时候磨锋利了。此时的德军就像磨的锋利的箭,希特勒突然性的转身弯弓将它射向了北方臃肿的红色帝国。



为什么说突然性呢?因为之前苏德两国曾签署过《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让斯大林迷惑了一下,而且斯大林相信希特勒会先把丘吉尔干服了才会调头干他,结果丘吉尔这个打不死的小强让希特勒损失惨重,希特勒不想在丘吉尔身上浪费太多的精华,就把箭头对准了斯大林…。



而这时候的苏联红军看起来庞大,实际上就像一大坨豆腐,臃肿不堪!想象一支锋利的箭射向豆腐是何种场景!这么一坨豆腐,又遭到了斯大林的大清洗,使得四万多名苏联军官被清理,而后又拔苗助长式的提拔了大量的底层军官,这些军官身居高位却没有高位的能力,因此当德军打过来的时候苏联红军呈现一片混乱的状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损失了上百万人,这使得德军欲冲欲勇,而苏联红军则更加崩溃。



好在苏联这块豆腐足够大,德军这支锋利的箭射的越远,后劲越不足,“闪电战”在漫长的战线上越来越乏力。恰好此时寒冬来临,德军攻击的势头为之一缓,而豆腐遇到了严寒变成了硬邦邦的冻豆腐,这硬度不比石头差,锐利的箭射向坚硬的石头会迸发出一大团火花。希特勒射出的两支箭就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终于苏联红军遇寒重生,而德军则折戟!

我是铁血战史1927,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铁血战史1927


简单地说,战前相对应于德法营等欧洲强国而言,苏联存在以下几个弱项:

工业化程度低,时间短,技术与能力都相差较大。同时工业布局也一厢情愿,缺乏长远和战争的考虑。

社会发展也比不上西欧。体现在各阶层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工业与军队更是缺乏知识和技术性人员。

政治上不稳定,内耗严重,血腥味弥漫,严重削弱了军队稳定与发展。

决策指挥缺乏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严重依赖单一部门甚至于某个个人。

在外交与国家政策上也过于激进与野心,从而产生了实力与能力的巨大反差,导致孤立和猜忌。

这些都是个人想法,欢迎指正与探讨。


探测卫星A


先了解,苏一九三三年发生什么事?


用户4315185313643


苏联的优秀指挥官在(大清洗

)中,被干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