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小人物

人物有大小之分,但這個界限似乎很模糊,但又有些界限。

什麼是小人物?從作品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群體處在社會底層,他們大都無力把握機會,因而無法改變現狀,只能卑微地活著,作家們心底對他們同情。

作家的作品之所以能經歷時間的磨礪,我認為作品中的小人物增加了作品的硬度。餘華先生《活著》中的徐福貴,楊絳先生筆下的老王,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阿長、閏土、祥林嫂......如果這些小人物從他們的作品中走失,這些作品的名氣會降很多。優秀的作家能夠站在小人物的視角來審視這個社會,所以人物鮮活。這並不是說作品必須以小人物作為框架,比方說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他是以大人物來構建故事框架,以小人物為磚瓦,所以才有那樣的氣勢,但是沒有小人物,他的作品也會失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人物才是引領社會的暗流。

現在把小人物寫得出色的作品不多了,因為很少有作家像葛優那樣,為了知道真正的工人生活是什麼樣的,親自去工廠蹲點,觀察工人的一言一行。

寫作不用刻意觀察大寫高大上的人物,如果把小人物記錄好,也是不朽的作品。


閒聊小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