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從2018年10月30日開始,對金庸老先生的懷念,已是洶湧而來。就連他作品裡那些耳熟能詳的大英雄們,比如落拓不羈的令狐沖,熱血一吼的郭靖,孤守絕情谷的楊過,也被鐵粉們深情追憶了很多遍。但同樣值得深情回憶的,卻還有他筆下,好些生動的小人物們。

因為,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不止是快意恩仇的江湖關係,登峰造極的武功,更有深深的家國情懷。於是,在大英雄們高光時刻的背後,也有許多性格生動的“配角”們,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裡,留下無比驚豔的瞬間。甚至,讀懂他們,就如讀懂郭靖們的“俠之大者”一樣,讀懂了中華歷史變遷裡,生生不息的精神傳承。

比如,下面兩位“小人物”。

一:常遇春——《倚天屠龍記》

比起大明開國戰史上,那位豪言十萬大軍橫掃天下的大英雄常遇春,金庸《倚天屠龍記》裡的常遇春,卻只是明教分支“彌勒宗”裡的一員戰將,比起“光明左右使”、“四大法王”差得遠,武功也是稀鬆。第一次出場就是在漢水江上,明明是受命保護小主公,卻被元軍番僧打成重傷,小主公也沒保護住。若不是抱著小張無忌瞧病的張三丰出手相救,分分鐘就領了盒飯。

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不過,就是這麼個戲份不多的人物,在《倚天屠龍記》裡,卻也有個鮮明風格:太直。

他的“直”,打仗的時候就是這樣,漢水江面上被人圍攻,小主人都沒保護住,卻是死戰到底。張三丰救了他後,雖然對“魔教”恨得咬牙,卻又對直爽的常遇春“甚是喜愛”,主動拉他進武當派,還打算安排武當七俠之首宋遠橋給他當師父,等於是入門就安排高級崗位,卻被他一句客氣話頂回去:“真不知道我們如何罪大惡極,給人家這麼瞧不起。”

您救我,我感恩,您強大,我尊重。但是我,也有我的忠誠與自尊。

如此直脾氣的常遇春,叫當時張三丰都沒了脾氣。分別的時候原本沒了話,可接下來常遇春兩句直脾氣話,卻直接給小張無忌改了命。

熟悉劇情就知道:當時張無忌中了玄冥神掌,理論上已沒了幾天活頭,之前去少林求救,還被人拒之門外,眼看就是絕路的時候。可知道這一切的常遇春,主動提出帶張無忌去找胡青牛看病,話說的那叫一個狠:“這位小爺反正不成了,最多治不好,左右也是個死,又有甚麼可擔心的?”一看張三丰還在糾結,接著又一句雷語:

“小人便上武當山來,作個抵押。張兄弟若有甚麼失閃,張真人一掌把我打死便了。”

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而接下來的事實也證明,張三丰沒有看錯人,在後面有限的戲份裡,常遇春更用一種認真到捨命的方式,去踐行他的承諾。胡青牛拒絕給非明教中人的張無忌治病,哭求無用的常遇春,乾脆連自己的病都拒絕治,真個要陪著張無忌一道死。

激得張無忌自己下手,一番誤打誤撞給常遇春解了毒,可因為用力過猛,也給常遇春一口氣減了四十年陽壽。

許多版本的《倚天屠龍記》,拍到這一幕時,常採用輕鬆明快的喜劇模式。可這整個過程,何嘗不是爽直的常遇春,以其不惜生命的抉擇,換得了張無忌的成長。

這樣的人物,像極了生活中,那一類可愛的國人,生活豁達灑脫,做事簡單認真,一句話說出口,卻是永不背棄的承諾。

而且,戲份不多的常遇春,在知道自己減壽四十年後,卻也是朗聲一笑,說出了《倚天屠龍記》裡,十分提氣的豪言壯語:大丈夫濟世報國,若能建立功業,便三十歲亦已足夠,何必四十?

確實,也只有這樣可愛的男人,才能成就得了,真實歷史上的常遇春,那般轟轟烈烈的事業。

二:馮默風——《神鵰俠侶》

比起《倚天屠龍記》裡的馬前卒常遇春來,《神鵰俠侶》裡的馮默風,江湖地位本不低。畢竟是一代宗師黃藥師的門下弟子,雖然被師兄師姐株連,遭黃藥師打斷腿後逐出師門,但總算也是師出名門。

可論起在金庸小說裡的出場次數,馮默風卻著實少。《射鵰英雄傳》裡,他只是存在於大家的談話中,只是在《神鵰俠侶》裡,才有了幾場來去匆匆的劇情。

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而且在黃藥師的男弟子裡,馮默風是年齡最小的一位。儘管黃藥師多年以來,也常痛惜“最對不起的就是馮默風”,可當李莫愁囂張挑釁,嘲諷黃藥師門下無人時,仰天長嘆的黃藥師,也只是在唸叨“陳梅曲陸四大弟子”。可黃藥師並不知道,緊接下來,

就是這位很“邊緣”的馮默風,給他結結實實爭了口氣。

因為接下來的馮默風,其短暫的劇情,卻好像明亮的閃電。甚至連主角們的光環,都被搶走了不少。

先是面對囂張殺來的李莫愁,楊過程英決定打造一把大剪刀,來破解李莫愁的拂塵,卻正撞上了隱姓埋名的馮默風。得知程英“桃花島弟子”身份的馮默風,百感交集的先問了一聲“小師妹,恩師他老人家身子可好麼?”接著就瞪圓了眼睛,與剛剛出口羞辱黃藥師的李莫愁,殺得一通昏天黑地,硬是揮著燒得火紅的捶拐,把李莫愁的衣服都燒成了一片片。狠狠替恩師出了一口惡氣。

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在這之前,他只是個沉默寡言的老鐵匠,在這期間的許多年裡,他從未提過桃花島弟子的身份,但他卻用這一場搏殺證明,對撫養他長大,卻又給他一生傷痛的恩師黃藥師,他只有深深思念,從無恨。

如果說這一場惡鬥,見證了一個重情重義的鐵漢馮默風,那麼接下來的一番對話,他卻叫享盡主角光環的楊過,都不禁黯然失色。得知蒙古大軍要南下的消息後,思念小龍女的楊過,只是回了句“以我一人之力,有甚麼用?”剛剛相認同門的馮默風呢?卻嘆息一聲:“倘若人人都如公子這等想法,還有誰肯出力以抗異族入侵?”

嘆息過後,就是他出乎楊過們預料的抉擇:把所有的東西“縛做一團”,打著去蒙古軍營服勞役的名義,慨然向蒙古軍營走去,扔下一聲擲地有聲的豪言:“好歹也要刺殺他一二名侵我江山的王公大將”——你楊過認定無用,我卻堅信有用,拼上性命,去赴這場國難。

他的抉擇,當時的楊過們並不能理解,目送他離開的楊過,還把他喊做異人,陸無雙乾脆說他“瘋瘋癲癲”。可是,接下來那場蒙古軍營的廝殺裡,馮默風奮不顧身救郭靖的那一幕發生時,相信目睹那一切的楊過,就是從此刻開始理解了那聲誓言: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讀懂金庸筆下的兩位“小人物”,就讀懂了中國人傳承的風骨

他的武功,在《神鵰俠侶》裡並不高,他的戲份,也並不重,但是這短暫瞬間,卻見證了中華數千年裡,多少苦難年代的有識之士,那不約而同的選擇:明知不可而為之。

看懂馮默風,也許就理解了,那些前仆後繼的英雄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