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者:是“信息流行病”,不是病毒疫情

国际学者:是“信息流行病”,不是病毒疫情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是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印度、中国和美国研究所(India China and America Institute)国际商务研究室主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新加坡欧洲中心访问学者

1月底,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被美国宣布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威胁”,接下来的准备措施“宛如应对下一场瘟疫”。这种单方行为违反了世卫组织的指导方针。

拜那些耸人听闻的媒体之赐,此举在处于流感高峰期的美国各地引发了恐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称,大约有2200万到3100万美国人感染季节性流感,需要住院治疗的人数为21万到37万,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2万到3万。特朗普政府正在筹划一项4.8万亿美元的预算,内容包括大幅削减卫生安全网的支出,现在,它却让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病毒疫情上。

那些国际头条新闻并不关注流行病学方面的事实,而是聚焦于它们预期的“大流行”,进而导致了针对世卫组织的施压运动和大量的仇外反华事件。其最终影响将是中国、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下滑。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病例增多,疫情迅速放缓

即使是声誉良好的媒体也会制造误解。《纽约时报》2月4日报道:“中国死亡人数在上升,且无放缓迹象。”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有误导性。事实上,中国每天的新增病例才开始减少,但从1月中旬以来累积病例的增速一直在放缓。

目前(武汉时间2月10日晚8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确诊人数超过40200人,死亡超过900人。确认数字很快将超过50000人,死亡数字不久可能突破2000人。

然而,中国以外地区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仍相对较少,分别是确诊不到400人,死亡仅有两例。虽然这些数字会继续增加,但这样的低起点说明,中国代价高昂的、雷厉风行的措施也许挽救了中国国内外许多人的生命。

此外,传染的速度正在发生变化。自1月中旬以来,累计病例的相对增长已经有所放缓。虽然1月中旬以后增速达到近100%的峰值,但现在已经降到了零及以下(图1a)。也就是说,从1月中旬开始,新增病例稳步增加,2月4日增加近3900例,但从那以后这一数字已降到2600例以下,环比增长从接近350%降到零及以下(图1b)。

图 累计数字上升,相对比率下降

(a)2020年1月10日至2月9日每天累计病例增加

国际学者:是“信息流行病”,不是病毒疫情

(b)2020年1月10日至2月9日每天新增病例

国际学者:是“信息流行病”,不是病毒疫情

资料来源:DifferenceGroup,中国国家卫健委

由于病毒反复不定,这些趋势并不能成为自满的理由。而且,随着中国春节假期的结束,新疫情的集群式出现仍然是有可能的。但假设当前的趋势不变,我们也许会看到一个十字路口,或是一个拐点,当然国际报道已经被政治化了。

是“信息流行病”,不是病毒疫情

1月下旬,世卫组织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呼吁各国关注这一全球卫生紧急状况,促进“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考虑到了病毒一旦蔓延有可能给卫生系统薄弱国家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世卫组织要发起一项6.75亿美元的倡议,以应对未来的病毒疫情。

相反的是,媒体的歇斯底里助长了针对华人和亚裔的仇外情绪。2月2日,蔓延全球的错误信息迫使世卫组织称这种冠状病毒是“信息流行病”,“让人们很难找到可靠的来源和可靠的指导”。

更糟的是,世卫组织领导人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包括在网上请愿,要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辞职。实际上,谭德赛这位埃塞俄比亚公共卫生事业的先驱遵守了世卫组织的流行病相关指导方针,他支持对病毒起因的研究,并努力推动成员国在应对疫情方面进行合作。

这场丑陋的抹黑运动似曾相识。2017年世卫组织竞选时,有人攻击谭德赛曾经掩盖埃塞俄比亚以前发生的霍乱疫情。这些莫明其妙的指控来自美国法学教授劳伦斯·戈斯丁,他是英国候选人戴维·纳巴罗的顾问(现在他又因批评中国的反病毒斗争而重新露头)。在联合国,非盟称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和未经证实的诽谤运动”。现在,同样丑陋不堪的运动又还魂了。

与华盛顿要求世卫组织将此次疫情宣布为“大流行”不同,世卫组织将流感分成六级,而“大流行”需要具有致命性、传染性和国际性。上一次流感,也就是2009年的H1N1流感(猪流感)爆发时,全世界死亡人数为15万到30万。而当前的疫情在中国以外地区只导致了两例死亡(全都与病毒发源地武汉有关)。

奇怪的是,就在国际媒体聚焦于中国被指称的、很大程度上获得世卫组织称赞的那些行为的同时,除了2月4日谭德赛扔出的消息炸弹,它们对其他国家的动作全都视而不见。事实证明,在分享相关病例的完整信息方面,行动迟缓的不是中国,而是中国以外的国家。尽管危机和全球卫生紧急状况已经延续数周,却有超过60%的有关成员国没能给世卫组织提供完整的病例报告。

由于国际合作滞后,丧失了宝贵的时间,经济后果越来越严重。

疫情影响的各种假设

疫情爆发之前,中国正在温和复苏,尽管与美国打贸易战,2019年GDP增长仍达到6.1%。考虑到工业化之后,经济增长的渐进式减速乃属正常,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在5.8%到6.2%之间。美国虽然有低利率、紧俏的劳动力市场和资产价格的大力支持,却面临着低于2%的增长放缓。日本提高销售税,导致2020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降至0.5%。

病毒爆发一个月后,人们主要有三种经济假设。在“类似SARS”的情形下,季度性影响很大,也是主要损失所在,但随后将出现反弹。更广泛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而且只是地区性的。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将减少1.2个百分点,降至5%或更低,但第二季度的反弹会抵消大部分(不是全部)损失。美国经济年化增长率可能下降0.4%。日本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接近零。韩国和台湾将因供应链中断受到更严重的打击。在香港,疫情将使技术性衰退延续到第一季度。东南亚经济增速将降至4%。全球经济年化增长率则下降到接近3.1%。

在“影响扩大”的情形下,不利影响将至少持续两个季度,直到夏初为止。在这种情形下,疫情影响更广、更严重,并波及全球经济前景,直到夏季反弹才会出现。美国、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放缓将对亚洲和全球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在“影响加剧”的情形下,负面损失将严重得多,反弹直到夏末才会出现。今年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将非常明显,全球经济面临令人担忧的后果。

当前,人们普遍预计的结果是“类似SARS”或“影响扩大”。如果我们看到新病例的数量持续下降,也许抱有这种希望就有它的理由。然而,国际媒体的报道、施加给世卫组织的压力以及国际合作的滞后,都表明非经济力量正在对经济预期产生影响,出现“影响扩大”情形的风险已经加大。最终如果出现“影响加剧”,那么2008年以来的主要复苏成果将损失殆尽,全球经济前景将受到严重影响。

任何病毒疫情都会带来不利的经济影响。但是,通过适当的国际合作,一些即将发生的损失原本是可以减少的。

原题:失败的国际合作加剧病毒的危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美聚焦网立场。

国际学者:是“信息流行病”,不是病毒疫情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