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胀!央行表态,释放了什么信号

文|凯风

经济问题历来备受关注。

近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

由于经济复工复产还需过程,无论是在需求端还是在其他方面都给价格稳定带来一定压力,但央行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没有变。针对问题央行会及时采取措施,相信中国绝对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

相信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这无疑给了社会定心丸。

不过,这种表态的出现,恰恰说明社会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

要知道,我国的物价水平正处于高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1月,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6%,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7.7%,服务价格上涨1.5%。

5.4%是什么概念?

放在历史来比较,5.4%的CPI创下了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创下了8年多来的新高。

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胀!央行表态,释放了什么信号

这背后,既存在春节因素的影响,历来春节物价都会小幅度上行,也存在猪肉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仍未从高位下行,而猪肉产能恢复可能要到下半年,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物价的担忧。

除此之外,疫情的冲击也有明显影响。

疫情导致封路封城、延迟复工、延迟上班,整个社会的生产服务都未恢复正常,这必然会加大交通流通成本,加剧供求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对物价造成明显影响。

相比于这些短期因素来说,人们更在乎的是货币政策。

众所周知,物价终究是个货币现象,这是经济学基本规律。如果货币支撑,靠成本冲击,物价很难上升到过高的水平。

这正是人们担忧的最大由来。

疫情严重冲击经济,

餐饮行业、酒店旅游、影视娱乐、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及建筑等行业首当其冲,这些行业GDP占比高达30%以上。

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胀!央行表态,释放了什么信号

为了应对短期冲击,接下来会否在货币政策上提供更多空间,一直都备受关注。

如果降息降准同步到来,如果大水漫灌的力度过大,我们可否做个最坏的假设:会不会出现滞胀?

所谓滞胀,指的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现象。

这背后隐藏的经济含义是,货币宽松已经不足以大幅刺激效应,边际效应递减,而这些货币之水很容易流入日常生活和房地产等领域,导致物价上涨、房价上涨。

要知道,许多股市投资者和炒房团,都在期待疫情结束之后的大水漫灌。

但是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同,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不同,与2015年去库存的环境也不同也不同,如今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而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特殊时期的大会漫灌,将会带来去穷无尽的问题。

这恐怕也是央行反复表态的原因所在。

经济处于两难状态,希望这一次能扛过去,希望未来中国能够乘风踏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