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頭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先生、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先生,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先生在發佈會上回答媒體提問。

科技部: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頭

全國湖北以外省份重症病例佔比降至7.45%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2月14日,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新增確診病例221例,連續11日下降;新增疑似病例1061例,自2月6日起呈波動下降趨勢,北京、安徽、福建、廣東、浙江和湖南等省份連續6日下降;新增死亡病例4例,重症病例減少25例,現有重症病例數連續5日減少,確診病例中重症病例佔比由2月7日的9.44%降至7.45%。總體看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疫情出現明顯的積極向好變化。

科技部: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頭

已部署四批共20個應急科技攻關項目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到目前為止已部署四批共20個應急項目,科技部還會同藥監局向社會發布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應急的項目招標指南,動員社會和企業力量來參與急需的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指南發出之後不到一週時間內收到327項申請。中科院緊急啟動了新冠病毒項目,20個省市設立了新冠肺炎科技應急專項。

科技部: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頭

科技部正加快推進新冠肺炎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研發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表示,新冠肺炎科研攻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也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肺炎的源頭。

在動物模型方面,已經成功構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動物模型,為開展藥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評價提供了基礎條件。

在檢測診斷方面,在已有七個診斷檢測試劑獲批上市的基礎上,正在加快推進現場快速檢測產品的研發和應用。

在藥物研發和臨床救治方面,有些藥品篩選和治療方案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推進臨床試驗,部分臨床救治建議已經納入診療方案。

在疫苗研發方面,並行開展了滅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組疫苗等多條技術路線的研發。

確保生物安全!科技部要求加強對實驗室特別是對病毒的管理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為加強規範管理和服務,高效有序推進全國應急科技攻關,科技部出臺了《關於加強新冠病毒高等級病毒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實驗室發揮平臺作用,服務科技攻關需求。同時,各主管部門也強調要加強對實驗室,特別是對病毒的管理,確保生物安全。

11例患者進行了血漿治療臨床症狀有改善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科研攻關組組織了針對重症治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究,從目前來看部分產品和技術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一是採集治癒患者恢復期血漿,用於重症患者治療。處於恢復期患者的血漿中存在大量的保護性抗體,可以用於對重症患者的治療。截至目前,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多家醫院共對11位重症患者進行了治療,治療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各項檢測指標全面向好,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

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病毒溯源對我們揭示病毒來源及其進化規律,對於消除疫情源頭,防止疫情擴散都非常重要,我們剛才講科技攻關、快速立項,在第一批項目當中,第一時間部署了新冠病毒溯源和傳播路徑研究。

這個項目由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聯合開展。這些承擔單位圍繞病毒溯源的問題,圍繞流行病學方面的研究開展了很多工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檢測了585份華南海鮮市場及武漢多家生鮮市場環境標本及動物標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陽性,其中31份來自經營野生動物的西區,通過這樣集中的數據提示此次疫情可能與野生動物交易有關。比如,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團隊檢測了4800餘份近年來收集的豬、禽、犬、貓等動物樣品,均為陰性,通過這樣的結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家禽家畜。這之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通過對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的比對,也顯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關於病毒傳播路徑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也是我們疾病防疫中尤其要明確的。通過研究,新冠病毒主要傳播路徑是呼吸道傳播和接觸傳播。近期大家關注到鍾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糞便當中檢測並分離出新冠病毒,儘管如此,尚無證據表明可通過糞口途徑及氣溶膠傳播,針對一些新的傳播路徑,這方面正組織病毒學及流行病學專家進一步調查和研究。

剛才記者提到華南農業大學團隊的研究,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對此,我們正組織有關科研團隊進行論證,對新冠病毒從穿山甲到人的傳播,這方面也在進一步加緊相關研究。一旦取得新的進展將及時和大家進行交流。謝謝。

科技部: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頭

藥物研發的難點在哪裡?哪些環節是目前最棘手,使科學家、科研團隊最頭疼的問題?

科技部:蝙蝠是新冠肺炎最可能的源頭

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在發佈會上回應稱,比較難的就是當我們確定那些可能有效的老藥,去拓展新的適應症的時候,當我們找到一些潛在的候選化合物,完成細胞評價,走向動物模型評估、評價的時候,當我們對一些已經看起來有部分有效的針對臨床可能起到積極作用的藥物,亟待更加科學的判斷,更加忘我的精神,讓這些藥物、讓這些治療手段儘快通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評價,儘快在國家各個部委的支持下走上臨床救治的一線,這可能是全體人民期待的,也是所有科學家和醫生們期盼的。

周琪在發佈會上介紹,一個新藥大概要經歷十年的時間,才可以從想像走向成藥的過程。這個過程為什麼要花這麼久?

“第一,治療一個疾病主要針對的靶點是什麼,也就是有的放矢,你要知道治什麼東西。第二,當你確定了藥物靶點,你要選用所有的候選手段,候選化合物,不是每一種藥都可以成藥,還要進行成藥試驗,藥物有口服、有注射,有噴霧,不同藥物的成藥性是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我們要找到而且要去評價它的安全性、有效性。”

周琪表示,這些環節裡面的任何一個環節,對科學家而言都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必然經歷的過程。今天在應對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都期待一個新藥的出現,但新藥的出現有客觀的限制,也有它的時間要求,也有關鍵的流程和步驟。周琪介紹,國家已經開啟了所有的綠色通道,各種各樣的行政緩解全部在向治療、救治病人開放,但科學的事情是含糊不得的,科學不能降低標準,一定還要按照科學的藥物研發流程把它做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青塔,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