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哈嘍這裡是八醬,今天我們來到廣西興安縣的靈渠。

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靈渠一景


靈渠也稱秦鑿渠,現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2200年前順利通航,可以說是年齡最大的運河之一,被人們賦予水利建築明珠的讚譽。

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靈渠

靈渠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一條小水溝,我最早認識它是在中學的課文上,知道靈渠同長城一樣,是秦始皇在位期間修建的,可是我也很難理解,相比起長城的雄偉,一條小水溝怎麼能與其並肩,而且同為運河,京杭大運河的體量是靈渠50倍之多,所以在不瞭解之前,覺得是人們過於誇大靈渠罷了。

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靈渠水街


可是實事是如此嗎?秦始皇修建長城和靈渠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這兩樣建築從誕生開始就肩負著完全不同的使命,長城為阻,靈渠則通,長城是抵禦外敵入侵的屏障,而靈渠是首次連通了我國的長江、珠江水系,為秦軍的開疆拓土貢獻了決定性的力量。

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靈渠地圖


靈渠雖小,但是修建起來也是十分困難,在興安縣,地勢東南、西北高,中間低,所以出現湘水北去,灕江南流,中間的高度差使他們無法相通,但是古人堅持不懈,在上游探尋,終於找到在海洋河和始安水相距4200米的地方,發現這裡的地勢兩水高差僅有1.1米,便決定在這裡修築大壩,引海洋水到始安水,再將始安水面拓寬,使得灕江與湘水連接起來,這便是靈渠。

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靈渠一角


離開了軍事、政治功能的靈渠就不值一提嗎?也不盡然,經過歷代的修繕,靈渠逐漸形成今天的規模,但是在古代,靈渠也是中原和嶺南文化的溝通要道。還記得靈渠被人們賦予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嗎?它澆灌兩岸2688.53公頃的農田,為興安縣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並且承擔著防洪排澇的功能,為兩岸人民的和諧生活作出巨大貢獻。

南靈渠北長城,廣西這條古運河,其實大有來頭

人們在這裡安居樂業


有去過靈渠的小夥伴嗎?靈渠還有什麼特色的地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