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為何要傳位於太祖趙匡胤後人


趙構為何要傳位於太祖趙匡胤後人

1127年(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金軍攜滅遼之勢展開對北宋的進攻,宋軍雖然在人數上遠遠超過金軍,然而朝廷主和派勢力強大,而且皇帝(宋欽宗)在戰與和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雖然宋軍數次取得東京(開封)保衛戰的勝利 ,但欽宗始終沒有與金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後金軍要求欽宗親自赴金營談判,由於此前宋欽宗到金營裡參與過談判而且平安歸來,因而欽宗同意前往,但手下力勸不可,然而欽宗盲目自信,堅持去往金營。

結果金軍將欽宗扣留,談判上漫天要價,宋欽宗對於金人的要求口瞪目呆,無論如何也不能滿足對方的要求,金軍見宋欽宗不接受條件於是在扣留欽宗的同時,發動了對北宋首都開封的進攻,宋軍本就戒備鬆弛,東京很快就被攻陷,金軍一舉將宋朝宗室、大臣、後宮嬪妃等共計四千餘人活捉並押往北方,北宋就此滅亡。

趙構為何要傳位於太祖趙匡胤後人

然而慶幸的是,宋宗室康王趙構由於在外組織兵馬救援開封僥倖逃過一劫,眾將推舉趙構為帝,在岳飛、韓世忠等將領的幫助下,趙構逐漸在南方站穩腳跟,趙構仍以“宋”為國號,史稱“南宋”。

趙構雖然已經坐穩皇位,然而卻有一件頭等大事困擾著他——立嗣。本來趙構有一個兒子趙旉,但在苗劉兵變中受驚嚇而死;而趙構由於此前長期的顛沛流離使得他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於是趙構不得不進行繼承人上的安排。

趙構為何要傳位於太祖趙匡胤後人

對於立嗣的選擇上,群臣主要是兩派意見:立太祖趙匡胤後人和立太宗趙光義後人。大家知道,宋朝是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篡奪了後周帝位而創立的,但趙匡胤死後卻沒有傳位兒子,而是將皇位傳給了弟弟光義,因為傳位不符合封建傳統,而“燭影斧聲”又讓這次傳位更加撲朔迷離,所以趙構對於第一種傳位方式相當不滿;而如果採取後一種傳位方式也不是很容易 因為宋朝宗室在靖康之變中全部被金人抓到了北方,向金國要回一個皇室成員需要經過很多程序,而且還不知道金國放回的皇室成員到底是真是假。

趙構為何要傳位於太祖趙匡胤後人

趙構最終採納了第一種方案,他在南方尋找太祖後人,後來還真的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初名伯綜,即位改名趙昚),並且將皇位傳給他,對於趙構的這種選擇朝野都很信服,認為趙構物歸原主將皇位還給了太祖後人,但趙構真的只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嗎?

實際上趙構也是想把皇位傳給自己後人,甚至他還想把皇位傳給趙光義後人,然而鑑於眼前的狀況,這種想法很難實現,因為自己已經沒有兒子了,只能寄希望於傳位於其他和支系,可是皇室成員已經全部被抓到北方,如果向金國方面要人,一旦金人從中做假勢必又要吃虧,因而趙構考慮不如就在自己一方尋找皇位繼承人,他之所以選擇立太祖一系主要是基於下面幾種考慮:

一、宋朝本來就是趙匡胤開創,當年太祖皇帝就是從國家利益考慮,沒有將皇位傳給兒子卻傳給了弟弟,就是希望趙光義將大宋基業發揚光大,燭影斧聲的傳聞又讓後世 以為趙光義有殺兄篡位的嫌疑,因而趙構選擇還政於太祖後人,多少能替祖先減輕罪責(此處並不是說趙光義真的有弒兄的行為)

二、選擇立太祖後人,可以避免後世皇帝受到金人的要挾。實際上趙構這個皇位也一直受到來自於金國方面的威脅,本來趙構是在宋朝正統皇帝被俘到金國後,南方無奈才立下的皇帝,而金國方面之所以沒有殺掉徽欽二帝,就是知道這兩個皇帝的價值,當時宋將岳飛對金軍作戰連續勝利,就快要“直搗黃龍”了,然而趙構害怕岳飛真的迎回二帝而讓自己退位,於是趕緊以十二道金牌召回了岳飛,然而即使是這樣還是不放心,他又和宰相秦檜勾結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現在趙構既然已經沒有後人了,為了避免後世皇帝重蹈覆轍,趙構傳位於太祖後人,金人再也沒有辦法要挾南宋皇帝了,趙構此舉釜底抽薪實在高妙!

趙構為何要傳位於太祖趙匡胤後人

三、趙昚來自於民間,在朝廷中沒有勢力,選擇立他為太子,可以有效避免了朝廷中黨派林立的局面,而且自己也可以有效的控制趙昚,實際上趙昚對於趙構相當盡孝,畢竟趙昚也知道自己的皇位來自趙構,若不是趙構他或許還只是一介平民,因而他對養父趙構尤其敬重,趙昚的廟號是“孝宗”,足見世人對他的評價。趙構一生活了八十歲,但他五十六歲時就宣佈退位,趙構如此之早就讓出皇位,可見對於孝宗也是極度信任。宋孝宗趙昚不僅極重孝道,而且也是一位極其有能力的皇帝,他即位後為岳飛平反,啟用了一大批抗金將領,積極進行北伐金國、收復失地,是一位評價極高的君主。

綜上,趙構的這次選擇極其英明,選擇趙昚是讓宋朝復興的關鍵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