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指南]呼吸重症康復治療技術(總結版)

一、康復介入時機

1、血流動力學及呼吸功能穩定後,立即開始。

2、生命體徵穩定的患者,可逐漸過渡到每天選擇適當時間作離床、坐位、站位、軀幹控制、移動活動、耐力訓練及適宜的物理治療等。

二、暫停康復時機

生命體徵明顯波動,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危及生命時宜暫停康復治療。

具體指標:

心率不低於年齡最高心率預計值的70%;靜息心率的基礎上下降>20%;心率<40次/分或>130次/分;出現新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

血壓:SBP>180mmHg或DBP>110mmHg或有直立性低血壓;MAP<65mmHg;新使用血管活性藥或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劑量增加。

(1)當患者不能進行主動運動時可採用被動運動:

①良肢位擺放

②體位變換

③保持關節活動度訓練

④多途徑感覺運動刺激

如聽覺、觸覺、嗅覺、味覺、視覺、運動及本體感覺刺激。

⑤被動排痰

(2)當患者無意識障礙時:

①良肢位擺放

②體位變換

③軀幹控制能力訓練

④保持關節活動度訓練

⑤多途徑感覺運動刺激

⑥呼吸訓練

⑦排痰訓練

物理因子療法

直流電與低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光療(紫外線療法、熱輻射療法);超聲波療法;磁場療法等。

中醫傳統康復療法

呼吸肌訓練

(1)訓練方案的制定原則

①功能性超負荷原則

②訓練方式特異性原則

③重複性原則

(2)呼吸肌訓練內容

建議訓練頻率是1-2次/天,20-30分鐘/天,3-5次/周,持續6周。一般而言,訓練肌力的原則是高強度低次數的運動,耐力訓練的原則為低強度多次數,訓練方案包括肌力和耐力的訓練。

胸廓放鬆訓練方法

肋間肌動松術;胸廓鬆動術;胸廓輔助法;下部胸廓輔助法;上部胸廓輔助法;一側胸廓輔助法等。

保持呼吸道通暢

咳嗽,體位引流,主動循環呼吸技術,振動排痰。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的方式及強度:早期活動的時間、劑量和頻率沒有固定模式,根據患者情況,在嚴密監測的基礎上,建議對無禁忌證的危重患者儘早進行訓練。在運動過程中都要監測呼吸機各參數。

吞嚥訓練

(1)基礎訓練:

常用的基礎訓練方法包括:頭頸控制訓練;口唇運動頰肌運動咀嚼訓練;舌體運動訓練;軟顎訓練喉部運動口腔感知訓練;咳嗽訓練呼吸訓練。

①體位:一般採取床頭抬高45-60°的半坐臥位,頭部稍前屈,側肩部以枕或衣物墊起,護理人員站立或坐於患者健側。

②食物的形態:選擇比較柔軟、性狀較一致、黏度適中、不易鬆散、易通過口腔和咽部、不易粘在黏膜上的食物。

③食物的位置及量:把食物放置在口腔內最能感受到食物的部位,最佳位置是健側舌後部或頰部,利於食物吞嚥。一般從少量開始,1-2ml,後酌情增加。攝食時應注意進食速度,避免2次食物重疊入口。

④進食習慣及環境:儘可能培養患者採用直立坐位的進食習慣,保持在安靜環境下進食,減少進餐時講話,以免影響吞嚥過程。

⑤吞嚥方法: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吞嚥方法:空吞嚥與交替吞嚥、側方吞嚥、用力吞嚥、點頭樣吞嚥。

脫機訓練

(1)患者一般狀況評估

患者呼衰的病因已解決或改善、充分氧合、合理的pH,血流動力學穩定,自主呼吸能力較好及良好的氣道保護能力。

(2)脫機訓練方法

一般用自主呼吸實驗(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評估患者自主呼吸能力。

(3)脫機訓練時間

SBT時間通常為30-120分鐘,但要根據患者情況如:COPD患者可持續2小時,心力衰竭患者30分鐘,肺炎患者30分鐘等。在SBT過程應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徵及呼吸形式的變化。

(4)脫機訓練失敗指徵及處理

脫機失敗指徵:SpO2<90%;心率>140次/分鐘或者增加超過20%;呼吸頻率>35次/分鐘;明顯的精神狀態惡化(焦慮、嗜睡、昏迷);主觀感覺不適;出汗、呼吸困難、反常呼吸。訓練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應綜合評估患者對改善預後有意義。

②生物反饋放鬆訓練:1次/天, 15-25分鐘/次。

③認知行為療法。

①樂器法:是通過在以樂器作為主導的活動進行過程中,達到驅動各項能力的目的。

②歌曲法:歌曲聆聽等。

③音樂聆聽想象法:分為自發性想象與引導性聯想。

④音樂運動法:利用樂器可以進行手功能訓練,利用音樂的時空特性訓練患者定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