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1、全民健康意識提升

雖然在各個地區新冠肺炎的致死率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身體素質差或患有基礎疾病的人更容易被病毒擊倒。全民的健康意識或許會因此次疫情得到提升。早在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便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的是到2030年實現中華民族健康水平質的提高。希望這次疫情能夠讓更多的人,尤其是承擔著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以及養老等多重壓力的中年人沉靜下來,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也希望這次疫情能夠讓各級學校更加重視體育課,關心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更希望從國家和社會層面,改變現有的金元體育模式,讓一些本屬於平民的運動找回它的群眾基礎。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2、醫療用品儲備

古語云,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說“口罩用時方恨少”也不為過。面對疫情的突然襲擊,口罩一下子成了大家的寵兒,一罩難求的局面持續到現在仍然存在(感覺未來的一段時間也不會根本好轉)。相對於14億的龐大人口基數而言,我國的醫用口罩日產量無疑是杯水車薪。如果每個家庭能夠日常儲備一些口罩,會很大程度的緩解當前的窘境。同理,醫用酒精、家用消毒液、紗布等都應該成為家庭必備的物品,說不定它們哪天會變成搶手的寶貝呢!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3、網絡辦公

面對當前的形勢,很多機構、學校開始探索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的模式。雖屬迫不得已,但也是一個巨大進步,甚至可以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足不出戶、在家裡就能完成工作,不但不需要趕時間上班,還不擠佔交通資源,尤其是可以降低公共安全隱患;遠程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各個地區師資分佈不均衡的問題;遠程會診有利於縮小各個地區醫療水平的差距,給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另外,網絡辦公還能推動無紙化的進程,對環境保護也是強有力的支持。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4、醫務人員和科研人員的處境得到改善

抵抗新冠肺炎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要取得勝利,需要廣大醫務人員衝擊在一線與病毒鬥爭,需要科研人員攻堅克難、爭分奪秒的探索取勝之道。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醫療領域出現了醫患矛盾加劇、一線醫生流失的惡性循環。希望疫情過後,更多的孩子喜歡當醫生、勵志當科學家,希望醫患矛盾可以不再成為日常,而曾經的白衣天使今後能一直都是都是白衣天使。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5、基層的聲音得到重視

新冠病毒蔓延是一個可能避免的悲劇。病毒沒有得到有效防控,是因為基層醫務人員和群眾的聲音沒有被重視,甚至可能被選擇性忽視。事實證明,扼制言論自由,將會使小問題被掩蓋,直到變成大問題才被發現。如果相關部門能夠給予寬鬆的言論環境,審慎的對待基層反饋,“小題大做”一些,就可以避免很多災難的發生。當然,我說的言論自由不是不負責任的造謠以及煽動。作為社會的普通一員,我們會選擇一如既往的選擇相信官方聲明,也希望官方可以傾聽基層的聲音,因為那裡的聲音可能更真實。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6、中華民族更加團結進取

前幾天我看到新聞,說中國的一名留學生在國外因為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受到歧視,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祖國強大,國人才會受到尊重;祖國弱小,即便身著洋裝也會被人看不起。中華民族經歷了太多風風雨雨,無論是敵對勢力還是細菌病毒都不可能將它擊倒。多難興邦,疫情帶來了很多苦難,也激發了全國人們團結一致的愛國熱情。希望這種熱情能夠延伸到制度改革、科技創新等各個領域,使我們能夠在未來從容面對更多的挑戰。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希望在民族復興路上的這一腳剎車,能讓我們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重整旗鼓,更加安全高速的奔向未來。

反思,希望疫情過後這些改變能夠發生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大家還希望我們的國家出現好的哪些變化,既然宅在家,不妨留言討論!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