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的涵道式尾桨有何优劣?

军武皮卡丘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涵道尾桨在6吨以下的直升机中,拥有明显优势。直升机越大,涵道尾桨弊端会急剧放大。这种设计最早是法国南方航空公司(已并入欧洲直升机公司)最先研究和使用,并在1967年首次应用在小羚羊直升机上,从那时起,该公司很多直升机上都使用这一设计,包括著名的“海豚”直升机。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从法国引进了海豚直升机技术专利,也开始在直-9等直升机上应用这一技术。

我国的直-9/海豚直升机,当年我国就是以此开始接触涵道尾桨技术

涵道尾桨的桨叶藏在尾窗口里面,周围都被包裹住,因而安全性相当不错,这也是涵道尾桨的最大优势。轻型直升机坠毁的最多原因,是因为在低空飞行时,桨叶不小心打到树枝、树枝、电线、以及地面飞扬起来的固体废弃物等,而涵道尾桨可以有效避免尾桨被击中的概率,从而显著改善安全性。此外因为外壳的保护,避免尾桨不小心击中地面人员的可能性。

直-19武装/侦查直升机起飞重量4.5吨,采用隐蔽性较好的涵道尾桨方便侦察

另一方面,涵道尾桨桨叶数量较多、长度较短、桨叶尖端密封,可以大幅度降低尾桨的噪音和振动,从而提高隐蔽性。而且涵道尾桨桨叶面积较小,且正面看不到尾桨,因而雷达反射信号也小,这也是很多军用侦查/武装直升机选择涵道尾桨的原因。

夭折的RAH-66科曼奇隐身武装/侦查直升机

而涵道尾桨最大缺点就是在于,整个涵道窗口面积很难做大,做大的话要付出的结构代价太大了。并且涵道尾桨的传动装置在尾桨轮毂里面,也很难提高工作功率。这也是大中型直升机不会选择涵道尾桨的原因所在,提高涵道尾桨的功率太难,代价太大。

AH-64重型武装直升机,如果采用涵道尾桨的话,想象下要造多大的涵道才行?

目前涵道尾桨直升机中,体型最大的是俄罗斯的卡-60,不过毛子是改变发动机废气排气方向,可以产生侧向推力,辅助涵道尾桨来进行配平。有时候毛子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设计思路,还真挺佩服的。毛子的卡-60,注意黄圈的发动机排气口,由此产生少量推力来辅助涵道尾桨。


五岳掩赤城


涵道式直升机尾桨的优势是相对更落后的外露式蜻蜓尾桨而言的,

相对说来,涵道式更安全,更隐蔽,力度也更大,因而尾桨也更短小,

涵道本身,气动效率高,劲大,桨叶内包,不怕树枝,也不易伤害到人,因为效率高,产生的扭矩够用,就不必太长,尾桨可以做的更短,整体直升机体型更紧凑,停放更省空间。

但这些优势并没保持太久,就被更先进更合理的无尾桨设计布局再次超越了。

共轴双旋桨,远超涵道尾桨。

即使在共轴双旋布局没问世的时代,涵道尾桨也不适合重型超重型直升机,

涵道桨做不了太大。武直还行,大型运输直升机就不方便采用。


星辉650


优点么,效率高,阻力小,安全性好。缺点,不能造的太大,所以只适合中小直升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