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常识—第九期

国学小常识—第九期


<strong>— 揭开阴阳家的神秘面纱 —

疫情期间,勤洗手,少出门,网家家陪伴您,大家晚上好。今天来介绍一下“百家争鸣”的阴阳家。

“阴阳”一词,大家一定不陌生。“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有万经之首的《易经》,而“五行”的概念则见于《尚书》。

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融合,逐渐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因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与自然而得名。这一学派可以追溯到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士大夫阶层,又被称为 “阴阳五行家”。

阴阳家最重要的思想是“五行”。《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在中国古代人看来,宇宙万物是由这五种物质构成的。这也是关于宇宙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系统解释。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此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便是运行变化中的,“相生”与“相克”。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他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他的主要学说有“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他曾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齐国的稷下学宫进行讲学。因其“尽言天事”,又被称为“谈天衍”,后被尊称为邹子,并著有《邹子》一书。在明《永乐大典》中,把邹衍的思想纳入到道家部。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阴阳家的学问为“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迁怪之变”。《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等著作,均受到了邹衍思想的影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易》并没有提出阴阳和太极的概念,而讲阴阳、太极的,是被道家和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一书。

阴阳家的思想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建构了规模宏大的宇宙图式,尝试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形以及变化规律。

我们都曾听说过,当一个人被冤枉到极致的时候,可能会六月天降飞雪,以示冤情。您知道嘛,在历史上第一位被冤枉到六月飞雪的,就是这位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说来似乎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

好,今天的《闻古知新》就到这。明天咱们聊一下保证能把您转晕且脑洞大开的——名家。我们明天再见。


(背景音乐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