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家隔离户”以人性化管理

随着近期返沪人员峰期来临,居家医学观察的人数也日渐增多。如何对“居家隔离户”以人性化管理?它已列为本市社区战“疫”的重要议事日程。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的做法堪为典范。

对“居家隔离户”以人性化管理

该街道创新利用物联网技术,为居家隔离户观察期内安装“门体传感器”,实时发布隔离人员动态。其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采用“主动+被动”两种实时报告形式,既让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隔离户开门情形,又使隔离户倘有需求,可通过二维码扫描预报通知居委会,双方互动,不给隔离户有游离群体的“孤岛”感觉。

二是从生活上加以关心和帮助。居家隔离,足不出户,自然会给隔离户带来诸多的生活不便,该街道除了按需替隔离户代购生活用品,还主动和“饿了么”“京东快递”等对接,专门为全家隔离家庭送外卖快递到门口,以解后顾之忧。

三是重视心理疏导服务,让隔离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居委会留有隔离人员的手机号码,常与其短信、微信联系,同时指定志愿者对接隔离户,“隔门”聊天,舒缓心绪。

居家隔离目的是为了防控疫情扩散,有效遏制病毒可能传染的外间因素,但他们在14天隔离期内同样要生活。倘若能给其以人性化管理,那么,这些日子不会孤寂,不会落魄,似是重返社会前的一种休整。


作者 | 沈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