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FL282直升机为啥没有尾桨?

千里骉马


从一般的角度上看,这架直升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架直升机就很特别了!

你会发现这架飞机有两个旋翼主轴,而且旋翼几乎是交叉在一起的。

这是直升机的第四种形态。


简单说下直升机的四种形态:

最简单的就是单旋翼直升机

类似于AH-64,这样的直升机只有一个主旋翼,由于陀螺效应,直升机如果没有尾桨推动的话会自己旋转起来。

再复杂一些的叫做纵列式双旋翼直升机

在解决了传动问题后,仅仅需要将两片旋翼对应着倾斜一个相对的角度就可以抵消旋翼所带来的陀螺效应。


完全没有陀螺效应和动力损失的叫做“同轴反转双旋翼直升机”

两个旋翼在一个主轴上,旋转的方向相反,这样陀螺效应就完全被补偿了。

但是这种旋翼的问题在于下层旋翼所工作的气流受上层旋翼的影响,因此稳定性并不太高。

最后一种则是——“交叉旋翼直升机”,也就是题主所说的FL282的类型了。

纳粹德国的FL282做的还不够激进。并没有发挥交叉旋翼的优势。

激进一些的是这样的:

两个主轴成相对较大的角度,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旋翼各自有自己的稳定气流,效率可以做到最大化。

但,这种直升机为什么很少呢?

主要是因为交叉旋翼机本身的设计会让机体过于狭窄。而且机械部件也并没有因为机身狭窄而变得更加简化。这样本身直升机可载货的空间就相对较小了。

唯一的好处就是——同样也没有陀螺效应。

怎么转弯机动呢?主要靠方向舵

对于纳粹德国制造的这架直升机吧,主要还是处于实验阶段,在实战中其实派不上什么用途的。


军武数据库


直升机依靠旋翼提供升力带动直升机升空下降、飞行,直升机必须要有两部旋翼,目的是克服反扭力现象,有的直升只有一部单旋翼,没有尾桨,但它有吹气设计,并有舵翼,原理是一样的。什么是反扭力?我们以单旋翼直升举例说明一下;

单旋翼直升机除了顶部的大型旋翼还必须在尾部安装一具尾桨,安装尾桨的目的是克服旋翼转动时产生的反扭力,所谓反扭力也就是直升机脱离地面固定后,机体会在发动机转动轴的旋转作用下,带动整个机体沿转动轴出现旋转,这种随同转动轴发生的旋转现象叫做反扭力。这一点通过电影《黑鹰坠落》中就有表现,黑鹰直升机是单旋翼加尾奖式,尾桨被击中损坏后,黑鹰开始出现反扭力现象,也就是机体沿发动机传动轴开始转圈,升力消失而坠毁。怎么克服反扭力呢?单旋翼直升在尾部安装一个尾桨,小型直升机也有采用吹气式的设计,尾桨的作用就是抵消反扭力。



纵列双旋翼直升机、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并列双旋翼直升机以及并列交叉双旋翼直升机都有两个旋翼,这两个旋翼旋转的方向相反,这样就相互抵消了反扭力,因此,不在需要安装尾桨了,FL282直升机就是并列交叉双旋翼结构,因此,它并没有尾桨也就不奇怪了。


FL282直升机被命名为“蜂鸟”,其实它并不小,长约6.56米,高度2.2米,重要达到了1吨。“蜂鸟”直升机可是说是舰载机反潜直升机的“鼻祖”,德国共制造了32架这型直升机,它能够搭载两名乘员,可以在大型舰船上起降,可以对海面。潜艇等目标进行反潜观察,可以投掷炸弹。“蜂鸟”直升机的研制目的就是侦察,除了上舰反潜,也被广泛用在指示炮兵射击,空中侦察,垂直补给等等工作。“蜂鸟”直升机具备15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具备飞行两个小时的留空时间,航程300公里,升限3300多米。就当时来说“蜂鸟”的各项性能相当不错,特别是设计理念更是具有前瞻性。



FL282直升机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并列交叉双旋翼结构设计,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不安装尾桨,采用这样布局的直升机可以减小直升机的长度,说明“蜂鸟”在研制之初就考虑到了上舰的需要,这样的设计可以利用军舰上有限的空间降落。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飞行平稳,特别是悬停和降落时比较容易操控。“蜂鸟”早期采用了封闭式座舱,后来改为半封闭式座舱,驾驶员在前面,视野非常开阔,乘员在发动机后面的座舱里,整个机体采用框架结构,帆布蒙皮,所以结构重量轻。“蜂鸟”直升机1942年服役,战后留下3架被美俄等国拿走,对美俄等国的直升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兔哥42928


此机为并列双轴机,单轴机因为产生一定的扭力,所以必须设计一个尾桨来抵消扭力,而这款直升机由于是并列双轴,且两个轴的运行正好相反,互相抵消了扭力,所以不用尾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