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不信任岳飞?

人生客栈


岳飞要迎回徽钦二帝,那当今往哪里摆?且宋朝是家兵制,岳飞一家独大,难免受忌惮。


老朱1967


自古以来,皇帝对军事才能杰出、威望高、手握重兵的将帅都非常忌惮,再加上宋朝皇帝的宝座原本就是由陈桥兵变夺来的,因此后世皇帝都喜文臣,厌武将。

我们再来说一说岳飞,为什么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原因如下:

1、岳飞犯了一个错误,准确的说是这个错误给自己在皇帝心中埋下了隐患的地雷。这个地雷就是:岳飞建议皇帝早立继承人。试想,皇帝还在,你作为一个武将却这么建议。赵构会怎么想:“你岳飞是想提前效力新君?是想把持朝政?还是想学太祖皇帝一样,来个兵变?”值得一说的时,这个时期的岳飞大约手里掌握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实力足以席卷天下。这件事情之后,赵构内心对岳飞开始有了排斥。

2、岳飞的个人素养太高了,自我克制能力太强了。赵构问岳飞:“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听闻后,赵构特别吃惊,不曾想一介武夫能说出这么有水平的话。

3、要追溯到南宋政权开始稳定时,刘光世的事件又一次加重了皇帝对岳飞的不满。这里说一说刘光世“中兴四将”之一,这人最让皇帝喜欢的一点就是不贪圈,不恋权。南宋政权建立后,他便上书请求皇帝给他安排闲散的职位,意思就是说我不想当将军了,我要交出兵权。皇帝自然大喜,少了一个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赵构同意后最初决定要把刘的兵权及部下交给岳飞来辖制。这时出现了两个人,也就是现在依旧跪在岳飞墓前的四人中的两人:张俊和秦桧。两人认为,首先,这种做法是违背太祖遗训;其次违背了历朝传统。张浚谗言皇帝,武将掌控过大的兵权,容易功盖天下,威震入主。这一句话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于是改诏命。不曾想,这个改诏命变成了催命符。赵构让张浚去给岳飞传命,意思是先前的安排不作数了。但张浚没能坦诚地把事情告知岳飞,由此可见张俊其人,小人奸臣也。如果当时他坦白其事,或许结果可能会不一样。记载:张浚将岳飞召到都督府,两人发生了一次给历史留下深刻遗憾的谈话。

“淮西这支部队很服王德,现在准备任命他担任总管,郦琼担任副总管,再让吕祉以都督府参谋的名义统领。你以为如何?”

“王德和郦琼素来不相上下互不服气。这种安排必导致二虎相争。吕祉虽是通才,毕竟是书生,不习军旅,恐难服众。”

张浚又问:“张俊怎么样?”

岳飞回答:“我本不敢说三道四。但为国家利益考虑,恐怕张宜抚性子太暴躁,缺少谋略,尤其郦琼会不服。”不得不说岳飞虽然识人很高明,但情商实在太低。

张浚听闻,脸一拉,沉默片刻,又问:“杨沂中应该高出这二人了?”

岳飞摇头道:“沂中虽勇,和王德差不多,怎么驾驭得了这支部队?一旦处置不当,变乱可能在弹指间就会发生。”

张浚终于忍不住了,说出了一句相当伤人的蠢话:“就我知道非太尉你来不可。”

岳飞听后,不悦,离开都督府,随后上书辞呈。

岳飞也因此陷入险恶的旋涡,此后张浚多次弹劾岳飞:“岳飞处心积虑,一心想兼并别人的部队。此次辞职,真实意图是要挟皇帝。”

5、苗刘兵变,再一次成了岳飞的催命符。

6、岳飞醉酒说了一句,自己这个年龄跟当时的太祖一样,身居高位。

7、秦桧等主和派的不断进言,不断对岳飞的诋毁。

8、岳飞大将王贵的反水

9、赵构金牌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执意不肯

种种原因,导致皇帝不信任岳飞,最后以秦桧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这位民族英雄,哀哉惜哉!


语文张己千老师


岳飞无疑是一个军事家、战略家,但他的情商却有待商榷,有着直男的性格,口无遮拦。
在他抗金初期,取得一些胜利后上奏皇帝要求宋高宗能给予他更大的军事权利,宋高宗也都一一答应,这让岳飞很是自我感觉良好,经常的与宋高宗讨论国事。

  但是,出事了!

  有一次两人在交谈中,岳飞说道:为收复中原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恳请陛下早定嗣位,以安众心。此话一出,宋高宗脸色大变,大声呵斥:此事岂是你等该过问的?

  宋高宗为何会大发雷霆?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自然是害怕大臣对皇位别有用心。自古以来皇帝都特别在意别人讨论皇位继承问题,特别是这样一个手握重权的大将。

  第二是宋高宗一直在回避的问题。史书记载宋高宗被金人追杀的过程中,惊吓过度,丧失了生殖能力,从此不能再生育后代,而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因种种原因夭折。

  不能生育这件事或许岳飞不清楚,但是皇子夭折而无继承人这事岳飞总该知道吧?说了这句话显然是犯了大忌,让皇帝怀疑他的忠心。


我爱吃大白鼠


1-岳飞功高盖主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常胜将军”,战场几乎百战百胜,其带领的“岳家军”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誉,赢得了很好的名声,让当时的百姓十分信任。相反,当时的南宋皇帝,在国破家亡之时,却没有什么所谓的“群众基础”。在皇帝眼中,岳飞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他的集权统治。

2-岳飞执意迎回二圣

当时南宋朝廷的“二圣”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作为俘虏仍在金人那里,岳飞忠心耿耿却是触碰到当时皇帝的逆鳞,二圣归来,当今圣上何以自处?

3-秦桧曲意逢迎挑拨离间

岳飞的存在,对当时同样是朝中大臣的秦桧的权势有很大的威胁,所以他向皇帝挑拨两人关系,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处死于风波亭。


今天是星期几呐


南宋的皇帝高宗赵构害怕岳飞把金国打败后,把他的父亲和哥哥(宋徽宗和宋钦宗)迎接回来,他就得退位。后来在秦桧的窜掇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南宋和金国签订了和约。可是一年以后,金国就撕毁和约。派金兀术为大元帅带领号称十万大军南下,宋高宗是真的害怕了,就调岳飞为元帅带领岳家军低挡。

岳飞在离汴梁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和金兀术的大军进行了激烈的大决战。金兀术派出了他的王牌大军*拐子马*(金兀术训练的骑兵,都身披重甲,每三个人为一组,用牛皮绳串起来,冲锋的时候一起冲上去)冲锋,岳飞下令步兵方阵手持*勾连枪*冲在前,是专门的把金兵的战马都放倒,后面的步兵们都手持大砍刀,把从战马上摔下来的金兵们的脑袋都给砍下来。金兀术在十几个大将的保护下,杀出一条血路丢下军队逃跑了。当地的老百姓们听说岳飞来了,纷纷组织起来成立起义军,响应岳家军。此战,金兀术是几乎全军覆灭,狼奔豕突的逃回金国。岳飞高兴的对部下说:*改日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凯迎二帝回朝,我再请各位将领们开怀畅饮*。

秦桧听说岳飞在前线节节胜利,连忙催促宋高宗让岳飞撤兵。以岳飞孤军深入为由,连发12道金牌逼岳飞撤兵。岳飞撤无耐只好撤回,收复的大片失地又被金军战领了。

秦桧认为岳飞是他议和的最大的障碍,所以极力谋划杀掉岳飞。当时的谏议大夫万俟卨和岳飞有私仇,秦桧就指使他弹劾岳飞,还指使了一大堆人诬陷岳飞和金军有勾结。岳飞没有办法,只得上奏折请求朝廷罢免自己的职位。秦桧派人私自逮捕了岳飞,又让张俊威逼岳飞的两个部将王贵和王俊诬告岳飞的爱将张宪,说他企图将兵权还给岳飞,图谋造反。

岳飞被关了两个月,但是岳飞和儿子岳云还有大将张宪拒不承认谋反,秦桧没有找到证明岳飞有罪的证据。秦桧就重金收买了几个狱足,在一个漆黑的夜里把岳飞给害死了,岳飞和张宪也被斩首示众。岳飞的死让金国放下了心,欣然和秦桧签下了和约,秦桧也从此成为千百年来民间老百姓们唾骂的对象。


隐者康司马


岳飞和赵构还是有一段蜜月期的,当年赵构为了嘉奖岳飞还要在京城(今杭州)为岳飞修建府邸,岳飞辞谢赵构说“敌未灭,何以为家?”听到这个话,赵构非常惊喜和意外,并和岳飞聊起了国家的治理。赵构非常欣赏岳飞的忠心和才能,据说赵构曾在寝宫单独召见岳飞,并将中兴大业托付于岳飞。可见赵构对岳飞还是格外的重视的,如果君臣能一直这样,那恢复中原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历史不容假说,岳飞的悲剧,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岳飞生性耿直,又对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当成无话不说的知己。这要是贤明的君主还可以,一般情况下这么做都是玩命。岳飞曾两次向赵构提起立嗣,不仅犯了皇家的大忌,还戳中了赵构的心病——赵构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还被踢翻的铜鼎吓死了。但是金人凭借武力并利用宋钦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让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统地位,最后,赵构从赵匡胤一系,选出了两个皇室子孙,来争取法理上的正统性。岳飞的好心,明显冒犯了赵构。

又因为岳飞说话耿直,得罪了宰相张浚,岳飞,一怒之下辞官回乡,并希望以此唤醒赵构的觉悟。但是,宰相张浚又诽谤岳飞,说岳飞是想要挟赵构。很明显,赵构是选择了相信宰相张浚,并用有了一毒招,命令岳飞的两个属将,把岳飞请回来,否则军法处置,岳飞被迫回京就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了,赵构还告诉岳飞,你岳飞这样轻率的做法,按太祖说的规矩,你岳飞早就死了,我赵构没有惩罚你,还让你带兵,担负中兴大业,是因为我赵构大度没有生你的气。

其实赵构对岳飞已经有了杀心,否则他不会提太祖。整件事啊,岳飞就是太耿直了,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贤主,掏心掏肺,冒死尽言,可惜赵构并不贤明。


忧伤格格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联系岳飞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岳飞,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人了,岳飞的一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但岳飞的结局也令人可叹、可惜,虽然岳飞的一生很短暂,但足够精彩。

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宋高宗真正出现在历史上时是在靖康之难后,其父徽宗,长兄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随之灭亡,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帝,重建宋朝,是为南宋。宋高宗即位前壮志雄心,胸怀天下。即位后,心性发生了巨大变化。赵构在位时,迫于形式启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到后来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秦桧、王伦、汪伯彦等人。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一心求和,只为保住自己现在的地位,当时岳飞的名头甚至比宋高宗还高,岳飞有勇有谋,爱护百姓,一心只为迎回二帝目的,收复故土。但这正好与宋高宗赵构的意愿想背,因此成为宋高宗眼中钉、肉中刺。宋高宗对岳飞的不信任,说到底是因为岳飞一心只想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让宋高宗对他不信任,其次岳飞手握重兵,而且是当时最厉害的岳家军,让宋高宗对他始终不放心。

岳飞的名声在人间的呼声比宋高宗还要高,人人都为岳飞立像,烧香。这种情况日益高涨,俗话说功高震主,这使得宋高宗坐立不安,内心逛逛,这时候秦桧再上前进谗言,宋高宗更容不下岳飞了。因为秦桧的能言善辩,居心叵测,再加上宋高宗对岳飞的不信任,所以岳飞的死是必然的了。




全网精选推荐


其实真实的历史中,所谓“宋高宗对岳飞的担忧”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直到岳飞被害的当年都是如此。赵构当时要是真对岳飞有什么担忧,绍兴十一年最终决定搞岳飞时,就不会把逮捕岳飞这件事儿全权交给秦桧处理,还处理的那么轻描淡写;更不会在绍兴十一年秋将岳飞免职之后,放岳飞回江州庐山养老——岳家军驻地在鄂州(今湖北武汉),庐山离鄂州很近离临安很远,并且江州本地就有岳家军几年前留在当地的一支分兵。而岳飞当时离开军队进中央当枢密副使也就半年,赵构要真担心岳飞有震主之威不臣之心,或者担心他继续折腾北伐阻挠和议的话,那在毁了他绍兴十年的北伐大业(绍兴十年眼看到手的胜利被迫放弃后,岳飞难过到在上书中说自己“万诛何赎”;赵构也曾经在发了金字牌以后又反悔,转而派杨沂中去支援岳飞,但是已经晚了。总之这件事坏在谁身上和对岳飞的打击有多大,赵构自己是心知肚明的)、解除了他的兵权之后还放他回庐山,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填土么?。。考虑到赵构的为人就尤其的不可能。这点可以对比一下他早年的作派:靖康之变后赵构被哲宗的废皇后孟太后选为继承人前后,和他争皇位的宗室、手头有兵的宗室都还是有一些的(当然不多。基本都是太祖一脉),这些人最后都被赵构派兵弄死了,即使有的从一开始就表示臣服拥戴还是没逃过。但是对岳飞,赵构在解除其军务实权、岳飞也已经到了临安行在以后,并没有任何进一步的举动,相反还任着他回离鄂州军很近的地方呆了将近两个月。——他很清楚岳飞既没有造反的可能(岳家军不是私军而是南宋屯驻大军之一,钱粮后勤供应和人事任免调度完全是受中央控制的,叫岳家军只是宋人的口语习惯,赵构的亲军当时也叫“杨家军”)也没造反的心思。因此完全没什么顾虑和防范。

所以这个问题比较合适的问法应该是:为什么赵构解除岳飞的实际兵权之后半年多,突然决定要杀岳飞?这个决定符合他的个人利益么?是不是非杀不可?要知道杀岳飞这个级别的大臣(一品大员)在宋代是严重违背政治传统的。有宋一代搞政治斗争一般不搞肉体消灭,对武将也不搞。像谋反的帽子,北宋时期好多大臣都被扣过,不倒霉的被扣了也一样当官当得很滋润,最倒霉的也不过流放岭南,不会真整死人(不要提狄青,狄青最后所谓的被陷害也只是放了个外任地方官,他属于气量太小自己把自己吓死的)。你再担心岳飞会威胁自己的宝座、会干扰议和政策,强敌犹在的情况下流放或者关押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杀掉?何况如前所述,赵构对岳飞其实根本就没什么猜疑。岳飞也没打算反对议和要反对到死谏的地步,已经回庐山过退休生活去了。

答案是因为金人提出了“必杀飞,始可和”的要求,而宋金二次议和就在岳飞被罢职前后(绍兴十一年八月)进入了公开的谈判过程。同时赵构到这会儿已经一心偏安,完全不想再费劲想什么北伐了,满脑子想的都是赶紧答应并落实金人的请求,以便尽快缔结和约好舒舒服服在杭州过小资生活。可能有人马上会想到那么他不担心金人毁约么?这点当时的赵构确实不担心。因为当时南宋的国力远超金国,体现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就是能征善战之将辈出,除了岳飞还有吴璘刘錡杨沂中等一干年轻的中兴名将。要北伐的话,就必须用岳飞;但是如果只以南北为界自保,有吴璘刘錡就足够了。这两个人军事才华虽不及岳飞但也很突出,特别刘錡也有击败兀术的战绩(这点对宋高宗来说很重要,他对兀术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而且这俩人都很年轻,属于小字辈的将领(虽然还是没岳飞年轻),和金国耗得起。外加秦桧这时也需要干掉岳飞以便保障与金国和约的稳固,从而保证自己在南宋的权位(秦桧具体图什么要这么干请见历史上真实的秦桧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也使出浑身解数促成这件事情。这样最终三方(兀术、宋高宗、秦桧)合力,才有了岳飞被害的结局。

那杀岳飞以达成和议这事儿符合不符合宋高宗自己的利益呢?实话说,即使按题目的假设,完全不考虑国家尊严百姓疾苦,只从赵构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而且是单纯考虑安稳安乐享受程度,不考虑什么明君光环历史地位。。这些高大上的存在,也蠢透了。因为他的思路中有好几个死角。比如秦桧这么起劲的帮着他力排众议搞和议有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比如万一他觉得除了岳飞之外也能抵挡兀术的那俩将领看走了眼怎么办。。他都没考虑。实际上几乎就在第二次绍兴和议缔结的同时,赵构就尝到他脑子不够使的恶果了:金人最后给出的和议条款之一即是“不许以无罪去首相”,也就是说要让秦桧当终身宰相。后来秦桧也确实独相到咽气,临死前一度还想取赵构而代之。所以赵构梦想的安乐生活其实没有马上到,是到秦桧死了之后才过上的。但是没多久完颜亮又毁约南侵了,而他之前拿着当备份的刘錡也因为老病,没起到他预期的作用。如果不是完颜亮自己也太能作,南宋的将士和一些大臣如虞允文、李宝又给力,赵构差点就第二次航海避难,连半壁江山都丢掉。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身为一个国家的君主,想完全不考虑国家或者说集体利益而只追求个人利益,一般是做不到的。有些人比如赵构会觉得能做到,那通常是错觉。历史会教训他们,起码已经教训了赵构。

最后还有一个感触,不知道是不是扯的太远了:不是所有死于非命的人都是自己作死才会死,都是被猜忌被怀疑总之是自己先得罪了害人的人才有最后的结局。这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你和他处的关系再好,对他帮助再多,再人畜无害而且让他明白你人畜无害,他需要卖你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时也会毫不犹豫的卖你的。更倒霉的是他卖你的理由也八成没什么说得过去的情理原由,甚至卖了你的性命他自己还得倒找钱也说不定。这和信任、情商什么的没关系,只和某些人的自私程度、愚蠢程度有关系。


径儿爱生活


岳飞和赵构还是有一段蜜月期的,当年赵构为了嘉奖岳飞还要在京城(今杭州)为岳飞修建府邸,岳飞辞谢赵构说“敌未灭,何以为家?”听到这个话,赵构非常惊喜和意外,并和岳飞聊起了国家的治理。赵构非常欣赏岳飞的忠心和才能,据说赵构曾在寝宫单独召见岳飞,并将中兴大业托付于岳飞。可见赵构对岳飞还是格外的重视的,如果君臣能一直这样,那恢复中原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历史不容假说,岳飞的悲剧,也是从这儿开始的。

岳飞生性耿直,又对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当成无话不说的知己。这要是贤明的君主还可以,一般情况下这么做都是玩命。岳飞曾两次向赵构提起立嗣,不仅犯了皇家的大忌,还戳中了赵构的心病——赵构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还被踢翻的铜鼎吓死了。但是金人凭借武力并利用宋钦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让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统地位,最后,赵构从赵匡胤一系,选出了两个皇室子孙,来争取法理上的正统性。岳飞的好心,明显冒犯了赵构。

又因为岳飞说话耿直,得罪了宰相张浚,岳飞,一怒之下辞官回乡,并希望以此唤醒赵构的觉悟。但是,宰相张浚又诽谤岳飞,说岳飞是想要挟赵构。很明显,赵构是选择了相信宰相张浚,并用有了一毒招,命令岳飞的两个属将,把岳飞请回来,否则军法处置,岳飞被迫回京就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了,赵构还告诉岳飞,你岳飞这样轻率的做法,按太祖说的规矩,你岳飞早就死了,我赵构没有惩罚你,还让你带兵,担负中兴大业,是因为我赵构大度没有生你的气。

其实赵构对岳飞已经有了杀心,否则他不会提太祖。整件事啊,岳飞就是太耿直了,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贤主,掏心掏肺,冒死尽言,可惜赵构并不贤明。


海洋说历史


岳飞是一代名将,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就其军事才能来讲,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民间习惯将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相提并论,是百姓心中的战神、军神和民族英雄。他所填写的《满江红》被传送至今,收藏于岳王庙的“还我河山”手书便是岳飞手迹。再加上他为人忠厚耿直、治军严厉、刚毅勇武、骁勇善战、有勇有谋,所以不论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岳飞堪称文武全才,是真正的完人。然而,这样一位完美的战神,为何不但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反而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杀害?

一、性格原因

岳飞年幼时熟读《春秋》及兵法,其忠君报国的思想和气节应该是受《春秋》的影响。同时,他还善于骑射、武艺高强,为人忠厚耿直、行事光明磊落。然而其性格过于耿直,处事不够圆滑,也不太善于揣摸上级的心理。在当今社会也不乏这样性格的人。正如曾国藩所讲,天下之才人皆因一傲字致败。纵观历史,大多有才能的人,在性格上或者为人处事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陷。在封建社会伴君如伴虎的环境里生存,这样的性格是非常致命的。也是导致宋高宗对其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二、宋朝重文轻武

因原本身为武将的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皇位,所以纵观整个宋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会留一只眼睛盯着武将,武将稍有不安分,轻则撤职罢官重则治罪。而岳飞曾上书宋高宗,希望皇帝批准自己招募军队,并且明确说要将自己的家属交给皇帝作为人质,以求高宗对自己放心。这样的想法本身是对的,然而结果却正好相反。犯了私募军队、私建家族军队的大忌,再加上明确提出让自己的家属作人质,相当于捅破了“潜规则”这种上不得台面的窗户纸,让高宗想做又不能做,尴尬异常。这样的表现无异于向高宗说明自己有二心。高宗怎么可能再信任他?

三、收复中原,迎回二圣

收复中原的作战方案也曾得到高宗的赞赏,高宗也非常欣赏岳飞的作战能力,曾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个字赐与岳飞,岳飞也将这四个字绣于军旗之上。所以岳飞在高宗面前构画的收复河山的蓝图,也令高宗怦然心动。问题就出在迎回二圣上,其实当时宋徽宗已经去世,迎回其棺椁奉于宗庙当然没问题,但宋钦宗还在世,迎回来之后,钦宗高宗谁做皇帝?这些问题岳飞似乎从来没去揣摸过,证明其政治敏感度极低。

四、淮西军问题

刘光世功成身退之后,其领导过的十几万淮西军的去处就成了问题。一开始宋高宗准备将淮西军拨与岳飞,岳飞当然非常高兴。因为如此一来岳飞手中的兵马数量将近占南宋全部军队的一半。当时与岳飞有过节的张俊、秦桧一致反对高宗这样做,并列举了岳飞手中兵马过多的坏处。因此高宗对此事心存顾虑而举棋不定,迟迟不下达拨淮西军与岳飞的命令。此时岳飞却等不及了,几次上书高宗,要求调拨淮西军给自己。几次均未得到明确答复之后,竟然面见高宗上奏此事。并反复以收复中原迎回二圣作为许诺,高宗本在犹豫之中,但听到迎回二圣这类话,心生不快,便以淮西军拱卫皇都为由拒绝了岳飞。按理说此时岳飞本应该听从皇命服从安排,但他却耍起了性子,以为母守孝为由直接撂挑子辞职不干了。这完全是对皇权赤裸裸的要挟和挑衅,当时正是需要岳飞的时候,所以宋高宗虽然气得牙痒痒,但又无可奈何,几次派人才将岳飞请回来。虽然岳飞对此事也上书请罪,但是宋高宗当时的回答是:犯我法者,唯有剑尔!言外之意如再有下次,则刀剑伺候。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宋高宗已经动了杀心了,只不过时候不到,暂时隐忍。

五、建议立储

按理说经过之前的淮西军分配事情之后,岳飞认识到错误并也上书请了罪,接下来应该戴罪立功好好表现才对。然而他却做了一件让当时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大错事:在朝堂之上公开建议宋高宗立太子。本来岳飞是出于好意,怕自己征战金国时,金国以钦宗相要挟。建议高宗立储,实际上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民心归于高宗,使其皇位更加稳固。而自己征战时也不会有所顾虑。但自古以来立储之事太过敏感,历朝历代都是臣子应该极力规避的问题。而岳飞作为武将还公开提建议,完全是以身试法触摸皇帝的底线。据史书讲,当岳飞在朝堂之上向高宗读奏章时,突然一阵冷风吹来,将岳飞手中的奏章吹落在地,而高宗则阴沉着脸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这不是你一个武将管的事,退下吧!估计此时的岳飞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高宗对此事也并未了结,不断地私访身边大臣,想知道岳飞是受谁指使?其他与岳飞稍有往来的大臣一听说此事,立即与岳飞脱离干系,向高宗表明此事与己无关。这样一来岳飞得罪的不仅仅是高宗,也让高宗身边的其他重臣感到惧怕,生怕此事连累自己。这一切都为岳飞最后被定罪“莫须有”打下基础。

以上五点就是宋高宗皇帝为何不信任岳飞的原因,同时也是岳飞被害的主要原因。虽然岳飞的死,奸臣秦桧及张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岳飞自己的性格过于直率,处事不够圆滑,不懂政治,不会揣摩上级心思,屡次犯上而导致的。

当然,岳飞性格上的缺陷,为人处世方面的缺失,最后结局的悲惨都不影响他作为民族英雄的英武形象。他复我中华、驱除鞑虏的民族气节仍然值得我们传颂和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