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前言:

明朝末年,西方殖民主義的浪潮已在悄然之間席捲至亞洲境內。在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以及荷蘭等歐洲殖民列強便早已駕駛著巨大的航船來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叩關貿易、侵擾滋事。與此同時,沙皇勢力殖民擴張的矛頭也不斷指向東北地區,妄圖在此亂世之中藉機撈上一碗原本並不屬於自己的羹。毫無疑問,這一時期的中國必將面臨著極其嚴峻的國際局勢,而作為一個剛剛崛起的新政權,清朝中央政府該以何種正確的方式來解決這些棘手的事情成為了擺在統治者面前的一大新“課題”。

為了讓讀者朋友更好地瞭解到明末清初時期關於我國是如何緩解以上這些嚴峻的國際局勢及其相關歷史疑問,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就以當時的“中俄關系”(清政府與沙皇俄國)為例,通過對沙俄勢力與我國東北地區的首次摩擦原委的鉤沉,來詳實地探究一番明末清初時期“中俄關系”的演變過程。

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01、沙俄勢力的早期殖民擴張

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得益於伊凡三世·瓦西裡耶維奇(Ivan Ⅲ)及其子瓦西里三世·伊萬諾維奇(Vassilieff Ⅲ)的苦心經營,莫斯科大公國終於徹底擺脫了欽察汗國的控制並建立了統一的俄羅斯國家。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一時期的俄羅斯國家所直接統治的疆域面積相對來說是十分有限的,東部邊界也僅抵達至位於亞歐分界線的烏拉爾山脈。在此之後,為了能夠獲取更加遼闊的疆土及資源,沙皇俄國邁出了緊張而又瘋狂的對外擴張步伐。

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沙俄版圖

16世紀中葉,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先後被沙俄勢力“囊入懷中”。

公元1581年9月,被斯特洛幹諾夫家族(伊凡四世·瓦西裡耶維奇(Ivan Ⅳ)授權斯特洛幹諾夫家族東征)起用的逃犯葉爾馬克率領了一支840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地越過烏拉爾山,正式向美麗的西伯利亞地區發起了挑戰。前後共經歷了五十餘年的時間,沙俄軍隊以步步為營(一邊推進,一邊在佔領區修建城堡)的戰略,終於將領土邊界線推進至位於太平洋西岸的鄂霍次克海岸。

歷史邁入17世紀中葉以後,伴隨著俄國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以及新興工商業力量的萌芽,使得國內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迅速加快,基於如此,沙俄勢力的殖民擴張氣焰也便愈加囂張,甚至逐漸開始把目光投向於中國的東北地區。

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02、“裴特林探險隊”的“訪華”

公元16世紀中葉,繼葡萄牙人遠跨印度洋來到廣州之後,英國的探險家們也開始著手於他們遠赴中國的“淘金之旅”。有鑑於此,公元1582年,沙皇伊凡四世也企圖遣人打通中俄之間的貿易通道以便換取更大的利益,然最終因去世而取消了這一計劃。此後不久,英國莫斯科公司的代表梅里克(Merricke)正式向沙俄提出借道鄂畢河探尋通往中國之路的請求。由於種種原因,沙俄政府並沒有同意梅里克的這一請求,但梅里克此舉也深深地刺激到了沙俄統治者對中國的興趣。

公元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9月1日,一支以裴特林為首的12人俄國探險隊在沙皇米哈伊爾(Michael)的授意下經蒙古終於抵達北京。令人遺憾的是,儘管裴特林一行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了北京,但最終由於沒有攜帶任何貢品而被明朝政府拒絕覲見萬曆皇帝並被迫回國。在這裡附帶說一點,據相關史料記載,裴特林一行臨行之際還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來自於萬曆皇帝寫給沙皇的信件,但由於當時沙俄國內還沒人看得懂信件上的內容導致該信件直至56年以後才被人破譯。

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儘管裴特林一行沒能見到時任中國最高統治者的萬曆皇帝,但總而言之也不虛此行,一方面,沙皇統治者已通過“裴特林探險隊”間接瞭解到了關於來自於中國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而另一方面,裴特林此行也更加提升了沙俄勢力染指中國的慾望,為下一步徹底打通中俄貿易關係或領土擴張計劃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明朝末年,由於蒙古內亂,外加中國北部又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緣故,導致沙俄經蒙古到中國的通道被切斷。於是,為了進一步尋找所謂的“新大陸”,沙俄勢力轉從東路來到了黑龍江一帶。

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03、可惡的吃人惡魔:波雅科夫

公元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7月,垂垂老矣的明朝中央政府正沉浸於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勢力鬥爭當中,值此之際,由波雅科夫所率領的第一支侵入中國領土的沙俄“遠征隊”悄然邁進了黑龍江地區。與公元1618年“訪華”的“裴特林探險隊”不同的是,此次侵入黑龍江地區的沙俄“遠征隊”人數眾多(153人),且裝備精良且齊全,其目的也十分明確,即向黑龍江地區的居民開發武力征收毛皮以及尋覓銀、銅礦等可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途徑。

同年十一月,波雅科夫一行翻越了外興安嶺之後終於進入了精奇里江中游當時的中國達斡爾人的居住地,為了順利達到目的,波雅科夫一夥利用當地居民好客的熱情和對他們毫無防備的心理,到處綁架人質敲詐勒索,並瘋狂地掠奪財物,最終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據相關史料記載,在莫爾迪奇村,波雅科夫一夥綁架了村裡的頭人多西、科爾帕和多瓦利亞,並以此成功敲詐了10頭牛和40筐燕麥。然而,嚐到甜頭之後的波雅科夫並沒有就此罷手,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在收下了牛和燕麥之後“遠征隊”還想強行進村搶劫,此舉也徹底激怒了莫爾迪奇村村民,最終村民們聯合起來憤怒還擊,一舉擊退了波雅科夫一夥。

明末清初時期的“中俄關系”史(一)

縱觀歷史,地處歐洲板塊的俄國自古不與中國接壤,中俄的接觸便是明末清初時期沙俄殖民擴張的最終結晶。以上所述的中俄之間的首次地方武裝衝突便是沙俄殖民擴張的必然結果,儘管此次衝突還沒有立即引起明清中央政府的重視(實際上是無暇顧及),但也為後來的中原統治者大規模對俄用兵反擊埋下了伏筆。

參考文獻:

​薛銜天:《中俄關系史話》

《清世祖實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