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疫情过后医疗人员子女高考应照顾加分,你支持吗?你怎么看?

于无声处34


应该支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国解忧,他们的贡献是最大的。孩子也应该得到照顾。


送高三专业户


不支持,原因很简单。公平不能因为特例而失去意义,而子女的高考不能多了父母“医考”这一项。

先插个题外话,希望读者可以谅解我先说这个。

对于这次疫情,我们都深感痛心,但作为非医务人员,又没办法参与前线防疫,只有发着加油多点力量和温暖。特别是当好医生李文亮离世的消息传来,悲痛不言而喻。

即便如此,我依旧认为高考不能因为特定事情而开口子,不然公平就会受到质疑。

首先从高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国家选拔人才,而高中则是培养人才。

如果医疗人员的子女照顾加分,那么势必会对不是医疗子女的学生不公平。

一个不公平选拔的人才也不会有太大的公信力。

或许你会问:适当照顾下也不会加很多分。那是你不知道高考的一两分可能就会决定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再者另一个问题便是一种社会现象。

如果医疗子女加分了,那么必然医疗人员这个行业会变成许多人思之若骛的行业,许多人会选择当上医疗人员而去为自己的子女加分,那怕挂个职位也好。你可以想象这件事情是多么疯狂。高考的会多了一项“医考”,变成了父母们的“医考”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因为这次事件而设了特例照顾。

那么这些行业要不要照顾,他们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性质。

救火英雄的消防员,守卫疆土的战士,缉毒警察,边疆教师,困难群体。

那是不是也得给这些人照顾加分,那要加多少分?因为危险程度越高分越多?还是贡献越多,加分越多?那为国捐躯怎么算?

如果下一次的灾难发生,是不是又要有一部分群体加分?试想一千年以后会有多少人加分。

早在之前,国家就有相应取消高考加分的措施,说明真的是弊大于利。

终上,高考不能为医疗人员照顾加分。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舒书的生活书扎


我觉得吧,对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无论发多少钱的奖金、无论给予怎样的奖励都不过分。但是要把他们的功绩“传递”给子女,这个事就有点让人不舒服了。

<strong>

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来衡量的话,那么同样奋战在一线的其他岗位的人,子女要不要加分?肯定有人要说了,其他岗位怎么能跟医护人员相比呢?

那好,我们想想一个场景:

<strong>

十几天没能回家的一名普通警察,满脸疲惫,刚推开家门,就迎面得到了高三儿子的一声灵魂拷问:“爸爸,你为什么不是医生?” 警察莫名其妙,满头雾水。接着儿子就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都是抗疫,人家医生护士的孩子就能高考加分20分,你们警察就没有!”


高考,最著名的特点就是公平

其实我国的高考,虽然多年来一直饱受争议甚至指责,绝大多数人指责的方向也是说高考带来了高分低能的结果。

但是自从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以来,已经让很多贫寒子弟跨出了大山,走出了自己原本贫寒的家庭,让自己过上了好生活。

就是因为高考是公平的。

天底下大概没有比这个再公平的事情了。


2020年高考加分政策

今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高考的加分政策:

1. 烈士子女等4类考试,加分20分

2. 自主择业的退伍军人,加分10分


总结:如果事事都想要在高考上动一刀的话,只会加重社会的不平等。前几天拒绝就医的退休厅官,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不够吗?

<strong>


夏酱Summer


不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勇敢向前,冲锋陷阵冒着生命危险,还有交警,城管,运管,还有机关单位工作者,也辛苦了,

但是话说回来,上面提到的人员,都是在工作,职责在身,有工资的………

而且在疫情面前抗击疫情,“主动”报名参战防控一线的志愿者才是真真的勇敢者,冒着生命危险冒着被家里人担心,没有一分收入,到贴油费,倒贴口罩,手套,参战防控没有任何的被迫心理,做一位中国志愿者的人,志愿者不图什么,只为疫情快点过去,

有志愿者自从1月28曰参战防控以来,生活中多了一个习惯,回家吃饭,用二双筷子,…………

志愿者的勇敢无私奉献的收获就是:辛苦了,谢谢,这二个字就满足了!











顺爱公益协会


支持。

第一、疫情来临,国难当头。类似这种举国或世界性疫情,实属罕见。危害性大、涉及面广,类似战场。事实也看得出,面对疫情出现的各种心态。也才能发现谁是真正勇往直前或急流勇退的人,谁是敢于担当或逃跑畏缩不前的人。在大考面前,只有奖罚分明,才能弘扬正义。如果原来的加分项目属于常规加分,那么今天的疫情高考加分属于特殊加分。

第二、高考加分。过去有过高考加分的情形,近几年逐渐取消。那些加分项目取消也是正确的。因为那些加分项目的重要程度赶不上今天疫情加分。


刘俊利


坚决反对,给医护人员加薪升职都可以,但坚决不能给孩子加分,孩子高考中考要靠自己努力,也是对将来社会国家负责。难道又要回到拼爹的时代?难道又要在孩子心中有一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想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A通过自己的努力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比孩子B高29分,然而B通过父母加了30分,最后B上了大学,而A却落榜,这样合理吗?


小月150503087


大力支持为一线护工人员给予大量奖励和荣誉,但并不是以子女高考加分的方式。个人觉得,这些医务人员的奋斗与努力是他们自己坚持不懈没日没夜工作的结果,并非其子女的功劳。高考分数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一分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学生来说,最好还是公平竞争,以个人实力取得成功,而并非靠父母的光辉。对于医务人员,可以换一种方式给予奖励,激励他们不畏艰辛的精神,这样也不会引发议论。


若有人兮山之阿


我感恩抗疫战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应该受到尊重和照顾,但是我不支持全部为他们的子女高考加分。

首先了解一下去年国家加分政策(今年政策未出台),《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这4类人可加分。 第一类人:是少数民族考生,但对于少数民族考生所在的地区,有严格限制,仅限于牧区、山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才能享受加分资格; 第二类人:台湾省籍考生、华侨子女考生、归侨考生及归侨子女考生; 第三类人:烈士子女。 第四类人:退役士兵。相比较以上加分政策我认为:

一、照顾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加分政策不适应国家政策要求,国家正在逐步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对加分项目控制更加严格,不可能再增加加分项目。

二、加分项目太多容易滋生腐败,如果增加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加分,真正加分的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不一定能加上,不是一线的领导干部子女加上的更多。

三、加分项目太多会造成高考的不公平,不利于考生的公平竞争。

四、可以给在抗疫战线感染疾病去世的医护人员按烈士待遇照顾子女加分。

再次声明本人非常感激战斗在抗疫战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就事论事,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浪淘沙liu


我不支持。诚然,医护工作人员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大家舍小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敬佩。

但是,医者仁心,救死扶伤,是神圣职责所在,我们身边现在也有很多默默奋战,守护自己神圣职责使命的人,他们是警察,交警,志愿者,小区保安,社区工作人员,还有我身边许许多多善良勇敢的普通人,我相信他们如果不是受专业所限,一定也会义不容辞,完成医者使命。在我看来,疫情结束,完全可以采用表彰,奖励奖金,住房,职务晋升等方式来嘉奖前线医护,不要把奖励放在后代上。

其次,教育是为了选拔培养多领域人才,教育面前机会平等,不可让莘莘学子们丧失斗志,心理失衡。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学校多加宣扬其医护父母的无私奉献精神,讲述其事迹,重视榜样力量,提高医护子女学校地位,使其他学生更加敬佩医护子女。只有伟大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融入了中华民族骨血,才能孕育出代代相传,翱翔于天际的双翼。





悦瀛瀛与熊孩子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