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一起聆聽古典音樂中的春之旋律

春天來了:一起聆聽古典音樂中的春之旋律

春天來了,處處洋溢著生機,孕育生命和希望。春天不僅是詩人們謳歌的對象,更是音樂家創作靈感的源泉。

在這個美好的季節,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不能走出戶外,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氣息,幸好我們還有優美動聽的音樂,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的聆聽音樂大師們關於春天的故事,在跳動的音符中感受春光如許,放鬆心情。

貝多芬的春天《奏鳴曲》

貝多芬的《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OP.24,F大調,創作於1800年,當時是為富利斯伯爵而作。由於樂曲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音樂明快而甜美,輕鬆而活潑,猶如絢麗燦爛的春光,常常被稱為《春天奏鳴曲》。

《春》

在大約300年前的巴洛克時期,意大利作曲家安東尼奧·維瓦爾第就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小提琴協奏套曲《四季》,其中《春》最為經典,是歌詠春天的音樂典範。其第一樂章,更以歡快的情緒、優美的旋律、生動的形象,成為小提琴協奏曲中上演最多的作品之一。

《合唱:春天來臨》

海頓《四季》的第一部分《春》,其中的第二首《合唱:春天來臨》是一首8個聲部的混聲合唱,它輕柔飄淼,溫暖可親,深受合唱愛好者的喜愛。

《雲雀之歌》

“鮮花在田野上隨風搖晃,到處一片明亮的陽光。春日的雲雀在盡情鳴囀,蔚藍的天空迴盪著動聽的歌唱。”這便是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中《雲雀之歌》,模仿雲雀啼叫的旋律創作成的歡快樂曲。

《致春天》

《致春天》是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抒情鋼琴小品集》中最著名的一首,音樂描寫的是春暖花開時的生動畫面,曲調優美迷人,充滿著北歐的詩意和清新,流動著飽滿瑰麗的色彩。

《春之聲圓舞曲》

《春之聲圓舞曲》,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家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作於1883年。當時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滿活力,處處散發著青春的氣息。

《花之圓舞曲》

《花之圓舞曲》是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中第三樂章裡的曲目,描繪了全身被鮮花裝扮著的72位舞者翩翩起舞祝福新人婚禮的場景。本曲高雅清秀,富於詩意,閉上眼睛彷彿讓人置身於春天花團錦簇的懷抱中。

《春之歌》

《春之歌》是門德爾松首創的鋼琴曲體裁 “無詞歌” 中最著名的一首,整首樂曲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簡潔的單三部曲式中巧妙地加入了裝飾音,勾勒出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景象。

維瓦爾第《四季協奏曲》之《春》

最早用音樂抒寫"四季"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維瓦爾第《四季》之《春》,田園詩般的藝術意境,一幅雋永的音樂畫卷。《春》具有歡快的春天氣息。主要主題華麗而灑脫,輕鬆愉悅使人頓時聯想到春天的蔥綠和生機,春光重返大地,小鳥歡愉的歌唱,森林枝葉隨風婆娑,呢喃私語。突然,電光乍閃,春雷驚蟄,萬物甦醒。這一樂章是整部《四季》中最為著名的樂段。

《春日天涯》

馬勒《D大調第一交響曲“巨人”》第一樂章《春日天涯》,緩慢的引子描繪自然從冬眠中的甦醒的過程,其中木管模仿杜鵑的啼叫的動機貫穿了整個引子,然後續又發展成為呈示部的第一主題。

《春天的呢喃》

立春來了,萬物甦醒,春天的腳步就像辛丁這首《春天的呢喃》, 輕盈、優雅如清風拂過草地、花尖一般,溫柔得叫人心都醉了。連續而綿密的鋼琴聲,如同花開時的迸裂聲,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輕盈琴音,讓人真的聽見了春天踩著風的足跡輕輕到來的腳步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