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刘备的国力最弱为什么诸葛亮要保他?

昭奚弥久


诸葛亮对当时的形势胸有成竹,对每个诸侯的品行了如指掌。刘备求贤若渴的三顾茅庐的行为,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同时诸葛亮也很清楚帮助实力弱小的刘备,可以充分展示诸葛亮的杰出的才华。


难得糊涂38175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代名主,只有刘备的才能是最低的。但是诸葛亮如果要发挥他的才能,必须选择刘备,

如果他去曹操那边,曹操不会用他,去孙权那边,孙权也不会相信他,所以他最终只能选择刘备。

选择了刘备,他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会有存在感,而如果在其他两位那边,他只是做一个谋士,根本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说诸葛亮的选择,也就是我们当代所有职业经理的选择是一样的。如果你的才能够大,你就应该选择让你放手去做的老板。有眼光,有才能的老板,他往往需要的是执行者。


林奇水匠


呵呵。

第一,分散投资

三国是世家社会,所以世家不能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你看,荀彧荀攸帮曹操,荀堪帮袁绍。

诸葛亮也是世家。

叔叔诸葛玄是袁术手下,哥哥诸葛瑾跑到了江东,诸葛亮诸葛均则是刘备手下。堂弟诸葛诞出仕曹魏西晋,女儿还嫁给了司马懿儿子司马伷,后代司马睿建立东晋。

第二,诸葛亮太年轻

诸葛亮生于181年。207年才出仕刘备。

诸葛亮与刘备是两代人,曹操刘备孙坚184年平定黄巾的时候,诸葛亮还是3岁小屁孩。刘备孙策逐鹿中原的时候,诸葛亮没成年。


所以诸葛亮无法较早参与中原混战,到他结婚并有点名望的时候,天下基本定型,选择余地就很小了。

🍒曹操

曹操占据巨大优势,但手下能人太多,诸葛亮一个小毛头去,很难出头。

🍒孙权

虽然有站稳脚跟的诸葛瑾推荐,但江东人才非常多,周瑜鲁肃过于耀眼。而且诸葛亮作为一个外来户,只能从基层做起。


🍒刘表

诸葛亮妻舅是蔡瑁,妻姨夫是刘表,姐姐嫁给荆州大世家蒯家,因此正常情况下的诸葛亮应该是参加刘表,但刘表实在老迈空谈,前途不被诸葛亮看好,因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刘表,所以,诸葛亮自然就不能莽撞到刘表手下去当二臣。

🍒刘备

显然,作为风险投资的目标,刘备是比较适合的。诸葛亮有个基本判断:曹操南下,刘表抵抗不了,或者投降或者逃亡。曹操仇人的刘备和不愿投降曹操的一部分人比如刘琦,只能向江东寻求帮助。而江东方面当然也不会束手就擒,只能选择与刘备联手对抗曹操。


这就是刘备的机会,有机会吞并部分荆州土地军队,再向西吞并益州。毕竟曹操要想获得胜利必须仰仗水军,而水军是江东强项。


四川達州


乱世出英雄,特别是在三国时期,名人辈出,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智者的化身。诸葛亮父辈早年曾做过官,父母亲走的早,现代话来讲也是个官二代。

三国时期魏国人才济济,实力最强;吴国孙权已经盘踞长江以东;只有刘备,实力最弱没有地盘。为什么诸葛亮却要去实力最差的刘备纳打工呢,原因有这几点:


一,分清局势

分析当时三国的情况,曹操集团主要谋士都是河内一带的士族。如果投靠曹操账下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集团,诸葛亮名不见经传,最多混个郡官而已;孙权集团的谋士大将主要都是江东的,诸葛亮的哥哥,在孙权帐下当一个中层干部,哥哥,虽然步步高升,但都是用讨好孙权称帝所换来的。

诸葛亮因为家道中落寄寓荆州,如果不是老丈人黄承言,很难有机会出人头地,刘备也不会认识他。至于著名的“三顾茅庐”,都是诸葛亮在自己的文集里面提到的,我们先不说它的真假。难得有个明君,请他出山给这么大官位,一生当中难得遇到这样机会,当然要把握住。

二,魅力

在古时候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作为一个贤德的君主领袖,能够官风连接,官风正则民风后,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的身份,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也是大汗朝廷难得的忠诚。

刘备在平原徐州当政时期,仁义之名远播,这也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对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名声不错!

三,空间

刘备声望不错,手下也有一批武将忠心耿耿,却没有一流的治理国家的能人,诸葛亮正是这方面的人才,正好大展伸手。刘备非常符合诸葛亮的政治抱负,不负他平生所学的。

历史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也只有待在刘备集团,诸葛亮所学才能才会发挥更大。诸葛亮选择刘备也折射出当代人职场游戏,评判一个公司不是以薪资、福利、环境来取舍的,更多的应该是把企业的老板及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排在首位,你们说是吗?


宁哥说事


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深受刘备的信任、倚重。诸葛亮曾经隐居于隆中,后来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之下而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出山后,一心辅佐刘备,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从而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诸葛亮是刘备建立蜀汉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拖孤辅政大臣。

诸葛亮辅佐刘备时,那时刘备的实力并不大,不仅比不上曹操的势力,也不如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人经营的东吴,但诸葛亮还是坚定不移的辅佐刘备。

那诸葛亮为何要选择辅佐实力较弱的刘备呢

第一点:刘备的真诚!

刘备为了请出这个军师,去了三次,每次都只是一个童子接待,而且最后一次还等着诸葛亮睡完午觉,如果换作别人早就暴起杀人了,根本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找他,虽然说刘备本就缺谋士,但是他的真诚还是毋庸置疑的。

毕竟,两个都是从985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个人能力都差不多,谁的第一印象好也就是态度好,无疑会更有可能得到工作

第二点:刘备的待人魅力!

刘备一直被人们看成仁者的代表,他对待关羽,张飞,诸葛亮这些人都是以兄弟相待,并不是以君臣之礼,这也是他们会真心辅佐刘备的原因。而且刘备每得到一座城,他就会真正的得到它,人们都会归心,这也与他的待人方式有很大关系。

就像刘备得到零陵的时候,得到之后完全不用再去考虑后方军心不稳,或者城里有反对自己的声音。

有人说刘备虚伪,诚然,一定人政治表演那绝对时存在的。但刘备本身的仁义那也肯定不全然是假的。就拿关羽死后,他不顾一切,举国伐吴这件事儿来讲,试问有多少人能干的出来。关羽为何面对曹操的高官厚禄而不心动,毅然决然的要跟随刘备。不仅仅时他关羽讲义气,刘备这个做大哥也绝对没亏待过

第三点:在刘备的眼中自己的价值最大!

曹操自身就就是文武双全之辈,底下更是人才聚集,而孙权的谋臣武将也有一大堆。他们的势力早已经成型,他诸葛亮去,很难在短时间内,出人头地。

所以诸葛亮需要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平台,算来算去也只有刘备比较合适了。因为这些人里面,只有刘备算是"三无",无兵、无地、无谋(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底子最为薄弱!关羽,张飞都是莽撞之辈,他们肚子里也没有太多墨水,论带兵打仗是他们,但是一上升到战略高度,还不如刘备自己来,所以在徐庶走后,刘备更是求贤若

刘备虽然实力较弱,但诸葛亮还是选择了辅佐刘备。诸葛亮辅佐刘备后,对蜀汉忠心耿耿,虽然诸葛亮多次北伐失败,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叹息,但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却深受后世的推崇。渴。他。


宋氏影业


三顾茅庐知遇恩,

礼贤下士见诚心。

人生世上知音少,

事必躬亲率三军。








费玉山905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一下原因。

1.首先说一下刘备。三国演义里,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而且汉献帝也承认了他的皇室身份,封刘备为皇叔。刘备不仅代表了原汉室的正统,也代表了天下的正义。刘备始终以匡扶汉室为已任,行仁义之师。所以刘备在当时更容易得到百姓的拥戴。

2.再说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在各方争霸势力军团中籍籍无名。刘备也是通过徐庶,司马徽等名士举荐才听说诸葛亮,才有后来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后来才帮助刘备建立基业,促成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报负。倘若诸葛亮不选择刘备,去江东孙权,周瑜是大都督,去大魏曹操,虽说郭嘉病逝,但苟彧论才干仅次于郭嘉,是曹魏的首席谋臣,而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自然政治理想也是第一谋臣,环顾天下群雄,刘备以匡扶汉室为已任,行仁义之师,手下猛将关羽,张飞闻名于世,唯独缺少第一谋士,诸葛亮也已经得到名士徐庶,司马徽的引荐,所以刘备势力是诸葛亮实现政治报负的最佳平台。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当时选择辅佐刘备是明智之举。


大唐影视城


你好,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保国力最弱的刘备。

从两方面分析,一个是为什么选刘备,另一个是为什么不选别人。

曹、刘、孙,哪家强?

现在经常有人说,诸葛亮选刘备,那是投机。因为当时在别的势力里,早就人才济济了,诸葛亮去了得论资排辈。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国饶士大夫”,北方人才太多了。而刘备是支潜力股,跟着刘备,混入核心管理层的机会大得多。

这种说法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但一定不是诸葛亮选刘备的主要原因。

当时经过小二十年的混战,汉末群雄已经亡的亡、降的降了,剩下的也净是半死不活的。真正力量雄厚的,其实只剩下曹、刘、孙三家。不过这时候的刘,指的不是刘备,而是荆州的刘表。

我们先来说曹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雄踞北方,在政治和军事上优势最大,隐隐有一统天下的趋势。放在今天说,曹老板就是一个财大气粗的央企,他自己也稳居福布斯榜首。你去给他刷个厕所,挣得可能都比创业的小老板多,而且还省心。

再看刘表。刘表是汉室宗亲,在荆州统治了十多年,拓地千里,带甲十万,而且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政权稳定。诸葛亮管刘表叫姨父,管蔡瑁叫舅舅,管黄承彦叫爹,又有大V庞德公帮带。这就好比一个保守稳定的老国企,就开在自己家门口,一把手和一帮大股东、高管全是自己的亲戚,那走个内部推荐简直轻而易举。

接下来说孙权。孙权不姓刘,手里也没有刘皇帝,但有孙策打下的基础,又有一帮文臣武将辅佐,江东政权蒸蒸日上。他是地方上,势头正盛的大型民企。诸葛亮的亲大哥诸葛瑾,这时候已经来到江东,在当地名望越来越大,很受孙权重视。诸葛亮要投奔孙权,也是诸葛瑾一句话的事儿。

总而言之,曹、刘、孙三家是各有各的优势,诸葛亮无论选哪家其实都不亏。

而刘备是什么情况呢?辛辛苦苦二十年,勉强占过徐州,结果现在依然寄人篱下,在刘表手下当客将。他现在就一破产小老板,唯一自豪的,也就是说一句:哥曾经阔过。

这时候别说别人不看好他,连刘备自己都觉得很失败。有一次刘备发现大腿上长了好多肥肉,竟然哭了。刘表问玄德你怎么了?刘备很感慨,说我以前常年在战场上骑马,大腿的肥肉都没了。现在不骑了,这些肉又都长回来了。时间过得飞快,我都老了,还没混出个人样来,所以我很难过。(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九州春秋》)

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连刘备自己都很迷茫,不知道明天在哪儿。咱们不开上帝视角,是你,你敢选择这么迷茫的老板吗?

可诸葛亮就敢选,而且用事实证明他选对了,还把一个地摊都快摆不下去的个体户,搞成了全国前三强,他自己更是名垂青史。这里边,就有诸葛亮选老板的秘诀了。

诸葛亮的目标和价值观是什么呢?

诸葛亮要廓清宇内,兴复汉室,让天下太平。这是他的最终职业目标。所以他要找的老板,一定是公正、廉洁、爱民的,还要有进取心,有能力,如果是汉室宗亲那就更好了。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先来看看曹操。诸葛亮和曹操在深层次的价值观上有严重冲突。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个勾结宦官的巨贪(他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个大家都知道)。从当大司农,到当上太尉,曹嵩一共花了1亿万钱。(见《后汉书·曹腾传》附《曹嵩传》、《太平御览》引华峤《汉后书》)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把曹嵩的工资(月俸)、年终奖(腊赐)、过节费(春赐)折算一下,一年大概有30多万钱。(月俸根据《续汉志·百官志五》折算,腊赐根据《后汉书·何敞传》注引《汉官仪》折算。春赐根据《通典》卷三五《职官禄秩》)

他还有爵位,还要置办田产,这些也有一定收入,我们假设这些跟工资水平持平。那么曹嵩一年的合法收入是60万。曹嵩要攒1亿万,靠合法所得,得166.7万年。我们都知道,在历史教科书里提到的中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才在170万年前出现。这哥们当官贪了多少,大家自己琢磨。

10亿万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夸张,虽然值得怀疑,但曹嵩是巨贪这个是没跑的。汉末,曹嵩来到琅邪避难。而诸葛亮从后来他廉洁奉公的主张和做法来看,估计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比较正统的。十来岁又正好是三观开始形成、也比较容易对社会阴暗面愤青的年龄。诸葛亮跟曹嵩住在一个郡里,那对曹家是什么印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么一个巨贪,后来去投奔曹操的时候被杀了,曹操却因此来进攻徐州牧陶谦,屠杀徐州的老百姓,诸葛亮离开家乡辗转来荆州,多少是拜他所赐。

曹嵩的贪婪,诸葛亮是有所见闻的;曹操的残暴,是诸葛亮亲身经历的。曹家在他眼里是这么个印象,再加上后来又要篡汉,诸葛亮怎么可能辅佐曹操?

话说回来,当初曹操在徐州搞屠杀的时候,突然有一支援军,冒死挡了曹操一下。虽然还是没挡住,但多少给徐州人民一点希望。

这个不怕死,来怼曹操的人,正是刘备。

当时刘备已经是平原国相了,算是个地级市长。在青徐一带有了点名望。早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曹操去了,孙权的父亲孙坚去了。刘备那时候连个县令都不是,但也积极响应。(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引《英雄记》)他后来到平原国,把这里治得井井有条,又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孔融被黄巾军围得很痛苦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找刘备求援。可见刘备的“仁义”,并不是小说一味吹捧,历史上他确实是这样一个人。

陶谦这次被曹操攻击,就近去找公孙瓒的属下求援,刘备也带兵跟着来了。最后曹操因为吕布袭击兖州大本营,被迫退兵。陶谦就给了刘备一支部队,刘备干脆留下来跟了陶谦。

不管刘备是出于什么动机,但是在徐州人民来看,这个人敢在曹操屠刀底下,帮着大家来挡刀,那简直就是救世主。一个爱民如子,救民于水火,敢担当的形象,逐渐在徐州竖立起来。陶谦后来让徐州,跟这个也有一定关系。诸葛亮对刘备的好感,也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恰巧,刘备还是汉室后裔,还一直跟曹操死磕,而且积极进取,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这跟刘表也不一样。

刘表也是汉室后裔,他是个名士,治国有一套,放在治世是宰相之才。可是放在乱世,他就只能守境安民。何况刘表已经老了,没进取心了。官渡之战的时候,刘备曾经建议刘表乘机偷袭曹操,刘表拖了半天最后不了了之。荆州的这些世家大族,尤其是蔡瑁、蒯越这些人,也没什么争夺天下的心思。整个荆州越来越像个混吃等死的老爷车,诸葛亮虽然在荆州有很多政治资源,但他不想跟着荆州陪葬。

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跟曹操、刘表确实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从职业发展和价值观上来看,刘备简直跟诸葛亮神契合。

贤我,尽我

解决了职业发展方向和价值观,那接下来就是,诸葛亮对这份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诸葛亮想要的,是一个实现平生所愿的大平台。至于票子、位子,诸葛亮没有太高要求。如果真的只是为了钱和权,他完全可以去找曹操、刘表,这两个不行还有孙权。

我们看古今中外,那些成大事者,在一开始,对金钱、权力都没有特别执念的追求。这就是无欲则刚,你没那么大的物质欲望了,很多事情就能看得比别人更清晰,更能面对你自己的核心需求。

诸葛亮的要求就一条,非常简单,但是非常难做到。

就是“贤我,尽我”。

贤我,说的是能认识到我是个人才,不能拿我当个什么都不会的一般人;尽我,说的是真正让我的才能发挥出来。

这条要求在他见刘备的时候,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赤壁之战以后,张昭曾经来挖墙脚,希望诸葛亮加入江东。诸葛亮的回答是:

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袁子》)

就是说,孙权是个很有能力的领导,但是我看他的度量,能认识到我是个人才,却不能让我充分发挥才能,所以我不能留下。

诸葛亮怎么就肯定,刘备能“贤他尽他”呢?

这里面有一些感性色彩,比如前面说的诸葛亮本身对刘备印象就不错。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他的铁哥儿们徐庶,就在刘备那里。

其实三顾茅庐这个事儿,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次内推,徐庶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但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内推给的机会,却没有注意这实际上也是一次信息沟通。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重不重视人才,能不能专人专用,发挥人才的长处,他的团队有什么问题,需要什么,这些通过徐庶,诸葛亮都能充分了解。所以还是前面讲的,朋友很重要,朋友不仅可以给你提供机会,还能为你提供真实信息,所以找工作,尤其想找到非常合适的工作,离开朋友,离开圈子,哪怕你聪明如诸葛亮,那都是很难办到的。

刘备需要什么,徐庶早就透露给诸葛亮了。诸葛亮凭着《草庐对》面试成功,使刘备折服,那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对症下药。





小老弟出品


第一点因为东吴和北魏都已经人才济济,诸葛去了也难展开手脚。东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临终已经把东吴的大格局和顶梁柱给定下了,诸葛去了也只能屈居人下。三国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说诸葛亮到东吴出使,孙权想留下他,就派诸葛瑾去说,诸葛亮的回到是“孙将军能用亮而不能尽亮”。就是说孙权他能用我,但是在东吴我没有能够施展全部才华的舞台。曹魏就更不用说了猛将如云,谋士车载斗量,曹操已经通过平河北定辽东建立起来自己的一套文官体系,想要后来居上,那真是势比登天。反观刘备这里就大不相同了,刘备长期没有一流谋士,正是饥渴难耐的时候,诸葛一出山就是神一样的存在,言听计从,如鱼得水。所以刘备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点,当时虽然汉王朝衰落了,但是汉献帝还在,汉室还在。很多名士,地主和官僚都还有一些正统思想,包括诸葛在内。这也是刘备能够屡败屡战,长期活跃的原因。刘备一直打着皇亲的旗号给他的名声是加了很多分的。反观曹操是宦官之后,很多名士包括司马懿都嫌弃他出身不好不愿出仕辅佐他。孙权是小吏之后,凭武力占据的江东,在政治高度是和刘备差的很远,这也是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孙吴一直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的原因。有尊曹抑刘的,因为曹操手里掌握着汉献帝。有尊刘抑曹的,因为刘备是宗室出身,曹操是宦官之后。总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一个人的出身是很被看中的。


如烟入幻


大家好,我是一个影视领域创作者,我了解很多影视领域作品,在影视领域方面,我有着丰富的经验 是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我们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自从诸葛亮跟了刘备之后,两人形成鱼水关系,诸葛亮誓死追随,直至最后病死五丈原。诸葛亮也没有跟错人,即便是最终未能一统天下,可在蜀汉也成为了二号人物,死后更是流芳百世。

诸葛亮在正式出山前,为刘备规划了未来,即大家熟悉的《隆中对》。诸葛亮提出,“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且不说这一战略究竟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诸葛亮确实尽心尽力辅佐刘备。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了诸葛亮的预计,当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竟然倾国之兵伐吴,大败而回,结果还在白帝城丢了命。

以诸葛亮的智慧,他深知蜀汉丢了荆州已然不会一统天下,他是否会后悔当年追随刘备呢?要知道诸葛亮出山前,可是“自比于管仲、乐毅”,历史告诉我们,诸葛亮没有后悔。刘备死后,诸葛亮誓死北伐,直至病死五丈原,真正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题来了,刘备究竟是如何让诸葛亮为他或者说为蜀汉,卖命一辈子?其实诸葛亮可以投奔曹操或者孙权的,当时两人实力都远远强大刘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曹操和孙权的这两家公司已经上市,强大无比,而刘备还处于东奔西走寻找创业合伙人的阶段。

诸葛亮一定是看到了什么,才死心塌地追随刘备,或者说刘备一定有吸引诸葛亮的地方。其实,诸葛亮早已向后人说明了自己誓死追从刘备的原因,他在《出师表》中这样说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愿意,诸葛亮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人称刘皇叔,这点诸葛亮非常看重。在诸葛亮看来,自己是大汉的子民,理应恢复汉室,而刘备正是以恢复汉室为己任,两人一拍即合。

另外,诸葛亮誓死追随刘备,跟当时知识分子恪守臣道、投桃报李的愚忠思想是分不开的。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刘备让诸葛亮为其卖命一辈子的愿望实现了,可诸葛亮最终却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