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通过一家公司,就从银行离职,公司背调发现在银行是派遣,以此取消offer咋办?

小e看电影


如果你求职时的简历中并没有明确自己是派遣员工,用的是银行职员的身份,那么这存在有虚假制造简历的行为,单位当然是有权取消Offer,这是诚信问题,公司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不过你面试的这个公司也是很清奇,一般都是背景无问题之后才会发放Offer,这背调都没做,Offer都发了,做法确实不太靠谱,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任何原因的取消Offer,公司需要承担失责的风险,候选人可以拿着公司正式发放的Offer维权,这种情况下,一维权一个准,劳动监察部门都是会倾向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的。

但如果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且被证实是如实的情况,那这就另当别论了,公司收回Offer合理合法,想维权也是没人理的。

如果维权无门,你又很看重这份工作,该怎么办呢?

根据我的经验,就建议你以情和坚持动人了,看努力争取能不能换来一个好结果,但这样能不能换来好结果,还不太确定,只能说试一试,不试,怎么就知道不行呢?

首先可以找到公司的HR,承认自己在求职中的失误,没有明确自己是派遣员工的身份,对这一行为表示道歉。

其次,可以让原所在的银行相关领导出具一份你工作期间的表现,证明你虽然在银行是派遣员工,但工作很好很积极,值得信任,虽然这一步很难,但如果做到了一定大有帮助。

最后,让HR向公司上级申请特殊对待,或者你可以通过公司的对外邮箱发送函件,让公司相关方看到你想入职的诚意,或许能向上反馈。对于你来说,只能对接到公司的HR,但是最终这个事能否同意,HR还做不了主,他也得向上报,所以一方面委托他,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想有没有可以联系到上面的渠道。

公司都已经拒绝了,怎么办呢?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后的努力了。如果努力还是不行,重新更新一份新的简历,找下一份工作吧。

我是春风HR,你身边的人力专家,了解更多人力资源和职场信息,欢迎关注本号。

春风HR


我刚进入银行时就是派遣员工,经过两年的努力才变成正式员工。对于题主描述的情况,我不仅听说过,还近距离的见过。

跟我同一批入行的同事阿亮,在银行以派遣身份工作了近一年半时,因为忍受不了银行对派遣员工在待遇上的差别对待,而不断的投着简历。终于有一天,如愿以偿,接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offer,我们都恭喜他脱离苦海,他也在临走前请我们大家吃了顿散伙饭。

一个月后我无意中在大街上见到了阿亮,我问他上市公司工作怎么样?他说已经不干了,现在又回银行了。我很诧异就往深处聊了聊,原来他就是与题主一样因为在银行是派遣工作而在试用期被上市公司pass了。现在的银行工作依然是派遣。我感叹,他后悔,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故事还没完,这是五六年前发生的事儿了,我自认为混的不错,已经在总行有了一份旱涝保收的岗位。而阿亮已经是一家支行的副行长了。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

说完这个真事儿,我要就着阿亮的事情对题主说几句话:

一、

题主要适应这种不如意,不顺心的求职之路。现在的用人单位都有这种风气,一遇到“派遣”员工来应聘就带着有色眼镜来看,武断的出结论:这个人一定不优秀,那个人一定不是人才。很多银行在招聘人时,如果上一个单位不是正式员工,那么即使再优秀,他也不可能以正式员工的身份进入。

二、

题主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深表同情,但我要劝你:不要灰心,这家公司不要你,并不代表你不优秀,更不能决定你未来的成就。人生的际遇谁又能说的准呢?故事中的阿亮,还不是比我们都早一步踏上了领导岗位?

三、

银行也不是那么糟糕,如果你只是一时头脑发热就离开了银行业,不妨再考虑回去。毕竟你有经验,工作上手也快,说不定会有和阿亮一样的境遇也说不定啊!另外,据我所知,大部分银行对于派遣员工都有转正机制,只是相对较难。你可以多向朋友大听下,哪些银行转正相对较容易。当然了你也可以选择下其他公司,总有公司不介意派遣身份的,你也可以趁这次机会再进行一次择业。

祝题主好运,早日脱霉!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银行研究僧


这个案例给我们最大的提示就是在没有百分百确认入职新公司之前(比如给你正式通知10月1日到公司报道),不要轻易辞职,否则容易出现所谓的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况。

劳务派遣与正式工

在银行,用工的性质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职工,一种是劳务派遣员工。正式的职工是与银行直接签订用工合同的,所以是银行自己的人,工资也是银行直接发放的。劳务派遣的员工并未与银行签订用工合同,而是与劳务公司签订的合同的,然后相当于被劳务公司派遣到银行工作,银行是把工资打给劳务公司,劳务公司在发放给派遣制员工的,因此劳务派遣员工形式上并非银行的职工,当然实质上是银行员工(因为他们做的工作与正式的员工一样)。


劳务派遣的员工,一般五险一金缴纳的比例低于正式员工,而且过年过节的各项过节费以及绩效都会低于正式编制的员工,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同工不同酬”。但其实两者工作的内容并没有区别,并不能说劳务派遣的就比正式的差,银行之所以招劳务派遣员工就是为了节约成本。

责任方

因为派遣员工而取消你的offer,只能说这家企业的水平也一般,因为派遣制员工与正式员工的差别一般就是学历以及关系这两点,但是工作能力上并不一定会有太大的区别。

如果说当时在面试的时候,HR有询问过你这个问题,你没如实告知,那么这个责任在于你,你存在隐瞒情况,别人是可以随时解约的。

但如果说当初在面试的时候,HR并未询问过这个问题,那么这个责任并不在于你这边,此时你可以拿着offer到当地的仲裁机构申请总裁,不过一般最后也就是获得一点经济赔偿,还不一定能够成功,有这个时候还不如直接在去其他银行投下简历,毕竟只要不是后勤管理部门,而是一线的柜员或者客户经理岗位,目前各家银行都还是有比较多在招聘的,你这种有工作经历的,面试成功的概率较高。


鲤行者


说难听点,该!灭了没毛病。

如果你是派遣员工,那你的劳动关系跟上一家银行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在简历上就该写清楚是XX劳务公司派遣到XX银行工作,而不该直接就写XX银行,第一步你就做错了。就算是不做背调,HR在做入职手续时候也会发现,社保都有记录的。大大方方地交代清楚,派遣带来的影响其实很有限,尤其是比较初级的岗位。

说白了,自己是不是派遣心里没数么?不就是怀着侥幸心理想借机转正么?你有你的小聪明,雇主也不是白给的。无论从那个角度讲都有欺瞒的成分,这在银行是大忌。自求多福好自为之吧。


花弦声


很多员工不了解劳务派遣的工作性质,所以很多时候可能会吃亏,就像题主目前遇到的情况,已经接到新公司的offer但是由于自己是劳务派遣员工,所以导致offer被取消给自己带来了损失。

劳务派遣分为三方,员工、劳务派遣公司以及用工单位,员工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公司将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进行工作,所以实际上员工是和劳务派遣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而非用工单位。也就是说虽然题主是在银行工作,但是本质上是属于某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

所以题主面试时在自己的简历上写明,自己的工作单位是XX银行而非某劳务派遣公司,这种情况虽然不属于故意,但是本质上是简历造假,而我们在与公司达成劳动关系的前提是双方并未存在欺骗、威胁等情况,所以公司通过背景调查发现后取消offer属于合法行为,员工不能要求新公司支付赔偿。


东友律师团


这样不专业的公司,不去也罢。

首先来说,现在很多在银行工作的都是派遣制员工而非正式员工,尤其是柜员、客户径流(包括大堂经理和理财经理)和信用卡岗位,劳务派遣与昂红能占银行总员工的15%左右,这在银行来说是常态,面试的公司连这都不知道,不能说专业。

其次,重点是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是否问起工作性质也就是是正式的还是派遣的,如果问起你隐瞒了,那么你的责任较大,但一般来说如果面试官不问,很少有人提别提及,有的事情,习惯了就忽略了,比如很多人工作简历写在银行工作,但实际上社保等五险一金都是某某劳务派遣公司或者某某劳动服务公司,但重点是,面试官问没问你,你又是如何回答的。

最后,流程上似乎也有点问题,面试通过,一般不会马上发offer,做完背景调查后,所所有程序都完成了,才会发offer,发了offer意味着公司要定你了,只要你愿意去就行,一般是这个时候才办理离职,而你显然是心急了点。

总体来说,你太心急了,对方公司也不专业,你可以拿着有效的offer证明。比如邮件什么的去劳动部门维权,但是我个人认为很难有结果或,因为如果对方以你隐瞒是覅正式员工的理由,你确实不占理。

先礼后兵,跟对方公司好好商量,不行再劳动仲裁。再不行,另找工作哦吧,你能通过面试,说明条件也不差,为必要再一棵树上屌丝。


鑫财经


我们通过描述判断出几个事实:

  • 求职者面试通过,有offer。
  • 新公司会做背景调查。
  • 求职者在银行工作,但非正式工,是派遣工。

更进一步的事实是:

  • 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包括求职者的简历中,都没有将工作性质说明白。
  • 新公司在面试求职者的时候,包括筛选求职者的简历时,也没将工作性质弄明白。

所以这么多的没明白,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后果,这个后果对于求职者来说是致命的,而对于企业来说,还有弥补的机会,那就是:

  • 企业通过背景调查,可以挽回企业的失误。
  • 求职者却只能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接下来谈谈工作单位的事情

劳务派遣、人力外包已经渗透到各种行业之中,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知名的企业,派遣员工占了不少。

但派遣员工毕竟不是正式员工,他们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包括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各方面。

因此很多求职者不愿意说自己是劳务派遣人员,不愿意说自己是人力外包公司的员工,简历上也刻意回避,面试的时候更是不愿意面对,觉得低人一等。

其实大可不必,现在很多劳务派遣公司或者人力外包公司规模都非常大,更是有不少在国内国外成功上市,不必有所忌讳,不必去隐瞒。


背景调查不通过,取消offer怎么办

如果是因为面试过程中,企业问你,而你没实话实说,这个责任在你。

如果面试过程中企业并没有询问,而你也没主动说明,这个双方都有责任。

但无论如何,因为求职者是派遣员工而取消offer,对求职者来说很不公平,不过的确也没太好的办法去挽回,只能寻找新的下家了。

而这样的企业,不去也罢。

但以后一定要吸取教训,简历中,以及面试的时候,实话实说,不要妄想去回避某些事情,小心弄巧成拙。


陪娃乐趣多


哎,又是一个劳务派遣惹的祸!!!

看来你面试的这家公司对派遣制的员工存在一些偏见,从理论上讲,应该和正式员工一样,但也只能从理论上讲讲,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一些劳务派遣的工作还是不要去为好,因为这类的工作通常都是背锅的,一旦有裁员,肯定裁员的是劳务派遣的,还有就是万一出现各种问题,会把责任推到你们这类人群,你们和银行是派遣关系,没有直接和银行签订劳动合同的。

派遣类和正式的,工作内容一样,但是待遇却千差万别,这个在银行工作过的你,应该深有体会吧。

不知道你在面试新东家的时候,有没有刻意隐瞒派遣的事实,如果对方没问,你也没说,那欺骗的问题就不存在,那是对方工作的失误,背调之前没搞清楚是不是派遣,就发了offer,背调之后发现了,就取消了,这是HR的重大失误。

即使是经过你的努力,勉强入职,也可能被公司以试用期不合格的原因辞退掉。

最后一点建议,劳务派遣类转正的必经是少数,如果有机会更好的平台发展,我们还是应该把握住的,有时候劳务派遣类的员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历练,也是一次难得的工作机会,获得了难得的工作经验等。


二爷家的朽木


首先,目前的境遇就是你已经处于被动,如果面试的时候你刻意有所隐瞒的话,那么就是绝对被动,而且也只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说前一份派遣工并非不光彩,但如果前提是有所隐瞒,那就接受吧。

如果面试的时候,公司未做说明也未问起,那么你可以争取一下,因为肯定是你的个人能力征服了面试官。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你可以沟通看看,争取保留offer。如果公司不答应,那么可以牺牲点,试用半个月一个月不要工资争取一个考察机会。前提是你很喜欢这份工作。

如果不是很吸引你很喜欢,有更多的选择,那就换一家吧。


开裆不是裤


【博文微金融】为您解答:人家已经取消offer了,这个职位是没有办法了,以后引以为戒就是了。我是这么想的:

一是当初在申请职位时,就该说清楚派遣工的身份

您能通过一家公司的面试,说明公司对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除了派遣身份除外。

因为派遣工并不是银行的正式员工,从劳动关系上来讲,您并不是银行的员工。这一点,我看别的答友也说明了。

即使您在其它各方面表现优异,您也应该把派遣员工的身份提前告知一下新东家。

如果人家介意派遣工的身份,您可能去不了,但是这最起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就是你心里坦然,人家也没毛病可挑。

如果新公司不介意,那是最好的结局。双方皆大欢喜。

您这是隐瞒或者是忽略了派遣工的身份,还有些人是隐瞒学历,比如,以前网上报道过,女博士担心没人要,就说自己是硕士。

不管是高报也好,低报也好,我觉得,只要跟实际不符,那就是不太好。

事实是什么样子,就要告知人家是什么样子。坦诚一些,才能长远。

二是派遣工的编制其实和个人能力没有关系

派遣工在比较好的行业和单位存在着。也就是不是正式工,在这个单位上班,却和别的单位签合同。

派遣工的存在,咱也没有必要去提它的渊源,也不用管它是不是公平,

因为这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本来就多,咱讨论它没有意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派遣工的身份和个人能力是没有关系的。也许只是你来得晚,好位置,正式编制都让别人占去了,

单位没有编制,还需要干活的人儿,所以你这样的派遣工就来了。

这时候,如果对自己的身份不满意,那就要想办法,比如,你这样的跳槽。只不过这次没跳成功而已。

这次没跳成功,不代表以后不会成功。还是要按步就班地努力。该怎么上班就怎么上班。

也许机遇好,单位有机会让转正,或者是个人努力够了,发展成小领导,一步一步来嘛,不用着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