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防控的“偵察兵”

自1月22日阜陽出現首例確診患者之日起,阜陽市疾控中心就開啟了全天候的疫情防控模式,而李淮彪所在的疫情處置組從1月20日夜裡接到有疑似病患通知後,就開始了連天加夜的工作。作為流調員,李淮彪的任務就是查找傳染源,排查密切接觸者,切斷傳播途徑。

每接到一個疑似病例上報,李淮彪就要像偵探一樣,想盡一切辦法瞭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就診情況、發病前後活動軌跡及可疑病例接觸情況,找出與該病例接觸過的每個人,包括髮病前14天內的所有行蹤,發病後的接觸史,最終形成調查分析報告。

“一個病例從上報疑似,到實驗室出第一次檢測結果,一般在2-3個小時,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李淮彪告訴記者,密切接觸者本身就可能是傳染源,如果這些人找不出來,極有可能把疾病傳染給更多的人,而排查密切接觸者是流行病學調查員的一個重要任務,密切接觸者必須儘快找到,而且不能遺漏。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流調員每一次接報都嚴陣以待。“基本上得到疑似病例的消息,我們就要立馬趕到現場,與隔離病房內的病人深入交流,瞭解情況。”李淮彪說,每次走進隔離病房,與高度疑似病例面對面,也會十分緊張,但工作一旦開展,緊張的情緒就慢慢緩解了,“兩三個小時後,我們會帶著患者的接觸史信息走出醫院,每當脫掉防護服時,才發現汗水已經浸透衣衫。”

面對面的調查結束了,但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才剛剛開始。拿著記錄的行程軌跡,李淮彪和同事要挨個核實,並與患者家屬、鄰居聯繫確認,一整套流程下來,到最後的報告形成,可能需要一天時間。

流行病學調查需要細心,大部分情況下都能順利得到調查結果。但也不是每次都一帆風順,有的被調查對象會產生牴觸心理,拒絕回答;有的因為身體狀況欠佳,不能很好地交流;還有的則故意隱瞞或說謊。1月29日,李淮彪接到醫院上報疑似病例楊某某,發熱伴咳嗽、乏力及肺炎,沒有猶豫,他立即聯合潁東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趕往醫院開展調查,但由於當事人記憶模糊,傳染源一直不夠清晰。

“從那時我們調查的路徑來看,楊某某沒有武漢出行史,也沒有與武漢返鄉人員接觸史,傳染源調查一度陷入困境。”李淮彪告訴記者,傳染源的明確十分重要,關係著密切接觸人群的隔離,也關係著其他人的生命安全,調查一度陷入了困境。

隨後通過聯繫公安、交通等部門,查詢到楊某某曾乘坐飛機到內蒙古,並在內蒙古參加一場年會,存在暴露風險。“查到了傳染源,我們心中的大石落下了一半,隨後就開展下一步工作。”李淮彪說。

作為現場處置組組長,李淮彪的工作任務還有很多,不僅要負責病例的流調,還要統籌當天的病例情況。隨著疫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密切接觸者出現,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的工作量也與日俱增,早已沒有白天黑夜,通宵作戰更是常事。“戰疫面前,我們沒有工作時間,只有第一時間。”李淮彪說。

記者 王雪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