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差不多还是捷达、桑塔纳、神龙富康还被称“老三样”的时代,那个时候,普遍人其实要选择购买一台“老三样”还颇需要一番努力,于是当时很多人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一款小型车作为成为“有车一族”的标志,那个时候,油价还不是那么高,一台小型车作为代步工具也能很好的提升生活品质。至于捷达、桑塔纳这样的车,一般都成为了较为高级的“商务”或“公务”用车,这一点也不夸张。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那个时候,奥拓还是有名的“微车之王”,如今连铃木都已经退出中国了。另外,飞度、POLO、赛欧等也可以堪称小型车中的“老三样”,但如今的处境却令人唏嘘:飞度只有国五,第四代车型国六正在归来的路上;POLO名称后加了Plus,价格涨到了A级车价格,销量却一落千丈;赛欧虽然由别克“还给了”雪佛兰,但是依然没有逃脱停产的命运。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后来加入战团的致炫和致享,以及起亚焕驰等也都是在努力让自己“增大”,或是体型上或是售价上。

一句话,小型车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荣,盛况难以再现,而且,退出中国也罢、停产也罢,国六还未推出也罢,都表明了“日子不好过”、“生存压力”巨大。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一度火爆的小型车,承担着基层用户实现“有车梦”的小型车,作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为何如今有些黯然,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人说是由于豪华车降价带来的层层压下来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细分市场竞争的供需需求本身和小型车的产品定位的矛盾。这样说可能很多人觉得小编“没说人话”,那我们来看看。

其实说起来,大的原因只有一个:用户需求。但是细说起来,用户的消费理念,小型车自身的局限性,小型车的市场售价以及紧凑级轿车或SUV的普及等,都是小型车的“梗”。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比如用户的消费理念,我们都知道,国人“好大喜功”的本色在买车等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大为美”,车子越大越好,以至于连奥迪A6、奥迪A8这种级别的车还要加长,简直是太奢侈。

不说这些,以如今的紧凑级车型的轴距都已经在2.7米开外了,这要放在10年前,已经妥妥的进入了中型车的范畴了。所以,换代POLO成为POLO Plus,这并不能怪它,实在是压力山大。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再说小型车的局限性,其实这与我们上来提到的“加长”略有关系,小型车,因为体型太小的原因,实用性比较一般,因此,对于如今一般家庭中只能选择购买一辆车的用户,这种车的功能性就会受限。当然,对于有条件的用户,如果作为第二辆或是第三辆车的话,平常市区代步还是不错的,毕竟车小,市区开着挺方便。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到价格,就不得不先说明,一般而言,国内这些卖得比较火的小型车多是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尤其在轿车领域的建树颇微,因此,诸如赛欧、飞度、POLO等都是合资品牌,而我们也知道,一般这个级别的车也属于合资品牌的入门车型,因此,无论是做工、配置、设计等,都并不是太走心,但是由于合资品牌的定位存在,一般这些小型车的售价相对来讲还不算低。随便举一例,比如飞度,指导售价7.38-10.28万元,别看售价不低,还没什么优惠,也因此,自然就涉及到我们下面将要提到的自主品牌车了。

合资小型车几大花旦“巨变”,层层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并没有什么性价比优势,这些小型车在自主品牌车面前,尤其是近几年崛起的自主品牌SUV面前,优势消失殆尽,除了品牌知名度之外(但在这个市场里潜在用户群在乎的是实用性和性价比),这些小型车在自主品牌SUV面前无论性价比、设计、空间、配置等诸多方面都只能自愧弗如,有的甚至被“压着欺负”,。再加上自主品牌车在品质层面如今已远胜当年,如此一来,很显然,这些小型车自然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