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疫情下“網絡課堂”裡的授業解惑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手機橫屏,測試耳麥音量,調整攝像頭角度,尋找面部對焦點,早上8點,張菁在安慶市迎江區的家中為一堂語文課做著準備。這不是一節普通的語文課,而是疫情當前,安徽在線教學發起的一場不可失敗的戰“疫”。張菁家中的臥室裡只有她一個人,54個學生在手機屏幕對面——170多公里外的合肥市。

  2月10日起,安徽中小學分級分類開展線上教學。首周過去,這場“停課不停學,隔空傳遞愛”的教學戰“疫”,讓身處其中的每位主角感受到守望相助的力量,更多像張菁這樣的老師讀懂了上網課不是簡單的課堂轉移,嵌入生活的在線教育正激發著學習方式變革和教育思維的轉變。

  隔屏討論“林沖的忍耐”

上課!疫情下“網絡課堂”裡的授業解惑

合肥琥珀名城小學三年級7班崔可馨在網上參加開學禮


  “《水滸傳》當中,我不明白林沖的忍耐,他也是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為什麼窩囊成那樣呢?”隔著屏幕,小奇問合肥168玫瑰園學校小學語文教師張菁。

  小陽立刻在騰訊會議室亮起舉手的標識,想回答他。得到張菁的點名後,他打開麥克風迫不及待地說道,“林沖的悲劇與他自身的性格很有關係。”

  “贊同者回復一,不贊同者回復二。”張菁詢問全班後,兩者平分秋色。她還讓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發到聊天板上。

  9點,結束對“林沖的忍耐”章節的在線討論後,張菁向屏幕裡的學生們拋出一個線索:“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與否離不開情節推動和背景解讀,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林沖是否有別的選擇?”學生們又有了新的思路。

  坐在教室與面朝屏幕,最大的區別是“互動”。張菁說,小奇的基礎一般,平時有問題不敢在課堂上舉手提問,而在直播課上,這個孩子就比較放得開,“只要把問題發在聊天板,我們主講老師看到了便會及時講解,知識能夠及時消化。”張菁還說,這個聊天板能幫助她洞悉、梳理學生們相同的知識疑惑點,“一番總結歸納後,學生們的問題得以集中解決。”

  特殊的備課

上課!疫情下“網絡課堂”裡的授業解惑

張菁班級的一名小學生在家中線上學習


  今年除夕前一天,張菁匆匆帶上幾件換洗的衣服,坐上了合肥到安慶的高鐵,打算在老家待兩天就回來。不成想,因為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她成了“家裡蹲”群體的一員。

  根據上級相關文件要求,安徽中小學2月底前不開學。2月9日晚,合肥168玫瑰園學校進行的年級在線課堂試播中,張菁沒有手忙腳亂,她手機橫屏,點擊進入騰訊會議室,測試耳麥音量,調整攝像頭角度。這套授課前的熱身,成了她一直執行的“規定動作”。

  “第一次在家授課,我提前勘察了全家所有房間的牆壁,發現自己臥室的環境、光線、信號最好。”張菁說,她在臥室整理出一個收納臺,跟家人“約法三章”:臨上課前,家人該上廁所的趕緊去上廁所;各回各的臥室躲著,不要出門;直播時,家裡的網線不要用。

  張菁上課,成了一家人的頭等大事。家人們把客廳和網絡讓給張菁,張菁把知識帶給了屏幕裡的孩子們。

  除講課外,30歲的張菁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備課上,“製作課件”時,她和同事查資料、寫流程、想問題,一堂30分鐘的線上課程,線下要花費她5、6個小時的精力。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學數學教師丁元春也有自己的備課時間表。過去一週,他的手機鬧鐘裡多了“14:50”的時間欄,這是他上網課前的調試時間,“我把準備工作做的細一些,為的是半個小時後,能給孩子們上一堂高效、順利的數學課。

上課!疫情下“網絡課堂”裡的授業解惑

合肥168玫瑰園學校的小學生在家進行在線課堂學習


  與背景板前的孩子守望相助

  這個假期,室外始終和胡澄的臥室一樣安靜。每次上課前,她還是會把臥室的門窗關緊。

  在胡澄的“課堂”裡,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背景板:古樸的書櫃,極簡風格的瓷磚,剛入住的新房大白牆……

  無論眼前的背景板如何變換,這位合肥新東方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會在每天早上九點,準時打開電腦與背景板前的孩子們相見。

  “相比之前在教室裡上課,‘雲課堂’裡的孩子們更主動,更活潑。”胡澄欣喜地發現,家長也常點贊這一授課方式。“家長跟孩子一起聽課,這對孩子是一種督促,對教師是一種認可,課堂能真正的透明起來。”

  胡澄的班裡,不少孩子的家長堅守在抗“疫”一線。他們白天無法陪伴孩子上課,只能下班後查看錄播視頻,和孩子一起鞏固當天所學知識。

  “他們守護合肥,我們替他們守護孩子。”胡澄說,上課時,她會引導這些特殊的孩子討論和思考,鼓勵他們舉一反三;臨下課時,她會提醒他們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小孫說,一週間,他的鏡頭前總會有一位老師伏案備課,或賣力講課。“疫情時期,師生間雖隔著屏幕,師生情卻更近一步。老師說了,這種感情來自師生的守望相助。”

上課!疫情下“網絡課堂”裡的授業解惑

合肥168玫瑰園學校的小學生在家進行在線課堂學習


  從“被餵食”到“找食吃”

  近日,安徽省多地發佈中小學在肺炎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的指導意見,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延遲開學期間,利用在線學習平臺,藉助網絡手段,為學生建立教學輔導的線上渠道,努力實現教育系統“停課不停學”的工作目標。

  隨著線上教學實踐的推進,更多像張菁、丁元春這樣的老師讀懂了上網課不是簡單的課堂轉移,嵌入生活的在線教育正激發著學習方式變革、教育思維的轉變。

  “習慣了在校園、在課堂等待著‘被餵食’的孩子,在擁有大量自主時間、大量學習資源。”談及這場疫情帶來的學習方式變革,張菁認為,孩子們如何能夠不眼花繚亂、不心煩意亂,是一種需要培養的能力,從“被餵食”到學會“找食吃”,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鍛鍊。

  “過去,網上授課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當前,我們都成為了‘教學主播’。”丁元春說,從被動應對走向主動擁抱,他起初不太適應這一轉變,但時間久了,他已慢慢適應,線上教學越加熟練,孩子的參與熱情高漲。“是孩子們讓我們成長,促使我們轉變教學思維,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當前社會的需要。”

  一週時間,因為線上課堂,張菁和學生們不僅是師生關係,還成了學習夥伴、共同的興趣培養師。她微笑地說,雖然身在家中還要有段日子,但疫情“寒冬”,已無法阻擋“雲端”暖陽。(記者吳洋 史睿雯 因採訪者要求,文中教師胡澄和學生們均系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