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也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种类最全的,其总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大白菜的3倍、番茄的4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 倍。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全省南亚热带气候区域占总面积的72%,冬季气候资源丰富,从北至南日平均气温为13~18 ℃,活动积温1920~2680 ℃,完全能够满足冬季种植马铃薯的气候要求,且适合冬种马铃薯的冬闲田范围广、面积大。但近年来,广东冬种马铃薯的面积仅占适种面积的1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加快冬种马铃薯的生产与推广,2018年冬季,在联饶镇星光村建立高产示范基地13.3hm²,推广应用农业综合生产集成技术,使项目区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率达到100%。加强了对农户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户对冬种马铃薯的认识和综合生产水平,提升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地选择,基肥的施用、整地、马铃薯种子的处理等准备工作,播种、水分管理、除草、控苗促膨大、防霜冻、病虫害防治等。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1 选地

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求疏松肥沃,耕层深厚,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集中连片,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据田块的分布情况合理安排排灌渠道的位置,保证排灌畅通,机械和车辆进出方便,田地有机耕路。若规划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是水稻田,在收割时把稻桩截短至 15cm 以下,以利于整地,严禁在前茬为番茄、茄子、花生、辣椒等蔬菜的田块种植马铃薯。

2 种植准备

2.1 施用基肥:马铃薯因在生长过程中有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重要的作用。一般在起垄前每667㎡施有机肥300kg,复合肥(18-6-21)100kg,全田撒施。后期若出现缺肥现象,再酌情追肥。播种后覆膜前,用阿维菌素1.5 kg施于垄面上,有利于保证马铃薯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2.2 整地起垄:前茬作物收获后,整地起垄,整地要深耕细耙,保证松土层达20cm,垄面宽60~70cm,垄底宽(包沟)100cm,垄高25cm,垄向尽量保持同一个方向,不要出现横垄。要求垄面、沟底平直,土块细碎,垄沟做到中间略高,两头略低,靠近田埂的沟要在培土时深挖,以利于排水。

2.3 种薯存放及处理:在播种前20~30d要做好种薯、肥料、农药、机械等的准备工作。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2.3.1 选种:选择优质的种薯,并将伤、病、烂块等不好的种薯剔除,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买回种薯后,立即倒袋,将伤、病、烂块剔除。地方宽敞的可将薯种均匀摊开。地方小的可以“井”字型码垛,错层码垛堆高,一般高度以5~6层为宜,垛与垛之间要留20~30cm空隙,以利于通风,同时预留人行通道。如仓储温度过高、通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可用电风扇通风降温 。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2.3.2 切刀消毒:用75%酒精对切刀进行消毒。用切刀切马铃薯时,每切一个种薯,要将切刀在药液中浸蘸一下,可预防传染病菌。

2.3.3 切块:选择在通风透气、阴凉的室内进行切块,尽可能利用种薯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25g左右,减少切口面积。注意质量在50g以下的种薯,应从薯块顶部进行对切。质量在 50 g 以上的种薯应先从脐部横切,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再切第二块,循环此步骤,直到切完。若种薯太大也可先从薯块的顶部对切分成两半,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根据芽眼的数量和大小来决定切块数量。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2.3.4 种薯消毒:用99%恶霉灵2g、65%甲霜锰锌50g、72%链霉素40g兑水150kg,浸种5~10s,(浸种300kg左右,需重新配制新药液)。捞出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24h内播种完毕。

3 播种

冬种马铃薯应选择在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播种。过早播种,高温高湿易烂种,出苗率低。过晚播种,生长后期阴雨天较多,影响后期保苗和薯块大小。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3.1 摆种:施好基肥后,在垄面两边摆种,以5000~5500株 /667㎡为宜,双行植,垄内行距18cm,株距20cm,芽眼朝下,伤口向上,深度在5~6cm。

3.2 盖薄膜培土:盖薄膜前,把地下虫药洒到垄面,覆盖一层马铃薯专用薄膜,稍压点土。专用薄膜标准为厚度0.015 cm,宽度70cm。用培土机将沟里的泥土放在薄膜上面,厚度5cm左右,土块要细碎。垄面薄膜全部盖住,利用泥土的压力,使马铃薯能自动穿膜出土。同时,保持垄头排灌沟畅通无阻,方便排水。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4 中期管理措施

4.1 水分管理

马铃薯对水敏感,整个生长期要求土壤湿润即可。掌握前期足水、中期控水、后期湿润的原则,水分太多会造成死苗、缺苗、烂薯现象,水分太少也会造成出苗不齐、生长不良、萎蔫等现象。整个生长期,一般灌水5次左右。播种后一个星期内灌第一次水,以灌10cm浅沟水为宜,以后根据土壤温湿来决定灌水时间与灌水量,最好是切块已长芽长根后才灌水,不易烂种,以沟灌方式灌水润土,保证畦上的泥土充分湿透,水位约占垄高的1/3左右,让水分慢慢渗透上去,直至土壤湿润即可,有积水排干,若有大北风天,可多灌水。但结薯期要少灌水,此时应以增加土壤温度为主,适当控制水分能起到防止苗徒长、减少养分消耗,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收获前半个月不浇水 。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4.2 除草

覆盖专用薄膜后的垄面,很少滋生杂草,主要针对沟两边的杂草。当杂草已经全部长出土面7~10cm 时,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用草胺磷150倍液进行定向喷雾,注意不能喷到马铃薯叶片,否则容易导致药害。

4.3 控苗促膨大

播种后40d左右,当马铃薯茎叶接近封行时,每667㎡ 用15mL丙环唑兑45kg水喷雾。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50d左右每667 ㎡ 再用同样的量,15mL丙环唑兑45kg水喷一次。可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促进植株横向生长,使植株矮化,叶片厚茎秆粗,叶色加深,增强抗寒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可有效减轻霜冻寒害,同时可促进地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4.4 防霜冻

4.4.1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植物抗性

加强土肥水管理,运用好施肥、排灌技术,促进植株生长,增加营养物质积累,保证植株健壮,长势良好。其中要注重叶面追肥,增加细胞液浓度,从而增强各种马铃薯对霜冻的抵抗力。

4.4.2 灌水保温

在寒流降温来临前 1~2d,往畦沟内灌半沟水,使畦面保持湿润,以提高近地表层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热的散失,防止冻害的发生,寒流过后要排干水。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4.5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害有黑胫病、青枯病、枯萎病、早疫病、炭疽病、环腐病、疮痂病等,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蚜虫、潜叶蝇、青虫等。为了更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出苗10cm 时可喷第一次药,每667㎡ 吡虫啉10mL 和霜脲霜霉威25g 兑水15kg,喷雾,可防治早疫病、病毒病、蚜虫、地老虎、青虫等。第二次药可在播种后30d用百菌清25mL和有机硅6mL兑水15kg进行喷雾,预防早、晚疫病、青枯病、青虫、潜叶蝇等。第三次药可在种后40d每667㎡ 用链霉素8g 和吡虫啉10mL、丙环唑乳油5mL兑水15kg喷雾,预防青枯病、早、晚疫病、小叶病、蚜的发生和进行控苗。以后每隔10d 左右喷一次,具体喷药次数和喷药时间,还要根据当时的天气和病害发生情况来定,收获前20d停止用药。

冬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包含种子的处理,病虫害防治

5 适时收获

适时收获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冬种马铃薯应在植株茎叶由绿转黄,逐渐黄枯。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皮色正常,没有农药残留时开始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