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應高效精準對接抗疫金融需求

■王東賓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近期,在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金融部門責無旁貸,各地方、各金融機構結合中央部署、地區實際與自身機構特點,一方面堅決做好自身防疫工作,一方面不斷推出金融新舉措,積極承擔防疫工作的金融責任。可以預見,肺炎疫情的迅速蔓延,將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短期性衝擊,同時也會給我國金融市場帶來暫時性影響。當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風險抵禦能力較強,也將在未來為疫情防控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提供更為優惠高效的金融服務,切實擔當疫情防控的金融責任。


銀行應高效精準對接抗疫金融需求


保障基礎金融服務“不缺席”

頂層設計層面,銀保監會早在1月26日即發佈《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對銀行業、保險業的金融服務責任擔當提出明確要求;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30條措施強化金融支持、加大對疫情防控信貸支持力度,突出強調金融服務的“穩”字作用,強化對於防疫工作的金融保障作用。

在春節假期延長和企業推遲正式復工的情況下,國內眾多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切實保障基礎金融服務為前提,對營業網點開業佈局、時間、服務方式進行合理調配和部署。同時,利用基層網點和社區網點等一線機構,對非現場和網上辦理業務進行宣講,並結合防疫宣傳。尤其是針對居民關心關注的存款到期轉存、信用卡到期還款等問題,及時制定有關辦法,切實保障居民的金融權益,消除廣大居民的後顧之憂。

確保支持重點部門融資“不斷貸”

連日來,各家商業銀行對於重要醫用物資以及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及時確認名單,並迅速提供有力的信貸支持,確保企業開工順暢、產能充分利用,從而為防疫的物資保障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例如,濰坊銀行通過“快速審貸通道”,對醫療手套企業的信貸需求8小時完成審批放款7000萬元。

疫情期間,對中小企業的考驗尤為嚴峻,各金融機構對普惠金融方面的工作做了重點傾斜。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渤海銀行、中信銀行等對湖北省內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性貸款,在現行利率基礎上都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渤海銀行、平安銀行等對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通過展期、無還本續貸、信貸重組、減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華夏銀行全面實施普惠金融十項舉措,推出“復工貸”等專項產品,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此外,在本次助力疫情防控的過程中,各類金融機構還注意發揮金融公益支援力量。據零壹財經的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31日,包括銀行業機構以及金融科技公司在內的近80家機構,以成立專項基金、捐款捐物、提供技術支持等方式提供公益援助,總金額超過31億元。此外,在社區宣傳服務等方面,金融機構也提供了一定的志願服務支持。

及早謀劃組合拳“不停歇”

無可否認,此次疫情將對實體經濟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服務業和中小企業面臨著更多困難和更嚴峻的挑戰。隨著防疫工作的持續深入,以及後疫情時期企業復工等方面工作的開展,金融作用和責任擔當將更加凸顯。因此,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結合地方實際,發揮積極主動性,及早溝通部署,切實擔負起義不容辭的金融責任。筆者認為,重點在如下幾個方面:

著力暢通政銀合作機制。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近年來剛組建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性得到顯現。早在1月3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即下發通知,就金融部門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出部署和安排。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與人行、銀保監、證監等部門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合下發通知,部署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湖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則對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分別下發通知,做出有關部署。

在隨後的疫情防控期間,就做好金融服務等工作方面,應著力暢通政銀合作機制,搭建有關平臺,注重發揮地方國企和地方平臺作用,確保政策落地質效。值得注意的是,這也可稱為各地方進一步有效發揮金融穩定發展會辦公室提出的中央與地方金融協調機制的實踐探索。

組建中小企業紓困基金。疫情防控期間,地方政府對中小企業也給予了充分關注。近日蘇州市政府專門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著力解決有關問題。首創集團所屬擔保公司、北京農投公司率先推出專屬融資服務措施,全力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筆者認為,疫情期間,針對中小企業可能出現的困難,地方政府應適時出臺財政金融聯動政策,組建紓困基金,以更好地發揮地方擔保、“轉貸”平臺的作用,進一步暢通信貸資源注入通道。

強化支付結算等基礎服務支持。疫情防控期間,線上金融服務的作用更加凸顯。金融機構一方面應引導用戶更多使用數字化金融服務手段,同時應著力降低金融服務成本,減輕中小企業負擔。例如,河北銀行推出的“十全十免”等事項措施,促進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精準施策,提供金融服務疫情防控效能。數字化支付結算相當於經濟運行的貨幣“高速


  • “地方金融監管”除非特別註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